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電池迴圈再利用在何處  

    電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商品之一,照相機、錄音機、尋呼機、掌上電腦等,都離不開電池。我國是電池的生産和消費大國,1999年的産量達150億隻,居世界第一位,消費量為70億隻,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要消費5隻電池。隨意丟棄電池,不僅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而且浪費資源。以每年生産100億隻電池計算,全年將要消耗15.6萬噸鋅,22.6萬噸二氧化錳,2080噸銅,2.7萬噸氯化鋅,7.9萬噸氯化銨,4.3萬噸碳棒。因此,對廢舊電池進行回收利用,利國利民,勢在必行。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廢舊電池的危害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覺收集廢舊電池:2000年8月《北京青年報》報道河南新鄉的田桂榮個人花費2萬多元,收集廢舊電池達30噸。2002年4月《揚子晚報》報道,徐州市68歲的退休教師丁鳳珠,利用三年時間收集了數千節大大小小的廢舊電池。

    同時,全國各地環保組織也開展了廢舊電池回收活動,號召人們把用過的廢舊電池收集起來,減少環境污染。2001年12月北京百所院校聯手開展了“走進校園,保衛家園”的回收廢舊電池大型活動,發動各院校學生積極參與組織收集廢舊電池行動中來,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政府機構在這場運動中也發揮了作用,2000年北京市環衛局已和麥當勞、羅傑斯、北極星圖片社、好鄰居、奧士凱、新街口百貨商場等50余家快餐廳、40余家連鎖店合作收集廢舊電池,而一些商場電池櫃檯上的收集箱、環衛局專設的分類垃圾箱更構成了一張“搜捕”小小電池的大網。

    然而,在回收廢舊電池的熱潮中,冷靜的人們發現廢舊電池仍然沒有實現迴圈再利用。不禁要問,廢舊電池迴圈再利用難在哪?

    難在廢舊電池回收?

    雖然廢舊電池的回收工作已經得到人們的支援,但是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電池的回收狀況並不樂觀,回收上來的舊電池僅佔銷售出去的電池很小的一部分。北京有用垃圾回收中心負責人盧建國介紹説,從1998年開始到現在,北京地區回收上來的廢舊電池總共才350多噸。而北京地區電池年消費量在2.2億隻左右,約6000噸以上。低回收率直接限制了處理規模的擴大和處理技術的提高,進而嚴重阻礙了廢舊乾電池回收利用的産業化進程。

    究其原因,眾説紛紜。據業內人士分析,原因主要還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政府部門在這項工作中並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在《固定廢棄物防治法》中,沒有對電池回收制定詳盡的細則,回收與不回收沒有獎勵、處罰,有關職能部門不能對生産企業、回收部門、個人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其次,目前廢舊電池的回收網路基本上是組織、個人自發“編織”而成的,雖宣傳力度較大,但由於居民們對廢舊電池危害認識不足,沒有形成普遍的自覺收集、自覺上交的意識,所以廢舊電池還是難入“大網”。雖然也有個人在從事收集工作,但是個人的能力所限,形成不了規模,經過幾年的努力,收集的數量也僅僅是銷售量的“滄海一粟”。再次,作為生産企業的電池生産廠家每年都在向全社會提供上億隻各類電池,但真正有意識並參與到回收這一環節中的生産企業確屬鳳毛鱗角。“回收的問題不是不可以解決的。”北京市政管委會環境管理專業高級工程師、垃圾對策專家王維平説。他指出解決回收問題的關鍵是要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使越來越多的人樹立廢舊乾電池必須回收利用的觀念,從而自覺參與回收活動。其次,國家應在政策法規、科技創新和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規定廢舊乾電池必須回收,禁止將廢舊乾電池隨意丟入生活垃圾之中;對積極參與廢舊乾電池回收利用的科研單位和企業要給予政策和資金傾斜,確保投資者資本的增值和處理單位産品的優先推廣。再次,為廢舊乾電池回收利用創造各種便利條件,如在公共場所設置廢舊乾電池回收箱,加快普及垃圾的分類回收,在各居民點普遍設立專門回收電池的垃圾桶;在銷售電池時,實行抵押金制度,或採用以舊換新制度,確保廢舊乾電池的回收率。只要充分動員社會的一切力量,廢舊電池的回收並不難解決。

    難在廢舊電池的處理技術?

    廢舊電池的回收是迴圈再利用的第一步,進行再處理是迴圈再利用的關鍵。目前已經回收上來的廢舊電池,目前仍然躺在倉庫中,無家可歸。有人認為卡住迴圈再利用脖子的就是沒有合適的處理技術。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處理廢舊電池的技術並不成問題,發達國家已經有現成的技術,拿過來用就可以了。據了解,德國馬格德堡搞了一個“濕處理”技術,省去了分揀環節。同時,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阿爾特公司研製出了真空熱處理法,一噸廢電池的加工成本不到1500馬克。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其處理技術也可為我所用。

    王維平介紹,國內的一些科研單位和企業也已經研發出來相關的技術。採用北京科技大學廢舊電池處理技術的河北省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正在建設中。北京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也已經批准採用歐洲的技術和設備,建立廢乾電池處理廠。

    河南省新鄉電池廠已經有科技人員設計出了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的成套技術和生産設備。《中國鄉鎮企業報》報道,經過兩年攻關,遼寧鞍山市試製成功一種廢舊電池回收資源再生及無害化處理工藝,已經通過有關專家和有關部門論證。

    專家指出,好的技術已經有了,困擾廢舊電池迴圈再利用的不是處理技術!

    解決的關鍵在哪?

    既不是回收,也不是技術,那麼問題究竟出在那裏?怎麼樣去解決?

    北京東華鑫馨垃圾回收中心負責人王自新先生告訴記者,真正的癥結所在是沒有形成廢舊電池處理的産業化。在國外,大約50%的廢電池都要通過回收創造新的社會價值,“廢舊電池處理其實是可以形成産業的”。

    為什麼沒有形成産業化,眾説紛紜。但是,一位從事廢舊電池回收的專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目前看來是沒有經濟效益的,不大可能營利。河南省新鄉電池廠有關人士直言不諱,該廠已經有科技人員設計出了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的成套技術方案,但從市場情況看投入産出效益幾乎等於零,所以回收再利用一直處在“紙上談兵”的狀態。

    營利對於企業而言,天經地義。廢舊電池的漫漫歸途,就被阻隔在這裡。廢舊電池最終要靠誰來處理?“廢舊電池的處理要在産業經濟的軌道上運作,勢必需要政策的支援。”王維平對記者説。據了解,在發達國家,由於廢電池回收處理是環保産業,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政府要給以補貼,在瑞士和日本,每處理一噸廢電池,政府要補貼廢電池處理企業約合人民幣5000元。

    一位到歐洲採訪過環保問題的電視記者想到了一個“公共廁所”的辦法,即由各電池生産廠家合作投資一間處理廠,由該廠統一解決垃圾的問題。她説,在歐洲,商品的外包裝就是用這種方式處理的,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機制。在國外一些國家採用對電池生産廠家徵收環境稅的辦法來支援廢舊電池回收處理事業,取得良好效果。其實,按照我國“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電池生産廠家適當徵收環境治理稅是必要的。

    有識之士指出,廢舊電池回收之路走到今天,光靠人們的熱情已經遠遠不夠了,推進中國的這一事業需要更加冷靜的頭腦。人們的目光應該更多地投向開發新技術,出臺支援廢舊電池處理企業的實際有效的新政策,促使廢舊電池的迴圈再利用形成産業化,只有這樣廢舊電池才會找到自己的家。

    

    

    《科技日報》 2002年5月31日

    


3500余枚廢電池歸宿何在
電車環保電池亮相科博會
電車環保電池亮相科博會
徐州一老人遇尷尬 收集數千節廢電池無出路
百位老人一年撿回廢舊電池三千節
上海細節:感受廢電池回收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