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首頁
焦點新聞
地方快訊
政策法規
大千世界
民風民俗
地方掠影
專題總匯
明星企業
雲南少數民族節日集萃(一)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有56個民族,雲南除漢族外,還聚居著25個民族,這些民族分別是:彝、白、哈尼、壯、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納西、瑤、藏、景頗、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諾、水、蒙古、布依、獨龍、滿。全省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3.41%。其中有15種民族為雲南所特有。隨之而來的各民族的節日也非常多。

    繞三靈

    白族繞三靈是大理白族人民農忙前遊春歌舞盛大集會。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圍上百個村寨的男女老少,著盛裝,各村為一隊,從大理古城出發,至洱海邊的河矣村,歷時三天。每隊領頭的是兩位年長男子,他們共挾一支楊柳,高八尺許,橫一彩綢,一葫蘆。一手挾枝,一手執蚊帚,或一把扇,或一塊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拍打,後面跟著眾男女,充滿狂歡情緒。清代詩人段位讚道:“金錢鼓子霸王鞭,雙手推敲臂旋轉,最是小姑唱白調,聲聲唱入有情天。”

    本主節

    “本主”崇拜,在白族地區極為普遍。大理一帶,幾乎每個白族村寨都供奉“本主”,作為村社的保護神。被奉為“本主”的有神佛、菩薩、龍王、君主、將軍,各類神靈和民間傳説中的英雄好漢等。“本主”節主要以“本主”的誕辰、忌日或其他紀念性日期為祭會日期,並由此發展衍化為地區性節日。大理地區本主眾多, “本主”節也名目繁多。本主節的主要內容是迎送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劍川石寶山歌會

    白族劍川石寶山歌會每年農曆七月末八月初歷時三天,劍川、雲龍、蘭坪、鶴慶、麗江等縣的白族青年數萬人,不約而同地會集到石寶山的石鐘寺、寶相寺等地的山野裏,彈唱白族情歌。歌聲婉轉、優美,以此紀念傳説中兩千年前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歌手,同時借此結識新友,甚至尋覓終生伴侶。

    三月街

    大理白族三月街是雲南省遐邇聞名的物資交流大會和白族人民的傳統盛大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舉行。1991年起,被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藝術節”。徐霞客在他的記述中讚道“俱結棚為市,環錯紛紜,千騎交集,男女雜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無不至。” 三月街上,還有歌舞、競技、對歌、賽馬等活動。

    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哈尼\拉祜\普米等族人民共同的傳統節日,日期為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間。節日活動內容因民族各異而不盡相同,但點火把則無一列外。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説,相當於彝歷的新年。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舉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火把節期間,還要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

    白族火把節是火崇拜的一種象徵形式。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那天,村村寨寨在中心區扎豎一個巨大的火把,並殺豬按戶平分,吃“生皮”(即用生肉切成碎末打蘸水吃),祭奠火把,晚飯後,人們以火相燎,表示驅邪求吉;農家則舉火照田卜歲,祈求豐收。

    插花節

    農曆二月八日,大姚縣彝族摘來各色鮮花,編扎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五穀豐收,六畜興旺;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説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説。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淩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賽衣節

    大姚彝族的賽衣節又叫服裝節,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舉行,傳説是紀念一位叫米波龍的彝族姑娘。她捨身除霸,死後變為美麗的小鳥。節日期間,當地彝族姑娘們身帶數套花衣,齊聚在三台區跳歌場,圍成圓圈,在小夥子的月琴、嗩吶伴奏下挽手起舞。跳一會兒,退出跳舞場,換套新裝,又來跳,以此比試姑娘的靈巧、富足和美麗。到彝族賽裝節會上觀光,是一次賞心悅目的享受。賽裝場上,色彩繽紛,滿眼都是花花綠綠的鮮艷服飾,令你目不暇接。

    隴端節

    富寧壯族農曆一至四月間的隴端節又叫隴端街,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傳隴端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對壯族英雄儂智高的紀念活動。節日期間,人們盛裝歌舞,熱鬧非凡,一台臺壯戲連日連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戲,夜裏演文戲。除了看戲對歌,年輕人在節日裏異常活躍,他們通過對歌跳舞互相認識,加深情誼,並根據才貌人品等的比試,推薦本年度最佳“風流人”,所以,隴端節又被稱為“趕風流歌會”。

    卡雀哇

    “卡雀哇”是獨龍江地區獨龍族唯一的年節,一般在農曆臘月間,收穫後過。過節第一天,家家挂起彩色披毯。入夜舉家喝酒卜卦,祈祝來年豐收。第二天祭山神,用蕎面捏出山神及各種野獸祭祀。第三天剽牛祭天,是節日的高潮。婦女為祭牛披上獨龍毯,角上挂以彩色串珠,把牛拴在祭柱上後,全部人圍牛跳舞。剽牛手手持梭標,走入祭場摟肩搭臂喝一碗同心酒,便邊跳舞邊剽牛,牛剽倒後,行過祭,卜過牛舌,人們分割牛肉,還背著牛頭跳粗樸的牛頭舞,跳完,大家燃篝火,一邊燒吃肉,一邊喝酒唱歌,通宵方散。

    木腦縱歌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內的景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在長期的生産生活中,創造了許多形象生動、粗狂熱烈的舞蹈,其中有一個特別熱鬧的歌舞慶典,叫“木腦縱歌”,譯意為“大夥跳舞”。它代代相傳,成為景頗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節日中最壯觀的場面是成百上千人列隊迴旋舞蹈,據説是按柱上的迴旋形圖案所示,回溯祖先發源之地,讓人們牢記自己是誰的子孫。(未完待續)

    新華社 2001年10月15日

    

    

    

    

    

    

    

    

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舉行
民俗節日遊——7、8月份主要民俗節日
雲南建成世界最大的少數民族基因庫
西部12省
雲南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