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用科技支撐農民“退耕還林”  

    編者按:科技是第一生産力,湖北省退耕還林的實踐再次證明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現代高科技為我們退耕還林、建設秀美山川提供了有力支撐。只要我們遵循自然規律,充分發揮廣大林業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努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科學技術,我們就能事半功倍,迅速遏制生態環境惡化,改善生存環境,就能為退耕還林(草)地區的廣大農民找到脫貧致富的路子,使他們從中得到實惠。

    高科技為湖北省造林實踐注入新的活力。300多項林業科技成果的應用給湖北省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截至今年6月,湖北省共完成退耕還林248.89萬畝,為年度計劃的74.6%,大大超過全國42.4%的平均水準,科技進步貢獻率達34.2%。

    今年,國家給湖北下達退耕還林任務340萬畝,涉及全省近70個縣市區,面積比上年增加近5倍。種苗缺口大是今年完成任務的一大難題。湖北省林業局認識到,保障優質苗木供給的關鍵是科技。他們一期投資2500萬元,建起佔地2000畝的優質苗木基地,引進包括日本、義大利楊樹新品種970個,選育出適合本省種植的13個楊樹品係;引進日本落葉松家係213個,建起了37公頃示範種園。他們還從瑞典、法國、荷蘭引進了自動播種設備和4公頃的溫室大棚,進行良種繁育和工廠化育苗。湖北省林業局運用植物克隆技術創造出原生質體培養和不定胚人工育種兩項先進技術,使種苗成幾何級數增長,而且品質優良,生長週期縮短30%。

    湖北西部、北部山區自然條件較差,樹木成活率低。湖北省林科院針對這一情況,開展樹木成活率專項攻關,開發出“911生根素”,該技術獲得國家專利。這項成果在今年植樹造林中得到廣泛推廣應用。谷城縣林業大戶楊世民告訴記者,原來成活率不到40%的馬尾松,用了“911生根素”後,成活率達85%以上。

    林業科技為湖北省退耕還林所在區域農民帶來實惠。2000年初,宣恩縣啟動了5個10萬畝高效經濟林白柚基地建設,聘請200多名技術人員,建立起種苗、技術、資訊一條龍技術服務體系,為全縣果農服務,僅此一項去年全縣農民每人平均增收78.3元,繳納稅款300多萬元。宣恩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白柚之鄉”稱號。在湖北省各地,意楊被廣大農民親切地稱為“綠色銀行”。目前,全省已累計植楊樹16.5萬公頃,楊樹木材蓄積量達600萬立方米,國家首個“楊樹良種繁育基地”也落戶湖北。全省圍繞意楊深加工辦起大型森工企業15家,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基地、基地興産業、産業富萬家的良性迴圈。

    人民日報 2002年06月28日


專家點評:退耕還林不是簡單種樹
寧夏退耕還林遭遇“攔路鼠”
內蒙古退耕還林同封山禁牧舍飼養畜並舉
湖南退耕還林與農村能源建設相結合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
農民從退耕還林中能夠得到哪些實惠
中國將繼續完善退耕還林政策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全文
晉西北念歪退耕還林的好經
政府始終關注保障退耕還林的農民的生活問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