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留青山在人間:記藏族造林老"愚公"熊志華  

    “我別無所求,等到我死的時候,能夠看到家鄉光禿了幾百年的大山都綠起來,我也就心慰了。”這就是藏族老人熊志華的綠色夢。

    現年已63歲的熊志華老人,身體硬朗、精神矍鑠。他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的信訪辦工作,1995年退休後回到老家——甘堡鄉日爾角村。他的家位於海拔2100多米的高半山上,從山下的公路邊上去要走1個多小時的山路。

    退休後的熊志華沒有閒下來,而是自己攬上了一個“苦差事”——承包造林。理縣是四川省的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重點地區之一。熊志華主動與縣林業局聯繫,承包了565畝荒山的造林任務。按照合同規定,他要在3年內在這片荒山上種下12萬株樹,並保證85%以上的成活率。理縣屬山地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區,降水稀少,空氣乾燥。尤其是熊志華承包的500多畝荒山均處於高半山上,土壤瘠薄,乾旱缺水,造林成本很高,連專業的造林隊都望而卻步。

    但是,熊志華沒想那麼多,決心已下,便大刀闊斧地幹了起來。為解決關鍵的引水問題,熊志華請人在山上挖了4個蓄水池,購買了兩台抽水泵、1臺柴油機、3800米的膠管。他還在自留地裏育起了岷山柏、藏柏、油松等樹苗。去年栽樹的時候,他最多時請了40多個人,光工錢就花了9000多元。粗略算下來,到目前為止,他已投入了將近4萬元。

    對於自己幹的這樁賠本“買賣”,熊志華説:“在造林上賺錢我想沒都沒想過,我只圖能留下一片綠油油的林子。説實在的,我這麼大歲數了,看著生我養我的這片大山幾百年來都是光禿禿的,我心裏著急啊。我一直有個心願,就是要讓家鄉的荒山綠起來。如今中央政策好,實行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造林還有補助,就算沒有補助,我還是要栽樹。”

    自從承包造林後,熊志華老人的生活完全改變了。一雙膠鞋、一把鐵鍬、一個軍用水壺,就是老人每天的裝備。他早出晚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像愛護嬰兒一樣呵護著每一株樹苗。

    有著一個幸福家庭的熊志華老人原本大可不必這樣辛苦。他每月有1100多元的退休金,一兒三女四個孩子都在政府機關工作,兒孫滿堂的他完全可以在家悠閒地盡享天倫之樂。但老人告訴記者,他現在雖然累點,但身體好,特別是看著小樹一天天地長起來,荒山一天天地變綠,心裏感到既踏實又高興。

    熊清華幹這樣的“傻事”難道愛人和孩子們就不反對嗎?他的老伴唐樹蘭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剛開始時我們一致反對,但老熊的脾氣倔得很,他幹起來後我們也就不得不支援了。為了造林,現在不僅家裏的積蓄用得差不多了,幾個孩子還搭了1萬多元,全家人也都成了他的‘幫工’。” 對於老伴的“抱怨”,熊志華老人笑著稱這叫“湊針打斧子”。

    熊志華老人心血沒有白付,汗水沒有白流。在他承包的山地上記者看到,去年栽下油松、岷山柏等樹苗,今年最高的已長到六七十公分。昔日的荒山禿嶺已開始綻露出綠色的生機。(楊三軍)

    

     新華社 2002年7月14日

    


國家林業局緊急通知各地抓住時機利用雨季造林
“造林狀元”李長久10年建起“綠色銀行”
北京今春造林面積創新紀錄
我為西部出份力:銀川有片“北京林”
安徽池州市重視雨季造林和幼林撫育工作
遼寧一農民造林18年成為“百萬富翁”
中國人工造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八老農兩年沙洲植樹百萬株
江西婺源一老嫗14年造林209畝
俄專家建議人工造林要科學規劃
內蒙古自治區將營建海外赤子報國林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