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退耕還林(草)紀事  

    彭陽縣退耕還林(草)成果令人感到震撼。坐在越野車中,行駛在蜿蜒的山路上,舉目眺望,經治理後的綠山連成一片。在彭陽2528平方公里的縣域總土地中,92%即2333平方公里土地為水土流失面積。彭陽人民在20年時間里長期堅持生態建設,把1333平方公里面積的山川進行了治理。他們是怎麼做的?為解開這個謎,記者採訪了彭陽縣副縣長米超。

    在米超副縣長的辦公室,感受米超其人純樸如民。他本來是農民的兒子,中等身材、黢黑的面孔。雖説才40歲的年紀,卻已在這個位置上幹了7年。米超率直地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是24萬彭陽人打造出的彭陽精神使這裡的山水有了變化。”

    “彭陽精神”是什麼?米超從縣情説起,如同和人一起聊家常,令聽者釋然。

    彭陽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東南邊緣,海拔1248--2416米。縣域山地被紅河、茹河、浦河和若干溝壑切割成許多碎塊,形成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中部河谷殘垣區和西南部土石質山區三種自然類型,全縣地貌以梁峁狀丘陵為主,是自治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水土保持區。

    1983年建縣之初的彭陽,受自然地理條件限制,自身沒有什麼發展優勢,卻不得不面對年均土壤侵蝕6000噸/km2以上、流失土壤總量1400萬噸的嚴重現實。大範圍的水土流失,不僅造成耕地的嚴重退化,而且還導致乾旱、冰雹、大風揚沙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水土流失極大地影響著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這裡的生態環境惡化、區域經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也制約了寧夏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彭陽縣委、縣政府認識到,面對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生存環境,只有狠抓生態建設、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和生産生活條件,這才是出路。縣委、縣政府堅持把生態立縣、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擺在全縣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力以赴,常抓不懈。特別是在江澤民總書記發出“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號召以來,彭陽縣圍繞提高農業生産效益這個工作重心,因地制宜開展對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加大退耕還林(草)力度。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在綜合治理的78條小流域中,共營造水保林7.07公傾,人工種植多年生牧草1.45萬公傾,森林覆蓋面積由建縣初的3%提高到14.68%,每人平均有林面積達到4.8畝。同時修建了4座水保骨幹壩、4000多座(處)谷坊、澇池等小型水保工程,還打井窖4.8萬眼。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建縣初的11.1%提高到57.1%,年攔蓄地表徑流3600萬M3,可減少土壤流失500萬噸。

    米超對生態建設的成效做了這樣的概括:“2001年儘管遭受了嚴重旱災,但全縣國內生産總值仍實現了3.36億元,農業總産值達到2.6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88萬元,均創歷史最高水準。全年糧食總産量破1億公斤大關,農民每人平均有糧和每人平均純收入分別為438公斤和1084元,分別是建縣初期的2倍和19倍。農業生産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

    米超用加重了的語氣向記者特別強調:“退耕還林(草)是國家的大政策,這幾年通過退耕還林(草),農民嘗到了山綠糧豐的甜頭。但要防止出現反彈,還必須把農田基本建設這一塊搞好。彭陽縣在抓退耕還林(草)的同時抓農田基本建設,堅持治理、開發、經營管理相結合,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並重,全縣人民也認準了改山治水、改善生態必須有打持久戰的決心。縣委、縣政府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出發,幾任書記一本經、幾屆縣長一道令,幾套班子大合唱,一任接著一任幹,一級幹給一級看,人接班、事接茬,咬定青山不放鬆。在‘生態立縣、特色富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苦幹強縣’二十字方針鼓舞下,全縣人民硬是憑著一股持之以恒的韌勁和吃苦耐勞的幹勁,按‘縣委決策、政府導演、水保搭臺、各業唱戲’的生産建設格局,堅持不懈地抓生態建設,走出了一條適合我縣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的成功之路。”

    同米超談話似乎能從中悟出什麼叫做“彭陽精神”。彭陽幾年來一直堅持山、水、林(草)、路統一規劃,溝、坡、梁、峁、垣綜合治理,以農田、林業、水利為主攻方向。在區域佈局上,根據不同地域的地理高程和氣候特點,結合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北部為水保飼料林、“部為“兩杏”經濟林、西南部為水源涵養林。退耕還林(草)使我們見到了“山頂沙棘山桃混交、山坡桃杏纏腰、隔坡地埂苜蓿檸條”;還有“兩杏一果”扶貧開發工程、三北防護林“通道工程”、挂馬溝針業林基地建設工程等。綠色為彭陽生態環境帶來變化。如今,經過治理的荒山披上綠裝,經過治理的小流域綠色成片,基本上實現了“山頂帶帽子,山腰繫帶子,坡地修臺子,溝底穿靴子”。

    米超為記者算了一筆帳:“1998以來,全區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1448平方公里;以‘88542’高標準整地,每年完成10萬畝造林,累計移動的土方達8192M3;修築的水準溝長度相當於繞地球一圈半。

    握著米超的手話別時,從他粗糙有力的手掌中感到了一種力量。米超用充滿深情的話向記者發出邀請:“歡迎8年後再來。那時,彭陽縣全部山川將得到徹底的治理,24.68萬彭陽人民將用自己的雙手再造出一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秀美彭陽。”(周志忠)

    

     人民網 2002年7月03日

    


海南省萬寧市退塘還林面積達670畝
湖北省用科技支撐農民“退耕還林”
專家點評:退耕還林不是簡單種樹
寧夏退耕還林遭遇“攔路鼠”
內蒙古退耕還林同封山禁牧舍飼養畜並舉
湖南退耕還林與農村能源建設相結合
我國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