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無公害豬肉認證竟遭同業者強烈反對  

    無公害豬肉認證是政府提倡、於民有益的好事。可企業費財費力爭取來這一認證,甫一上市,即遭同業者強烈反對,廣告牌子被摘甚至被砸。誰之過?發生在浙江寧波的“通茂事件”令人深思。

    錯在經營豬肉的通茂的競爭者?似是而非。市場中的其他攤主強行摘牌、砸牌,行為過激,有違治安管理條例,有錯。但他們不無道理:都是同樣品種的豬,吃同樣的飼料,同樣是政府檢驗合格,為何惟獨你是無公害?他們的過錯緣于對無公害豬肉認證的認識不足,但造成群眾認識不足的責任應在於有關管理部門,所謂“屋漏在上”。

    錯在通茂公司?更加冤枉。通茂公司的無公害認證是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公佈的農産品無公害禽肉安全標準,在引種、環境、飼料和防疫等各環節嚴格實施標準化管理和操作,並經省市兩級質監部門多次檢測合格的情況下獲得的。相關的廣告經過工商部門批准。進入市場之前與有關管理部門簽訂了協議。何錯之有?

    這個錯主要出在政府部門的多方插手而單方難管。

    “通茂事件”的背後是管理機制問題。表面看來,人人重視,大家參與,聲勢浩大,問題似乎容易解決。實際卻是政府部門職能交叉,職責不明,互相扯皮,有過則推,有功則爭,最終造成政府部門人浮於事,效率低下,行政功能弱化。如此管理模式,已形成慣性,至今余勢猶存,寧波的通茂事件是又一佐證。

    一頭豬,從育種到擺上肉攤,要有農業、財貿、防疫、質監、工商及市場管理、公安部門等眾多職能部門參與管理。其間這些“豬官”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他們的權利既有交叉,又有空白,其繁雜程度,有時連政府部門自己都説不清楚。平時權利人人有份,出了問題卻互相推諉。主管無公害認證的質監部門説,認證本是好事,不想引起軒然大波。貿易主管部門説,我們定點屠宰、工廠化養豬抓得很有成效,“沒想到冒出個認證問題,搞得有些措手不及”。公婆各有理,都是有功無過,也就難怪通茂事件歷經月余,仍不見眉目。百姓常説,“九龍治水,天下大旱”。百姓還説,“母雞多了不下蛋”。此言不謬。

    通茂事件發生在寧波,但這種現象並不是寧波所僅有。政出多門,權責不清,效率低下等等傳統的行政弊病,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時有出現,並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形成嚴重制肘,通茂公司只是受害者之一。顯然,通茂事件並不是某個人、某個部門的過錯,它再一次提醒我們:行政管理體制亟待改進。

    我國已經加入WTO,國內企業面臨強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帶著如此嚴重的行政管理的羈絆,本就弱小的國內企業,如何經受國際市場的劇烈衝擊?從實際出發,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應該成為當前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課題。

    (鄭黎 趙明亮)

    新華社 2002-02-08

    

    


浙江省首家“無公害”豬肉招牌被砸
無公害農産品有法可依 八項國標正式發佈
安徽首批無公害農産品通過認證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