食人鯧敲響生物入侵警鐘

    “不説不知道,一説嚇一跳。”多年來在許多大中城市的花草蟲魚市場和海洋館頗受青睞的一種觀賞魚一下子成了被無情封殺的“水中狼族”--這就是原産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通過非法渠道流入我國的食人鯧(又名食人魚)。對此,業內專家既喜且憂:這一方面反映了國人環境意識的提高,另一方面暴露出我國在應對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軟肋”。

    外來生物入侵危害大矣

    何謂外來生物入侵?國家環保總局自然保護司生態處處長崔書紅博士介紹説,外來生物入侵簡稱外來種入侵,是指因為人類的活動有意或無意的將産于外地的生物引到本地,這些生物快速地生長繁衍,危害本地的生産和生活,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危害。“牙齒鋒利、生性殘暴的食人鯧容易識別,最可怕的是那些‘溫柔殺手’,如近年來引起廣泛重視的松材線蟲、水葫蘆、紫莖澤蘭等。”

    由於長期以來我國對外來生物入侵缺乏認識,有些地方盲目引進外來物種,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據統計,松材線蟲、濕地松粉蚧、松突圓蚧等森林入侵害蟲每年嚴重發生與危害的面積約在150萬公頃左右;稻水象甲、美洲斑潛蠅等入侵的害蟲,近年來每年嚴重發生的面積達到140-160萬公頃;豚草、紫莖澤蘭、飛機草、薇甘菊、空心蓮子草、水葫蘆、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難以控制的局面。“外來生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徹底根除極為困難,而且用於控制其危害、擴散蔓延的代價極大,費用極為昂貴。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顯示,幾種主要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高達574億元人民幣。”

    在國外,外來入侵物種引起的經濟損失更為巨大。據美國、印度、南非向聯合國提交的報告稱,這3個國家每年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1500億美元、1300億美元和800多億美元。這還不包括那些無法計算的隱性損失。

    “據科學家分析,外來生物入侵已成為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殺手之一。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之一,如果生物多樣性喪失,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將會落空。”崔書紅不無憂慮地説。

    儘快構築應對外來生物入侵防線

    食人鯧是怎樣流入我國的?調查顯示,我國檢疫部門沒有引進這一物種的記錄,食人鯧是通過非法途徑,由不法商人偷渡進來的。“這暴露出兩大問題:一是廣大國民,特別是有關領導對’外來生物入侵‘缺乏足夠的認識,二是有關法律、機構和制度嚴重缺位。”中科院動物所解焱博士指出。

    她舉例説,巴西龜被世界保護自然聯盟列為100種外來入侵生物之一,但在我國的花鳥蟲魚市場上隨處可見;我們餐桌上經常吃的小龍蝦(學名克氏螯),許多人養的鸚鵡類、雀類,近年來養殖的許多外來魚、蝦、螺,都是有潛在入侵威脅的物種。在退耕還林還草以及城市綠化中,許多地方和部門盲目引進國外的草種、樹種,不以為害,反以為榮,--這説明我們的“外來生物入侵”意識何其薄弱!

    解焱博士認為,儘管我國在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至今尚沒有出臺有關外來物種引進的法律、法規,沒有建立起專門的機構,沒有實行引進許可證制度,沒有建立外來物種引進的風險評估機制和監督管理。“由於這些盲點的存在,水葫蘆、大米草、食人鯧等危害性極大的入侵物種的氾濫就不足為奇了。”

    許多專家指出,多數入侵物種不是瀕危物種,本身也不帶有病害,現有的瀕危物種管理和海關、檢疫部門拿它們沒辦法;生物入侵不僅僅對某一本地物種構成危害,它們破壞的是整個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單一的農業、漁業、林業、海洋部門難以擔負起綜合研究和監督管理職能。“入侵物種都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和環境適應性,一旦蔓延起來就難以控制,必將貽害無窮。目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外來生物入侵問題將有增無減。因此,當務之急是成立由環保部門牽頭、多部門協作的專門機構,儘快展開相關工作!”--這是專家們的共識。

    人民網北京12月26日


生物入侵警報頻傳
生態安全不容回避
生物入侵遂寧"母親河"水葫蘆敲響生態警鐘
“食人魚們”入侵中國的三種主要方式
植物殺手薇甘菊入侵珠三角
從食人魚現象説起:引入外來物種有利有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