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首頁
焦點新聞
地方快訊
政策法規
大千世界
民風民俗
地方掠影
專題總匯
明星企業
雲南少數民族節日集萃(二)

    刀桿節

    傈僳族農曆二月八日的刀桿節,相傳是紀念一位對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漢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這位英雄獻身的忌日定為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並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徵儀式,表達願赴湯蹈火相報的感情。刀桿節這天,幾名健壯男子先表演“蹈火”儀式。他們赤裸雙腳,跳到燒紅的火炭堆裏,表演各種絕技。第二天,他們把磨快的36把長刀,刀口向上分別用藤條橫綁在兩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從快刀刃口攀上頂端,並在桿頂表演各種高難動作。如今,這項驚險的傳統祭奠儀式,已演變為傈僳族好漢表演絕技的體育活動。

    轉山節

    寧蒗縣普米族農曆七月十五日的轉山節,是祭山神的隆重節日。這天,人們以村寨為單位,成群結隊,帶著祭山神用的蘇裏瑪酒、牛奶、祭祀面、祭文、字巾、紙幡等,前往約定的山頭過朝山節。途中,要“過水”(洗臉、喝泉水)、“過煙”(燃香佛身),到達山頭後舉行傳統祭儀,朝拜幹木女神的化身獅子山;入夜,人們露宿山頭,燃火跳舞,徹夜娛樂。

    棒棒會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麗江納西族的“棒棒會”。屆時,麗江城內人流如潮,街道上擺滿了交易的竹、木、鐵農具以及果樹苗木、花卉等。棒棒會標誌著這一年的春節活動的結束和春耕生産的開始。

    騾馬會

    麗江縣騾馬會一年兩度,即“三月會”與“七月會”。“三月會原為黑龍潭會”,為清代以來納西族群眾進行祭祀龍王、祈求豐收及物質交流的活動。時間在農曆三月中旬,會期五至七天。會場原在麗江黑龍潭邊廣場中。“七月會”始於民國元年,以大牲畜交易為主,時間在農曆七月中下旬,會期十天左右。會址原在麗江獅子山後坡。上市騾馬多時達萬頭。

    苦扎扎節

    元江哈尼族的“苦扎扎”節,于每年五月的第一個猴日起開始,歷時三至五天,是預祝五穀豐登,人畜康泰的濃重節日。屆時,哈尼山寨到處喜氣洋洋,人們穿上五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成群結隊相聚到磨秋場上,以打磨秋的方式來歡慶節日。按照傳統習慣,節日的第一天,各村寨的人們要到高山頂上砍回一棵標直的青松,在寨邊的磨球場上支起磨秋,還要用栗木和藤條架起轉秋和鞦韆。接著,邀請德高望重的長者“開秋”,只有在他們象徵性的甩了幾圈後,其他人方可以開始。第二天,是節日的高潮時期,磨秋場上人山人海,磨秋時而飛速旋轉,時而升降起伏,甩秋人的速度越快,圍觀的人越開心。那些藝高膽大,生手不凡的小夥子,往往成了姑娘們愛慕的對象。這種歡快的場面一直延續到節日的最後一天的下午。此時,各家當家的男子用小篩子抬著自家製作的酒肉佳肴來到磨秋場,人們圍坐在磨秋的周圍,相互敬酒,預祝吉祥和豐收。傍晚,家家戶戶都要點燃一把用九片松明扎成的火把,在房內行驅邪除惡的儀式,然後再將火把送到寨外山丘上集中燃燒,祈求幸福和安寧。

    祭太陽神

    祭太陽神在立夏日,拉祜人説,這是一年中太陽賜光最多的一天。淩晨,婦女們手持竹籮,內裝爆米花,圍著寨心樁邊跳邊撒,敬獻神靈,祈禱年豐。跳完,男人們敲著鑼鼓,手持長刀,列隊向山坡行進,先到太陽神廟下方的祖廟裏燒香磕頭祭祀祖靈,然後到太陽神廟,列隊廟旁,舉行祭祀。祭司念咒,人們邊唱邊歌,邊撒爆米花。此時太陽偏西,陽光直射神廟,金色的陽光、雪白的米花映襯著人們肅穆的面孔。直到祭司念完咒語褥詞,人們把爆米花全部撒完,太陽落山,整個儀式才告結束。

    拉木鼓節

    

    佤歷“格瑞月”(相當於西曆12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活動的時節。節日頭一天,頭人和“魔巴”(祭司)帶人乘黑夜趕到事先選好的高大紅毛樹下,舉行祭祀後,“魔巴”揮斧砍幾下,然後由其他人連夜把樹砍倒,撿三個石頭放在樹樁上,意為給樹鬼的買樹錢。再按所需木鼓尺寸截斷樹榦,鑿出鼓耳,繫上藤條。第二天清晨,全寨男女老幼身穿盛裝,上山拉木鼓。魔巴右手舉樹枝,領唱“拉木鼓”歌,指揮眾人協調動作。人們在木鼓經過的地面撒撥水酒,拉木鼓的男人一邊拉,一邊歌舞,其他人或吶喊助威,或送酒送飯。把木鼓毛坯拉到寨門外停放兩三天。“魔巴”殺雞祭祀,然後才把大對幹拉到木鼓房邊的場地上,交給木匠製作。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擠在一起,據説是談戀愛的好時機。一邊拉,一邊歌舞、逗趣,要鬧很久。木鼓做好試敲滿意,人們把它抬入木鼓房後,再次狂歡,人們合著鼓點,跳起粗獷的木鼓舞。

    潑水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劃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他的還有放高升、鬥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烈。

    送龍節

    送龍節為西雙版納大動龍傣族特有的節日,每逢盛世、莊稼好、生活富足時就舉行送龍節。所謂“送龍”是送祭品給龍神,意為龍神開恩照顧,帶來好日子,所以要報謝龍神。送龍節的日子,一般在西曆一月,春節之前,由佛爺出面組織,家家戶戶有的送美食,有的送衣物,富裕的甚至送金銀首飾、錢幣、毛毯等,人人都可參加,外人也歡迎,無大禁忌。各類物品送到佛寺後,佛寺組織巧匠編扎“龍宮”,佛爺唸經、祭祀,把各戶送來的禮物扎放在“龍宮”上,全體參祭人員敲鑼打鼓,把“龍宮”抬到動龍河上,再次舉行儀式後,把“龍宮”放在竹筏上,讓竹筏在一片祝禱、誦經聲中漂流而去,就算“送”給龍神了。

    新華社 2001年10月15日

    

    

    

    

    

    

    

    

雲南少數民族節日集萃(一)
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舉行
西部12省
雲南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