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首次貨幣化評估滇池  

    由於生態價值難以量化,其價值往往體現在市場之外,人們在進行産業活動時,只關注産業的增加值,而忽視生態價值的損失,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所帶來的損失並沒有進入經濟人的損益表中。

    

    雲南大學的專家經過一年的調查發現,從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間,滇池流域的工農業總産值增加了78.72億元,但這些産業活動卻使滇池因污染而損失了74.84億元。再加上無法估量的機會損失,滇池流域的生態貨幣價值損失大於産業活動創造的貨幣增加值。

    這是專家們首次運用貨幣化評估方法,對滇池流域生態貨幣價值的損益進行評估和分析。

    該項目負責人、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楊先明教授説,“由於生態價值難以量化,其價值往往體現在市場之外,人們在進行産業活動時,只關注産業的增加值,而忽視生態價值的損失,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所帶來的損失並沒有進入經濟人的損益表中。”

    儘管人們已認識到生態系統對人類的重要性,但如何從經濟的角度評估生態的價值仍然存在很大困難,加之這一價值可以免費得到,從而使其重要性無法在經濟決策中體現出來。1999年,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生態經濟學家 R.Costanza等人對各種生態系統價值貨幣化評估的開創性研究成果,引起全球關注。很多國家紛紛運用這一方法進行研究,為經濟決策提供參照係。我國生態學家參考該方法,也提出了我國各種生態系統的貨幣價值評估的指標體系。

    我國專家把滇池流域生態系統大致分為水田、旱地、菜地、有林地、城鄉居民用地、灌草地、水域等10類生態子系統。數據顯示,15年間,旱地面積增加了413.71平方公里,灌草地面積減少了352.89平方公里。計算得出,滇池流域生態總價值的減少主要是因灌草地、森林和水域生態系統的減少造成的。雖然在此期間,耕地的生態價值有所增加,但這種增加不足以彌補灌草地、森林和水域生態系統價值的減少。

    令人吃驚的是,專家們發現目前滇池流域的産業佈局根本不利於環境保護,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正導致環境的惡化。

    2000年,滇池流域漁業的産值增長率是1985年的6.9倍,畜牧業産值增長率近4倍;雖然兩項産業發展迅速,但它們卻是污染滇池最嚴重的産業———大量未經處理的魚類和牲畜的糞便直接流入滇池。

    同樣,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也給滇池帶來污染危機。15年中,流域內醫藥行業産值增長率高達1280.1%,醫藥行業的污染僅次於化工企業,處於所有工業污染中的第二位。

    楊先明教授説,“這些産業活動使滇池流域的生態價值減少了20.28億元。”由於過去在指導産業發展過程中缺乏生態價值標準和有效的約束機制,在利用和改造滇池過程中,只注重滇池流域産生的直接使用價值或市場價值,其直接結果便是現在經濟上的巨大損失———大量資金用於環境治理而收效甚少,同時形成不可估量的機會損失,如旅遊損失、水源損失等等。

    專家認為,滇池流域非生態化的産業發展格局不利於滇池地區的環境保護,但又涉及成百萬人的生計。這次評估和分析將有助於滇池流域産業佈局的調整和貨幣價值最大化的實現,同時為新的經濟決策提供有説服力的理論依據。 (張文淩)

    

     《中國青年報》 2002年5月15日

    


“透析”難救太湖滇池 建議恢復自凈功能
對滇池水污染治理的思考
雲南西山區訂立軍令狀管理滇池
30億元打了水漂 滇池還有救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