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會凍死食人魚嗎

    近期,一種産自南美洲的熱帶魚在廣州、南寧、瀋陽、成都等我國多個大城市的寵物市場熱賣,各地的相關管理部門與生態專家對此如臨大敵:因為它有一個令人毛骨聳然的名字———“食人鯧”(又名食人魚)。

    昨天,北京和陜西有媒體稱,記者在陜西合陽縣夏陽瀵黃河西岸暗訪時發現,當地有多個“食人魚”的繁殖基地。更為可怕的是,這些魚池都緊貼黃河大堤而建的,魚池水通過地下排水管道直接排入黃河。目前,不排除已有此種魚進入黃河的可能。

    黃河不能生長“食人魚”

    就有關媒體報道“食人魚”可能“流竄”到黃河一説,晨報記者昨天採訪了陜西省漁業管理局。副局長易高社告訴記者,按照陜西的氣候,“食人魚”根本不可能在黃河生長。

    據他介紹説,“食人鯧”生長在亞馬遜河,當地是熱帶氣候,這跟我國的氣候條件應該是不一樣的,與我國北方氣候更是相去甚遠,“即使有人將‘食人鯧’放入黃河,也不會出現生態危機,因為到了冬天,黃河的河面要結冰,它們自己就會因嚴寒難耐而死掉。”

    “‘食人魚’惟一可能存活的地點,只有黃河周圍地區的溫泉和大型發電廠。溫泉的水溫高,發電廠排出的廢水溫度也不低,但是,這些地方的“食人魚”隨溫泉水或發電廠熱水流入江河後,隨著水溫漸漸冷卻,都將慢慢死亡,其總體活動區域最大範圍不會超過3-4公里。”

    “由於廣州、南寧屬於亞熱帶氣侯,它有適合“食人鯧”生存的環境。南寧一月份最低的溫度大約在12.8度,廣州則是13.4度。“食人鯧”在這些地區的自然水域當中有過冬的條件,因為水溫基本上是合適的。而且無論江河或者是水庫,它上面水溫都比較低,底下水溫高。倒是有可能在這些地區找到一定的生存條件。”

    “食人魚”並非如此可怕

    最近,這種被稱為“水中狼族”的“食人魚”頻頻見諸各地的報端,各種報道中稱,它長著銳利的牙齒,大量捕食水中其他生物,破壞生態平衡,甚至危及江河游泳、捕魚的人。它真的這麼恐怖嗎?絕非。昨天,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魚類專家張春光教授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語出驚人:“‘食人魚’絕非那麼危言聳聽,目前尚不會對我國現有的水生物鏈構成危險,但卻也暴露了另一大隱憂———生物入侵”。

    據張教授説,魚類蠶食其他水中生物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諸如鱖魚、鲇魚等都有這種習性,但並沒有對其他生物構成毀滅性打擊。他拿老虎的存在作對比,“兇猛的老虎也沒有將其他物種消滅就是一個例證。”“近段時間媒體的報道有點渲染,我還沒有聽説過一種魚能將其他魚類吃光。”

    “目前,‘食人鯧’僅僅出現在部分地區的水族館或海底世界供遊人觀賞,對人的生命安全尚不構成什麼威脅。至於個別人將其養在家中雖有潛在危害性,但是它只要不成群,也就不存在威脅。”

    他特別提醒,對於生物入侵大可不必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食人魚”對目前我國魚類生態的確存在潛在危害,但是人們也不必太過恐慌,畢竟這種“食人魚”也需要一個特定的生態環境,我國也曾經成功“招降”許多原生態的破壞者。就目前社會對於“食人魚”所引起的擔憂,張教授説他將準備專門撰文在中科院的《科學時報》上予以澄清。

    對於全國頻頻拉響的“食人鯧”

    警報,張春光的感覺是小題大做。據他了解,許多地方將“食人鯧”同淡水白鯧混淆,因為兩者比較相像。而淡水白鯧是農業部十幾年前在全國推薦養殖品種,在我國比較普遍。

    另外,張春光講到,由於“食人鯧”係某些人非法引進,對生態系統潛在一定威脅,有關部門及時將其剷除也不無道理。

    顯現生物入侵一個側面

    事實上,真正令專家憂慮的是“食人鯧”出現所彰顯的生態危機,即生物入侵問題。所謂生物入侵,是指物種從自然分佈區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引入其他地區,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系統中形成自我再生能力,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景觀造成明顯損害或影響的現象。通俗地説,就是外來物種打敗“主人”,“反客為主”。

    對此,作為生物專家的張春光顯得異常沉重,“根據多年來的科學統計,類似‘食人鯧’這樣的外來生物入侵事件不勝枚舉,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我國的生態環境。而且,‘食人鯧’的非法入境也暴露出我國在控制境外物種進入上的漏洞。”

    他指出,目前我國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是遭受外來有害生物侵害最前沿和最嚴重的領域。而且幾乎在所有類型的生態系統中都遭受到外來有害生物的危害。

    二十世紀40年代以來,先後有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松突圓蚧、日本松幹蚧、濕地松粉蚧、雙鉤異翅長蠹、飛機草、薇甘菊等重要的森林病蟲、雜草傳入我國並造成嚴重危害,每年的發生面積達2000多萬畝,造成死樹上千萬株。

    在美黑魚被稱“地獄魚”

    另外,張教授告訴記者,一些看似普通的生物在生存環境改變後,卻能夠引發軒然大波。在我國百姓餐桌上被視為美味佳肴的黑魚,在幾年前進入美國後,已在大洋彼岸引起不小的恐慌,一些人稱之為“地獄魚”。

    這就是因為,在自然界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將各自的種群限制在特定的棲息環境,形成了穩定的生態平衡系統。這種關係,在一定的地域內是相對穩定的,但如果有“外來者”的干擾,脆弱的平衡遭到破壞,像黑魚這種在我國允許人工飼養的佳肴,卻被美國定為有害物種,以至於到了“談魚色變”的地步,禁止入境。

    張春光憂心忡忡地説,入侵生物能給當地生態系統帶來災難性影響,它能夠佔據本地物種生態位,使本地物種失去生存資源、影響本地物種生存;能通過形成大面積優勢群落,降低物種多樣性,使依賴於當地物種多樣性生存的其他物種沒有適宜的棲息環境;能大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於水土保持。

    《新聞晨報》 2002年12月24日


“食人魚們”入侵中國的三種主要方式
從食人魚現象説起:引入外來物種有利有弊
科學家建立生態入侵預測模型
外來生物入侵——生態系統的癌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