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變綠洲一個農民的夢  

    大連市旅順口區長城鎮長嶺子村農民姜吉禹申請的專利“種植菊芋治理沙漠的方法”,近獲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授予發明專利權。1995年至今,姜吉禹利用菊芋治沙取得良好效果。2002年,農業部邀姜吉禹進京了解菊芋治沙情況。值此植樹節之日,我們介紹姜吉禹和菊芋,是想結束他一個人的環保旅程,是為喚起廣大民眾的綠色覺醒和行動——消弭春天的煩惱,以至最終固守我們愈發脆弱的家園。

    ■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不信沙漠沒有剋星

    1995年春,姜吉禹到內蒙古通遼市看朋友。每天的沙塵暴使來自海濱城市的他很不舒服:“嘴裏沙子咔嚓咔嚓的,眼睛睜不開,鼻子幹得流血。”當地民謠“到了內蒙古,每天吃上二兩土,今天吃不夠,明天接著補”。

    在長嶺子村從事綠化工作的姜吉禹不信沙漠沒有剋星。俗話:“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他運用已有的栽植經驗、查閱書籍和請教專家,想找到降服沙漠的植物。在遼寧、河北、寧夏、甘肅、內蒙古沙漠地區,他看到沙棗、胡楊、紅柳、桔梗、錦雞爾草……姜吉禹説種樹成本高、見效慢。草方格這一固沙新法,他不贊同其高成本和不便管理。他要尋找一種低成本高成效治沙良方。

    一天, 他想到了鬼子姜。

    鬼子姜,學名菊芋。百姓稱為日本姜、洋姜、姜不辣。鬼子姜多長在石礫地,在這樣的土壤條件下尚能生長,姜吉禹認為它也能在沙漠生根。姜吉禹選了6個品種的菊芋,分別種在垃圾場、排渣場、石礫地等瘠薄地上。他還拉來兩卡車沙子倒在自家院子裏,建了2畝模擬沙漠試驗場——下鋪鐵板,隔開土層,上蓋塑膠布,免雨水滲漏。半個月後,菊芋出苗,姜吉禹喜且驚,秋後,凡撒種之地一片綠色,花色金黃。

    置身木繁葉茂菊芋叢中,姜吉禹清醒這僅是成功了一半,“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去遛遛。”

    ■“我圓了綠色夢”

    姜吉禹在6個菊芋品種中選中“大紅袍”,將塊莖切成小塊,每塊保證一至兩個芽眼,埋至最佳深度30釐米處。姜吉禹稱此法為“分割切碎法”。這樣,菊芋生長趨近他的理想:根系密、紮根深、繁育快。300畝的種子繁育基地隨後建起。他將40噸菊芋塊莖無償提供給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通遼市科左後旗、白音他拉蘇木等沙漠和瘠薄地試種。他要 “讓專家看看咱的土辦法能不能治沙”。結果,沙漠上的菊芋長勢令姜吉禹喜不自禁:“這玩意兒能耐大了,穿石板、遛墻根。”

    1999年5月2日,姜吉禹運16噸種子到科爾沁奈曼旗,試種1100畝。他還悄悄地在朋友家房後撒了一些種子。姜吉禹對奈曼旗的好印象源自西湖。1991年,初到奈曼旗的姜吉禹嘗味西湖紅毛鯉魚,其鮮美令他回味多年。1995年,重返奈曼旗的姜吉禹整不明白“1300多畝的西湖咋沒了呢?”碧波盪漾被蒿草石礫填滿了。姜吉禹幻想菊芋降服沙漠,再現西湖。

    2000年,據奈曼旗先鋒鄉人民政府報告:“1999年5月20日,菊芋全部出苗。秋後莖高50 至70釐米,部分菊芋開出金黃色花朵,每株菊芋地下塊莖約有250克,成活率95%。今春菊芋密度可達種植密度10倍以上,現已發芽1釐米。月末,綠色會覆蓋沙漠。”月末,姜吉禹親眼見識了菊芋破沙吐綠和他親耳聽到朋友奇怪的發問“屋後咋長出了姜不辣”。他形容當時心境“心裏透亮得很”。內蒙古人大主任布赫敬酒姜吉禹:“你要制服了沙漠,咱這地方窮,銅像買不起,咱給你立個石頭像。”喜弄文墨的姜吉禹將透亮心情寫成一篇小文“我圓了綠色夢”。

    姜吉禹引用農諺“不種千頃地,難打萬擔糧”。1997年始,他欲將美夢做大——試種已成功,廣種要抓緊。因為種植速度趕不上沙化速度,一小片綠洲難抵大漠狂沙。2001年春,姜吉禹供給科爾沁沙地南緣彰武縣12噸種子。這是個封閉式沙漠示範區。該年降水量390毫米,沙柳、樟子松存活稀少,菊芋存活率95%。夏,據彰武縣後秋鎮人民政府報告:本鎮種植菊芋400畝,長勢良好,根系最深達1米,並結果實。已達到固沙、治沙、改變沙漠生態的效果。

    山西榆林來信,要求試種,姜吉禹無償提供1000多斤種子。“這些年都趕上旱災”,姜吉禹説:“1997年奈曼旗春季降雨15毫米。被牧民稱為“沙漠之王”的錦雞爾草也旱死了,而菊芋這玩意厲害得很。”牧民稱菊芋“沙漠第一草”。2001年10月,奈曼旗白葦穿沙公路工程指揮部劃撥667公頃沙丘地供姜吉禹建萬畝菊芋防沙帶。姜吉禹、菊芋,兩個捆綁在一起的名字漸被渴望綠色的人們知曉。人們索要種子和材料(菊芋種植法),姜吉禹視情況決定有償無償。隨聲名遠揚,他抓緊做事——繁育種子,為大面積推廣。莊河市、瓦房店市、北京房山建起3000畝種子繁育基地。姜吉禹成立了“旅順姜禹菊芋種植農場”。1999年11月23日,姜吉禹向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申請專利“種植菊芋治理沙漠”。

    ■菊芋跟蹤調查報告

    姜吉禹僅有菊芋種植經驗,習慣用“多快好省”形容粗放型菊芋種植。菊芋內含科學道理他講不清。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吳祥雲博士四年跟蹤調查菊芋種植情況。

    據該研究所跟蹤調查報告:

    一、菊芋是經濟固沙植物,可治理沙漠、石漠和水土流失,還可改變人類食品結構。菊芋耐寒耐旱耐澇抗風沙繁殖力強,一次播種,永世不斷,發芽率百分之百,並以每年20倍以上的速度繁殖。若不收穫菊芋籽,其籽可隨風安家。

    二、菊芋根系發達。每株有上百根0.5至2米長的根系深扎土中。由於繁殖力強,因而只需2至3年就會在土地表層形成茂密菊芋莖和根系,牢固住地表層水土。研究所在彰武縣、康平縣試種130畝菊芋。一畝地收穫菊芋塊莖2000公斤左右,其塊莖可治理沙漠2至4畝。“菊芋治沙表現情況表”中顯示“成活率、保存率百分之百”。

    三、生産過程無需管理。造價低,見效快。從造林角度看,其成本是植樹成本的十分之一,種草的五分之一,因而有推廣價值。

    四、菊芋無病蟲害。塊莖含菊糖,治療糖尿病效果良好。菊糖水解後可形成果糖,果糖可造酒精。塊莖可腌成醬菜食用。塊根、莖、葉飼用價值高並可藥用,花可供觀賞。

    五、深加工後的菊芋市場潛力大,可製成食品、藥品、化粧品。低聚果糖較同類産品更適於食品工業。菊芋全身是牲畜的上好飼料,菊芋的優良特性及多功能特點極具經濟開發價值和建設生態農業,特別是沙地産業化經營。

    ■“希望全國有一個軍團的治沙志願者”

    1995年至今,農民姜吉禹為菊芋個人投入20萬元左右。説到資金,姜吉禹不勝其煩,不勝其哀。他形容多數人把他當成了“唐僧肉”或資本家。“請你到我們這兒種……”花錢買種子,多數人拒絕。早年,姜吉禹咬牙傾其家底,甚至動用了兒子結婚的錢。他説:“認了,試驗嘛。”雖然走過試驗階段,姜吉禹卻至今沒邁進收穫季節。家底用光了,他四處借錢。最困難時,撿易拉罐買煙抽。他還養了上千隻兔子維持生計。一邊是借錢繁育種子,一邊是等待無償提供。不能提供種子,姜吉禹就寄菊芋栽培材料,迄今2000多份。久之,姜吉禹承認自己“有點筋疲力盡了”、“要繳槍了”。早期,他樂意接受人們對他的讚譽“治沙志願者”。近年,姜吉禹對此讚譽內心酸澀。曾是軍人的他寄希望“全國有一個軍團的治沙志願者”。

    2000年7月30日,姜吉禹致信省長薄熙來:“我今年培育菊芋種子600至800萬斤,今秋明春可治理沙漠30萬畝以上。據測算,每畝投資40至50元……”姜吉禹想貸款。2001年6月,國家林業局將“克沙菊芋種植”列入2001年林業治沙貼息貸款項目,但銀行拒絕了姜吉禹貸款500萬的申請。姜吉禹困惑阻遏何為?他苦惱“幹點事咋這麼難?!”此前,農業部邀他進京了解菊芋治沙情況。

    7年來,姜吉禹為菊芋一步一坎。起初是周圍人不理解對他的干擾。村民紛説從內蒙古回來的姜吉禹“中了魔”、“人老了,腦子出毛病了”……“幹啥啊,種這老多鬼子姜?”姜吉禹答:“腌鹹菜吃”。“你個把人吃得了哇?”姜吉禹改口:“出口日本。”後來,知道了他的目的,又説:“那麼多科學家吃白飯的,等你啊?!”姜吉禹曾讓常跑新疆業務的老朋友孫波帶些菊芋種子試種,30年的朋友竟也回絕了。姜吉禹為菊芋借錢,一半高利貸。人們琢磨不透老薑的非常之舉。看電視,他專揀沙漠看,尤關注汽車拉力賽上的沙漠畫面。買VCD,只買有“大漠”名稱的。經常用蒙文哼唱“蒙古人”,以致被人譏笑“假蒙古”。家中書籍《西部不接受衝動》、《樓蘭之謎》等。姜吉禹內心衝動無人懂,他在沙漠、菊芋地裏孤獨跋涉。最讓他寒心的事,奈曼旗傳來消息,菊芋慘遭人為破壞:牲口吃葉子,秋後,老百姓吃塊莖。1100畝菊芋沒被沙漠蠶食,倒被人吃掉了……姜吉禹跟生命力頑強的菊芋説話,實給自己打氣:“你命硬,我也不比你差。”村支書是明白人,知道他幹的是利國利民的事,在資金和時間上默默支援老薑。直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大連電視臺宣傳了姜吉禹,村民才停止閒話。

    被人們理解的姜吉禹遂出錢請農民種植。他給農民算賬:種一畝玉米,收入400至500元錢,種一畝菊芋,收入800至900元錢。種植結構的改變,符合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姜吉禹喜的是,現有2千多畝菊芋分種在農民地裏,憂的是貸款不成,拿什麼付酬。不能付酬,農民就會拋棄菊芋。急!其間,曾有數商家欲買斷專利,出價誘人。姜吉禹一概拒絕。他怕利國利民的好事變成禍國殃民的壞事。姜吉禹擔心“這些人打著好項目左手坑農右手套國家錢。”“只認經濟效益,不管社會效益。”7年來,兩個效益都講的姜吉禹無償提供種子38噸,有償120噸。

    一年數赴內蒙古的姜吉禹看到的環境事實“局部有好轉,總體在惡化。”因此,60歲的姜吉禹的理想是“能綠一平方米是一平方米”。他準備在距北京70 公里的風沙口河北豐寧義務種植菊芋2000畝。他還想建3萬畝的菊芋基地。姜吉禹口頭禪:“人活一世,不能白走一遭”。而目前遭遇資金羈絆的姜吉禹不知自己還能走多遠。

    

    相關資料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屬菊科向日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當年乾枯死亡,但留在土壤中塊莖、地下莖翌年春可持續繁衍,一次播種永久利用。菊芋原産巴西,17世紀後傳入法國、義大利、日本和中國。菊芋在我國分佈範圍廣,從南到北皆能生長。菊芋耐寒耐旱耐澇耐瘠薄耐風沙,繁殖能力強,生長期不受緯度限制,無病蟲害,管理簡單。

    ■據“聯合國抗沙漠化公約”(UNCCD)秘書處公佈:目前,全球每年有240億噸地表土流失,即36億公頃土地已沙漠化,佔全球地表四分之一。20世紀90年代後,全球每年因此損失耕地約600萬公頃,全球10億人口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1.35億人流離失所,每年有1200萬人因缺水或飲用污水致死,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420億美元。

    我國27%的地表已沙漠化,而且每年在以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每年造成經濟損失約65億元,嚴重威脅著4億人口的生存和生産。

    2001年上半年,我國北方地區共出現18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強沙塵暴3次,沙塵暴10次,揚沙5次,沙塵天氣總日數達41天。 (李彥春)

    

    《北京青年報》 2002年3月12日

    


治沙女傑:把首都、生態和治沙緊密聯繫
呂傳讚委員:加快治理沙塵刻不容緩
走出治沙與退耕誤區
沙塵暴會如約而至再次光臨北京嗎?
環保部門計劃設四道防線阻止沙塵暴
防治沙塵暴北京有對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