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農民看得起病

    看個常見病住院3天就得花個五六千元,這在廣東已不是新聞。農民因此看不起病,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民看病難的反映越來越強烈。

    日前,廣東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就《關於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辦理方案進行審議,特別就“怎樣才能讓農民看得起病”進行專項討論。

    必須正視:廣東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覆蓋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改革開放帶來了廣東經濟的飛速發展,政府和農民的錢正在多起來,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必須正視的是,廣東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人口覆蓋率只有20.5%,離省政府1997年提出的2000年達到農村人口的60%、2010年達到85%的要求差距甚遠,不但低於上海、江蘇60%的覆蓋率,還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委員們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領導對農民醫療保障以及因病致貧問題不夠重視,沒有把建立和發展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列入社會發展規劃,有的甚至視之為包袱;由於地方財政對其支援不夠,除少數市縣外,多數市縣及鄉鎮政府沒有對農村合作醫療給予一定的引導資金,加上有的市縣集體經濟薄弱,農民怕吃虧,導致資金籌集困難;另外,有的地方雖然籌集了資金,但管理制度很不健全。

    刻不容緩:制定階段性目標,加大資金投入

    由於省內不少市縣還未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傳染病、地方病、慢性非傳染疾病仍威脅著廣東農民的健康,而看病費用高,負擔重的問題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廣東農民脫貧致富。調查顯示,農村每人平均收入低於2000元的貧困戶,有20%-30%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

    根據人大代表《關於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議案》,廣東省政府的辦理方案提出,從2002年起,用9年時間,分階段積極穩妥地推動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逐步提高農民的醫療保障水準。到2006年,在全省大多數鎮村初步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口覆蓋率達到60%以上,力爭到2010年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口覆蓋率達到85%。同時還就如何推動農村合作醫療發展,提出了組織領導,規範制度,實行專項扶持等方面的主要措施。其中規定由省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是:“2002年至2006年,每年安排6000萬元,作為農村合作醫療引導資金的補助。”

    在審議中,委員們提出了進一步意見,總的理念是:報告目標很好,但要達到這個目標各級政府必須加大投入。同時,配套措施要跟上,不僅農業廳要牽頭,衛生廳也要擔負起主要任務。

    發展方向:建立多模式多層次的醫療保障制度

    據介紹,我國目前實行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沿用的仍是五十年代建立的模式,大多建立在大包乾的低水準之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我國入世面臨的社會醫療機構及機制的變化,對其進行改革已是大勢所趨。

    不少委員提出,要根本解決廣東農村合作醫療的問題,應該實行“防大病,治小病”的原則,按照市場規律,通過政府引導,在不同地區採取不同的醫療保障形式。比如先在發達地區搞試點,逐步實行醫療保險制度。然後把政府下撥的資金集中投到東西兩翼的貧困地區,以幫助貧困地區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同時進行農村醫療體制改革,加快對農村衛生站和衛生院的改革,建立多層次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對於如何解決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問題,不少委員提出,除了加大宣傳力度外,關鍵是要按照個人投入為主和集體扶持、政府適度支援的原則,建立籌資機制,並積極向社會募集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多渠道籌集資金。

    《人民日報 . 華南新聞》 (2001年12月03日第四版)

    


農村合作醫療狀況堪憂
我國醫療體制改革進展順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