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年四億廢電池無處容身  

    廣東是電池生産和消費大省,每年會産生數億隻的廢舊電池。如何處理這些散在千家萬戶的污染物?政府和百姓都撓頭以待。

    目前,省內有些城市雖然設立了廢舊電池回收箱,但利用率卻不高,大多數市民知之不詳,仍然隨便丟棄廢電池。即便回收了可憐一點的廢電池,卻又不知如何處理,只好將它們堆放在倉庫裏。

    而另有一些城市,比如廣州,既沒有回收廢電池的措施,更沒有專門處理廢電池的填埋場。如此一來,廢電池竟找不到“容身之所”。

    權威統計

    目前廣州每年消費電池約5億節,其中八成、約4億節電池使用後就被棄置。廢電池的體積很小,但危害卻很大。據廣東省環保局的專家介紹,一顆“鈕扣”電池中的污染物全部釋放後可污染60萬升水,一節一號電池棄置於土壤中,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農用價值。

    相關規定

    電池之所以有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電池含“汞”,為此,國家有關部門早已下令,至2006年,我國的電池生産也將最終實現“無汞”含量。

    早在1997年12月31日,原中國輕工總會等九個部委就聯合下發了《關於限制電池産品汞含量的規定》,要求從2001年1月1日起,進口電池將由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實施強制性檢驗,並明確規定“2006年起禁止生産和銷售非綠色環保電池”。而在過渡時期,政府部門和民間機構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廢舊乾電池的回收行動。

    廣州仍無廢電池填埋場

    廣州每年有4億節電池被棄置!那麼市民手中的廢電池,究竟應該放哪呢?廣州市環保部門回應,最簡單的辦法是請市民把廢電池交給環衛工人處理。但據環衛部門透露,目前廣州還沒有專門的危險廢物填埋場,因此廢電池只能是與生活垃圾一起填埋。

    據了解,廣州每日只有1/3的固體廢棄物進行了衛生填埋,換言之,還有大部分的廢電池是沒有得到妥善處理的。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市環衛部門至今共收集到數十噸的廢舊電池,這些廢舊電池大部分仍堆放在各街道環衛站內。

    據悉,從9月1日起,廣州城區的公共場所將陸續投放1萬多個垃圾分類箱用於垃圾分類回收。這些垃圾箱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種,其中,深紅色的垃圾箱就是用於投放“可能對環境造成現實或潛在危害的垃圾”,當中主要包括廢電池。

    建議對電池生産廠收稅

    廣州目前尚未設立危險廢物的分類處理中心,也沒有專門處理危險廢物的廠家,所以廢舊電池的回收是個大難題。

    為什麼在人們環保意識普遍提高的今天,處理廢舊電池卻成了一道難題呢?據説,主要是由於廢電池回收的利潤比較低,而且客觀上還沒有過硬的技術來支撐,而國家尚未有鼓勵企業投資的産業政策和相應的法律法規,所以鮮有企業投資回收廢電池。

    廣東省環保局的環保專家認為,按照我國“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電池生産廠家適當徵收環境治理稅是必要的。將來,處理廢舊電池的希望,還在於研究機構拿出較為成熟的技術和政府拿出資金進行處理廢舊電池的硬體設施建設。

    深圳回收箱“吃不飽”

    已回收的500公斤廢舊電池仍然存放在倉庫裏

    今年6月初,深圳推出廢舊電池回收箱,可三個月過後,回收箱不僅面目全非,“收入”也實在可憐。

    回收箱由藍色乾電池回收箱和綠色可充式電池回收箱兩部分組成。昨日,記者來到益田村中心廣場,在一個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裏找到一個藍色乾電池的回收箱,箱子已經被人掀開,裏面塞滿了塑膠袋和礦泉水瓶等生活垃圾;而另外一個綠色可充式電池箱則誇張地從小洞裏面伸出一截塑膠袋,它的箱蓋也有損壞。在天虹商場後面,記者發現的回收箱照樣是破損的,裏面充斥著垃圾。

    據稱,深圳首批100個廢舊電池回收筒,投放在20個“綠色學校”、10個“綠色社區”及部分商場,爭取今年廢舊電池的收集率達到16%,2005年達到60%,2010年達到90%。而如今這100個環保箱保存完好並能發揮作用的不到一半。

    深圳市環保局危險廢物處理中心有關負責人説,三個多月過去,該中心每月專門派人回收,至今才有四五百公斤,離全年回收16%還差得很遠。“主要是市民的環保意識沒有跟上”。

    然而,即便是已回收的500公斤的廢舊電池,至今仍存放在深圳廢物處理的倉庫裏,無招可治。

    據介紹,今年專門回收的廢舊電池大部分為可充式電池。深圳危險廢物處理中心已經建立了專門的填埋場,這些廢舊電池完全可以被安全填埋,可它們為什麼還在倉庫裏堆積著呢?危險廢物處理中心業務管理科的王浩東對記者説,危險廢物處理中心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只有營利才能使廢舊電池處理進行下去,而目前的技術只能進行物理分拆以及簡單的化學提純,可利用率低,利潤微薄。如果將這些電池完全填埋,還要自己貼錢;利用技術提純變廢為寶可以做到,但成本將會大得嚇人。由於能力有限,危險廢物處理中心只能積壓回收的廢舊電池。

    王浩東認為,電池處理要産業化,但又缺乏資金,這需要政府介入。鋻於在短時期內不可能大幅降低處理技術成本,政府需要做一些實質性的工作。首先是監督電池的生産,從源頭上治理,防止含毒量超標;另外,實行誰污染誰負責,誰污染大誰掏錢多,這一招可以讓電池處理有充足的資金,比如現在需要處理的硫酸液,雖然要繳納的處理費比購進成本還要高,但國家對此有規定,廠家不得不交錢處理;最後,政府必須監督電池的收集過程,使其規範化。

    

    ******

    中國廢舊電池回收不足2%

    目前,中國電池180多億隻的年産量佔世界電池總産量的30%以上,年消費量達70億-80億隻,但回收率卻不足2%。

    據了解,上海、北京回收的電池儘管已經有幾百噸,但現在都還躺在倉庫裏,因為電池回收處理廠一旦正式開工,目前的廢舊電池回收量將遠遠滿足不了處理廠正常運轉的需要。據了解,一個廢電池處理廠每年需要處理3000多噸廢舊電池,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産運轉,而國內即使是回收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北京,全市目前每年的電池回收率卻不到5%。

    一個回收故事

    “1000節廢舊電池,換一輛價值2300元的環保電動自行車”。這是上海一家電動自行車企業近日向市民推出的一項公益活動。出乎主辦者意料的是,原本計劃3個月的活動剛開展半天,就被迫提早結束。因為參加的上海市民實在太多了。

    這家企業原打算提供100輛電動自行車,但活動開始的前一天晚上,就有市民帶著大包小箱的廢舊電池前來排隊,有的甚至一下子帶來了三四千節。活動半天后,170多位登記市民共上繳了近10萬節廢舊電池,“僧多粥少”,主辦者只能改兌獎為抽獎。

    上海的做法

    上海從1998年5月開始啟動廢舊電池回收工作,目前有五種途徑:一是在試點小區裏,專門設置“有害垃圾”分類箱,在浦東和虹口的住宅小區,還有專門的廢舊電池回收處;二是從1998年起,在各個大、中、小學和政府機關設立廢舊電池回收處;三是遍佈市區的2000多個“東方書報亭”,市民買新電池時,可以憑一節廢電池享受兩角人民幣優惠;四是在華聯、聯華等大超市以及市百一店等大商場裏,設有回收點;五是在街頭的分類垃圾箱上,安裝有回收廢舊電池的特別分類筐。

    上海回收的廢舊電池如何處理?目前先把回收的廢舊電池統一運到嘉定區安亭鎮的有害垃圾分揀處,放入臨時存放的密封箱。眼下,上海投資1億元的工業廢物處置場已進入調試階段,在此“躺”了多年的近700萬節廢電池將被固化填埋。但由於回收率太低,難以産生規模效應,回收利用成本太高,廢舊電池的資源化處理一時還難以實現。

    國外的做法

    ■美國是在廢電池環境管理方面立法最多最細的一個國家,不僅建立了完善的廢電池回收體系,而且建立了多家廢電池處理廠,同時堅持不懈地向公眾進行宣傳教育,讓公眾自覺地支援和配合廢舊電池的回收工作。

    ■德國要求消費者將使用完的乾電池、鈕扣電池等各種類型的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無條件接受廢舊電池,並轉送生産廠家進行回收處理。還要求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擔當起區分有毒電池和無毒電池的責任,並對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和含汞電池實行押金制度,即消費者購買每節電池中含有15馬克的押金,當消費者拿舊電池來換時,可以自動扣除押金。

    ■日本的野村興産株式會社每年從全國收購的廢舊電池達13000噸,佔全國廢棄電池的20%。野村興産是一個民營企業,日本政府對它沒有投入一分錢,但日本電池工業協會提供了很大幫助,與日本各大廠家進行協調進行一些資金補償。對其他電池如鉛酸電池,日本可做到100%回收,二次電池和手機電池也正在通過生産廠家的配合積極開展,特別是回收鋰離子電池中的鈷利潤可觀。

    市民的妙計

    ■在郵政信箱旁邊設一個電池回收箱,郵遞員在取信時順手把廢電池帶走。

    ■“以舊換新”。讓電池售賣點同時成為廢電池回收點。買電池者不拿相等數量的舊電池來,賣者有權在原價的基礎上加價,而差價由政府補貼。

    ■尋找現有電池的替代品,不含重金屬,能被模壓成各種形狀的塑膠電池。

    電池回收

    湛江

    對生活垃圾處理未作分類,廢舊電池只是作為普通垃圾處理。

    佛山

    因為城區小,至今還沒有一個處理電池的地方。

    汕頭

    市區繁華路段日前出現30個造型酷似電池的垃圾箱,專用收集廢舊電池。 

     (區健妍 謝孝國 袁增偉 丁華 實習生 顧磊 通訊員 黃慧誠 袁效安 王麗萍)

    

    金羊網羊城晚報 2002年9月03日

    


田桂榮和她的60噸廢電池
我國廢電池回收率不足2%
新聞背景:國外如何回收處理廢電池?
廢電池回收處理面臨尷尬境地
我國廢電池潛在危害不容忽視
一位"綠色使者"的苦惱:兩萬節廢電池何處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