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對含汞廢電池提出處理意見

    針對社會上許多關於廢電池危害的報道,清華大學聶永豐教授組織對廢電池的環境危害程度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認為廢電池中汞的含量很少,不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完全可以和生活垃圾一起填埋。集中回收後,如果處理不善,反而容易造成局部地區的汞污染。國內有些媒體有關廢電池污染的報道只有結論,缺乏科學實驗基礎,對群眾造成了誤導。

    一、廢電池的危害程度

    電池産品包括一次乾電池、二次乾電池、鉛酸蓄電池三大類。用量最大,群眾最關心、報道最多的是一次乾電池。電池主要成分是鐵、鋅、錳等,此外還含有微量的汞。電池中的汞是一種添加劑,即便是高汞電池,汞的含量也只有電池總量的千分之一。國內電池行業全年用汞量只有十幾噸,與一個汞法聚氯乙烯、汞法煉金或高汞鉛鋅礦採選企業年排放廢水中的含汞量相當。由於電池的消費區域很大,含汞廢電池進入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後,對環境的影響比前述的一個化工企業排放含汞廢水所造成的影響要小得多,客觀上不可能造成水俁病之類的危害。造成日本水俁病的原因是化工企業幾十年向一條河流排放大量含汞的廢水,使下游水系中汞的含量嚴重超標造成的。目前,國內外均無廢電池造成嚴重污染的報道或科研資料。日本福岡大學做了連續15年的研究,表明含汞電池隨生活垃圾填埋是可以的。有些報道説,電池含有汞、鎘、鉛、鋅等物質,這是不準確的。事實上,群眾日常使用的普通乾電池生産過程中不需添加鎘、鉛、鋅等物質。有的報道稱電池對環境污染很嚴重,一節電池可以污染數十萬立方米的水。但這些報道未向讀者或群眾説明支援其結論的科研數據,沒有向讀者介紹其分析推理過程,也沒有列舉因乾電池造成污染的實際案例,只有“污染嚴重”的結論。

    二、發達國家如何處理廢電池

    有的報道説發達國家專門立法強制回收廢乾電池,但沒有列舉法規的來源、名稱、生效時間和具體條款。

    發達國家較早就十分注意控制乾電池中汞的含量,禁止生産汞含量大於電池重量0025%的電池。20世紀90年代初主要發達國家實現了電池的無汞化(含汞量在00001%以下),並已淘汰了汞法燒鹼、汞法醋酸等耗汞工藝,汞的消耗量已經很低。目前,美、日、歐盟等地區並沒有把群眾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乾電池作為危險廢物對待,也沒有強制單獨收集處理普通乾電池的法律。少數國家的電池工業協會和城市曾經組織過普通乾電池收集活動,現在這類活動已經很少見了。在電池的管理政策上,可以概括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針對普通乾電池的。政府要求製造商逐步降低電池中的汞含量,最終禁止向電池中添加汞。這項要求是淘汰所有的含汞産品和部分工藝而不僅僅是針對電池行業。對於報廢的普通電池,沒有強制單獨收集處理,如果哪個城市或企業自願單獨收集處理,國家既不鼓勵也不限制。第二類政策是針對可可充式電池的。通過立法要求製造商逐步淘汰含鎘電池。目前,鎳氫電池、鋰電池正在逐步替代鎳鎘電池。一些國家的電子製造商協會開展了可可充式電池的回收利用工作,效果也比較顯著。這主要是因為可可充式電池總消耗量相對較少,應用範圍較小,容易收集且回收價值較高。

    關於廢電池再利用工廠,據了解,目前日本、瑞士兩國各建有處理廢電池的工廠,原來主要處理含汞普通廢電池,現在則主要處理可可充式電池。由於廢電池數量較小,設施的生産能力有一部分閒置。德國的作法是把收集到的廢電池放置在廢棄的礦坑中存放,採用此種方法存放前,必須要對所選擇的礦坑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進行防滲漏、封存等特殊處理。

    三、對加強含汞電池管理的建議

    1嚴格管理,強制禁汞。從國外經驗和我國的情況來看,解決普通廢電池污染的主要措施,應是調整産品結構,淘汰落後的工藝、産品。嚴格執行1997年國家頒布的《關於限制電池汞含量的規定》,電池製造企業要逐步降低電池汞含量。2002年銷售的電池要達到低汞水準,2006年應達到無汞水準,從源頭上解決廢舊電池的污染問題。對繼續銷售、生産超標電池的企業進行處罰,發現電池汞含量超標的,不僅要沒收劣質電池、處以罰款,而且還要追究批發者、生産者的責任。通過開展有獎舉報活動,動員社會力量舉報銷售、生産劣質電池的企業。

    2目前不提倡集中收集普通廢電池。由於普通電池中的汞含量較低或不含汞,且消費群體分散,廢電池在有外殼保護和大量垃圾的稀釋作用下,隨生活垃圾填埋不會造成污染。對目前已經收集到的廢電池,應當以城市為單位由市政環衛部門安排場所集中儲存,待符合條件的設施建成後再進行處理或利用。(本刊編輯部摘)

    《中國環保産業》


廢電池集中回收遇"問號"
廢舊電池,何處是歸宿
廣州一年四億廢電池無處容身
我國廢電池回收率不足2%
新聞背景:國外如何回收處理廢電池?
廢電池回收處理面臨尷尬境地
我國廢電池潛在危害不容忽視
3500余枚廢電池歸宿何在
徐州一老人遇尷尬 收集數千節廢電池無出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