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口水果遭遇“綠色壁壘”

    “碭山的酥梨蕭縣的葡萄”。這句俗語中的兩種優質水果一直讓安徽人引以為豪。但目前安徽省水果優質果率不到水果總産量的10%,達到出口標準的高檔果不足總産量的5%,近期安徽省水果出口量未升反降。特別是歐盟對梨果類水果的124種農殘提出最高限量標準,部分水果出口業遭遇“綠色貿易壁壘”。

    安徽省水果種植主要採取分散栽培、分戶管理的傳統生産經營方式,防治病蟲害以農藥為主。因一些果農技術落後,把握不好藥劑量和用藥時間,而且一些高殘留的農藥被濫用,不僅造成防治病蟲害效果差,而且造成水果品質差,如規格不一、色澤不勻、果形不美、農殘超標等後果。出口時,國外專家會對水果光照、土壤等種植環境、種植方法、疫情和病蟲害等做細緻檢測,所需時間短則2~3年,長則6~7年。由於發達國家對水果後期整理要求很高,水果採摘後須經清洗、消毒、打蠟、選果、包裝、儲運等多道工序,同時除去部分病蟲害。

    所謂“綠色壁壘”,又稱環境壁壘,指一些發達國家憑藉在科技、管理、環保等方面的優勢,通過立法,或設置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式等,對國外産品進行準入限制的貿易壁壘。發達國家嚴格控制病蟲害、有害生物,並對有毒有害殘留物設置嚴格底線,之所以設置近乎苛刻的“門檻”,主要出於保護本土産業的考慮。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廣泛採用強制認證制度和嚴格的檢驗檢疫程式,規定國外農産品進入須符合這些認證制度。如無論哪國想獲得水果出口美國的資格,都須由美國農業部動植物檢疫總局對該國進行有害生物危險性評估。評估合格後,再派專家實地進行檢驗檢疫,對生産基地和包裝廠家進行認證。而安徽省水果出口仍未突破強制認證制度和嚴格的檢驗檢疫程式。

    面對入世後的“綠色壁壘”,專家認為,決定安徽省水果出口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不是價格,而是品質。因此建立國際農業資訊發佈機制、農産品進出口預警機制和外貿爭端應急處理體系刻不容緩,完善以“綠色壁壘”等為主要內容,符合世貿組織遊戲規則的貿易保護措施和政策,健全反傾銷、反補貼等保障機制。同時,為保證優良水果品種的純度,水果選苗、種植需推行標準化,用什麼、用多少農藥,施什麼、施多少化肥,完全按國際標準進行,並推行“公司+基地”的種植模式,以增強水果在出口業方面的優勢。(彭唯)

    《市場報》 (2002年12月24日第十版)


“綠色壁壘”對河北影響加深
中國農産品應戰“綠色壁壘”
徐安軍:如何應對綠色壁壘
工人日報:突破“綠色壁壘”應當未雨綢繆
我國水産品出口再遇“綠色壁壘”
入世後我國能否構築綠色壁壘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