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草原晨曲——內蒙古保護草原生態紀實  

    初夏的內蒙古大草原,風和日麗,滿目蔥蘢,到處迸發著勃勃生機。扁桃、櫻桃、野山杏、沙冬青初綻花蕾,芬芳宜人。記者穿越茫茫草原和浩瀚林海,看到了一幅幅保護草原、恢復生態的精美圖畫,在廣袤的草原感受到濃烈的現代文明氣息。內蒙古2300萬各族兒女正在用心血和汗水,建設和守護著自己的綠色家園。

    圍封草原 恢復生態

    孿井灘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農業綜合開發區,近年來,這裡已遷來移民近千人,他們是保護草原的先行者。

    走進阿拉善左旗塔日阿圖村村主任李劍英家,只見寬敞的屋子裏,電話、手機和電腦一應俱全。李劍英一家曾是320公里外騰格裏沙漠布來湘湖村的牧駝人,如今已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資訊時代:“那時,孩子上學要到上百公里之外,每人平均收入才370元。”1994年10月,李劍英帶領村民整體搬遷,成為全區十佳青年農牧民之一。今年,他和阿左旗、阿右旗以及賀蘭山的移民們除了抓緊舍飼圈養牛羊外,正在灘裏新栽4萬多株梭梭、垂柳,為荒漠草原再添新綠。

    內蒙古自治區扶貧移民和生態移民工作任重道遠。像李劍英這樣的移民,從草原深處日益惡化的環境裏遷出,正是生態戰略的需要。2000年3月,烏蘭察布盟商都縣876戶、3216口人,從北部風蝕沙化地區遷移至城關鎮農業開發園。錫林郭勒盟去年經過數百戶移民試點,今年新春也毅然作出圍封草原、轉移牧民的決定。

    對草原懷有一腔深情的農牧民,正在有計劃地移民,以恢復草原生態。如今,內蒙古畜牧業已擁有年穩定總增2500萬頭(只)牲畜,年産140萬噸肉、7萬噸毛絨、80萬噸鮮奶的綜合生産能力。

    舍飼圈養 畜牧興旺

    在昔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內蒙古大地,如今更有一道“風吹草低見舍飼”的新風景線:成千上萬的牛羊圈進寬敞明亮的暖圈,定時定量吃著多維生素的青貯草料,個個膘肥體壯。

    4月26日,記者來到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西章股臺村,養殖大戶白振學讓記者開了眼界。46歲的白振學喂有550頭育肥牛,經營資産160萬元,年轉化玉米100萬公斤、秸稈150萬公斤,養牛場年出欄1000頭以上,純利潤近40萬元。如今,白振學駕駛的是金色捷達王轎車,他租的母畜牧場在80公里之外。

    牧養方式的改變帶來了畜牧業的興旺。如今,內蒙古各地養豬、養羊、養鵝、養兔、養奶牛大戶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他們成了代表當今草原先進生産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呼和浩特市奶牛飼養量已佔全區近一半;通遼市黃牛逾百萬頭;呼倫貝爾市的580萬頭(只)牲畜中,大牲畜佔到1/6。許多農牧民改山羊為綿羊,奶牛、黃牛也引進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優良品種。養殖業與加工業正在互為帶動,內蒙古“伊利”乳業、“草原興發”肉製品、“塞飛亞”鴨肉製品、“鄂爾多斯”羊絨衣等已成為草原産業化的龍頭。

    對於這一變遷,自治區政府主席烏雲其木格説:“全區有13億畝草場,近9000萬畝耕地,畜牧業是主要産業,必須做到‘兩個堅定不移’:一是要堅定不移地穩定發展畜牧業,二是堅定不移地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今天,草原畜群結構的質變,正在填寫著這張時代的答卷。

    護綠植綠 重建家園

    20世紀草原和沙地的變遷,真切演繹著內蒙古大草原崎嶇的生態史。

    禁牧圍封,休牧調整,退牧舍飼,錫盟正藍旗的做法思路清晰;正在淪為沙地的科爾沁,今天下決心逐年恢復大草原的豐美;包頭、巴彥淖爾、烏海三盟(市)綠化黃河沿岸,建設綠色文明。這些壯舉,交匯成新時代的草原晨曲。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內蒙古各族兒女正各顯身手。

    巴彥淖爾盟與阿拉善盟接壤處,有家叫“盤古”的民營企業,投資2000多萬元,打井推坨,堅持植樹造林。去年,盤古人造林5404畝,種植苗木28.2萬株;今年,用28萬株新疆楊、沙棗、垂柳,再向8000畝沙坨進軍。他們3年治理出3萬多畝沙海林網,讓世人領略了烏蘭布和的瀚海春色。

    赤峰市有個貧瘠的林西縣,原本青山綠水的新城子鎮七合堂村,上世紀曾變成了窮山惡水,貧瘠和山洪逼走了數十戶農家。兩任黨支部書記帶領群眾封山育林,終見成效。今年春節,43戶人家就在10公里長溝裏過年。記者看到,支書邊振遠、青年邊向華等40多戶人家,每家都有兩排新紅瓦房和果園、林地組成的生態莊園。

    如今,內蒙古已經涌現出根河、額爾古納、阿爾山、烏蘭浩特等草原生態明珠。就連被譽為“綠色凈土”、“北國碧玉”的呼倫貝爾草原,270萬人民今天也挑起了守護綠草原的重任。為了護綠,大興安嶺的鄂倫春人放下了獵槍;鄂溫克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群眾也開始種草養畜。

    沙海在收縮,綠色在延伸,“草原那邊花正開,草原那邊花如海”。伴著新草原晨曲,內蒙古草原一定會越來越年輕,越來越秀美。 (郅振璞 吳坤勝)

    

    《人民日報》 2002年06月29日


內蒙古大草原掀起“生態型”畜牧業革命
封育荒山草原 寧夏改牧羊為圈養
圖文:草原治沙 刻不容緩
薩希榮委員:重視草原畜牧業 促進西部大開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內蒙古西部草原在哭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