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對中國抗蟲棉發難  

    綠色和平是一個以堅決反對轉基因作物著稱的國際環保組織。這些年,該組織先後向全球多個轉基因研究機構和生物技術公司發難。最近,它又將戰火燃到了中國。

    2002 年6月3日,綠色和平與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在北京聯合舉行“轉基因生物與環境學術研討會”。在此次會議上,綠色和平以其名義發佈了《轉Bt基因抗蟲棉環境影響研究的綜合報告》,矛頭直指中國的轉基因抗蟲棉。

    轉Bt基因抗蟲棉引入了蘇雲金芽孢桿菌(Bt)的基因,可以産生只殺死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的Bt殺蟲蛋白。它是中國目前最主要的轉基因作物,2001 年已佔到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的約35%,其中超過2/3 是美國孟山都公司的抗蟲棉。

    綠色和平稱,這份國內首次由民間獨立評估的轉基因生物安全報告,綜合分析了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所、中國農科院棉花所、中國農大植物保護係和南京農大植物保護係等四家國內權威機構的研究數據,證實中國種植的轉基因抗蟲棉對環境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

    “報告表明,種植轉基因棉的農民不會因此安枕無憂,他們將面對不受控制的超級害蟲,害蟲天敵的減少,次重要害蟲的增加,不穩定的昆蟲群落,而被迫使用更多更毒的化學農藥,”綠色和平中國項目主管盧思騁説,“聲稱可以減少農藥使用的轉基因抗蟲棉,不單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了更多的問題。”

    這份研究報告還提出,在大田連續種植8-10 年後,抗蟲棉可能喪失對棉鈴蟲的抗性,從而失去利用價值。

    中國是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轉基因抗蟲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家,轉基因抗蟲棉也一直被視為中國轉基因作物的傑出代表。面對綠色和平如此猛烈的抨擊,一些從事轉基因抗蟲棉研究的專家表達了不同意見。

    “抗蟲棉恰恰是保護環境的最好手段,它至少可以減少80%的農藥使用,”國産轉基因抗蟲棉研究項目主持人、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研究員郭三堆説,“從6

    月3日綠色和平發佈的文章看,他們不懂基因工程,也不考慮農民死活。”

    與近幾年的蝗災一樣,20世紀90年代初,棉鈴蟲的持續性大暴發一直困擾著棉區,僅1992 年一年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0多億元,間接損失超過100 億元。此外,由於農藥的大量使用,棉農噴施農藥發生中毒甚至死亡的數字也相當驚人。

    轉基因技術成了棉農的救命稻草。1996 年,在通過環境釋放、田間試驗、動物試驗等環節之後,國産轉基因抗蟲棉實現了商業化種植。次年,美國孟山都公司的抗蟲棉也開始在中國進行商業化種植。

    目前,由於轉基因抗蟲棉對每年7月中旬後發生的第3代和第4代棉鈴蟲的抗性呈下降趨勢,幾乎所有種植抗蟲棉的農民仍需在棉花生長中後期不同程度地施用化學農藥。不過,郭三堆認為,大田連續種植8-10 年後抗蟲棉可能失效的觀點根本站不住腳,美國抗蟲棉大田試驗至今已有11年其抗性仍舊有效,即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有人反對轉基因抗蟲棉,請拿出扎紮實實的科學證據,而不是用實驗室的實驗去推測大田可能發生的結果。”這位兼任創世紀轉基因技術公司總經理的研究人員説。

    有意思的是,綠色和平科學顧問、南京環科所研究員薛達元並不贊同綠色和平對抗蟲棉的過分抨擊。

    薛達元是那份引發爭議的報告的執筆人。實際上,報告中根本沒有“棉農將被迫使用更多更毒的化學農藥”的説法,相反,他提到,由於用藥次數減少,省工省力,抗蟲棉依然深受棉農歡迎。

    他同時承認,報告顯示的只是國內幾家單位的初步研究結果。

    “我給綠色和平講過,對轉基因作物不要一棍子打死。我不是反對轉基因技術,也不傾向過多批評轉基因棉,畢竟棉鈴蟲大暴發可能讓你顆粒無收,而其他害蟲增加可能只需增加一兩次施用農藥,”薛達元説,“我只是提醒大家注意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影響。”

    

    《南方週末》 2002年6月28日

    


“綠色和平”組織首次獲准在中國內地舉行活動
彩虹勇士已到而立之年
綠色和平組織抗議日本捕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