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吵著讓人民幣升值

    感恩節一過,全美就進入了一年一度的購物旺季。商店紛紛打出“大降價”的招牌,各家各戶的郵箱裏也塞滿了降價商品的廣告。記者近日收到美國最大的電器商BestBuy的廣告,一台原價1100美元的攜帶型電腦只要650美元。打電話告訴朋友,沒想到他已經買了,比我的“報價”還便宜100美元。看來美國經濟正在駛入一個新的微利時代。

    物價不斷走低,公司利潤下降,一些人便開始尋找問題的根源,他們把目標對準了近年來經濟一枝獨秀的中國。近一段時間,某些美國媒體發出了一種奇怪的聲音,説全球性的通貨緊縮要歸咎於中國出口的大量廉價商品。日本也出現了這種論調。日本金融擔當省負責國際事務的次官黑田春彥公開表示:“中國把通貨緊縮出口到了亞洲的其他國家。”美國、日本等國的專家進而向中國政府提出,應提升人民幣幣值。黑田還説,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國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緩和世界性的通貨緊縮。按照黑田春彥的説法就是“中國應該重新對人民幣進行評估”。

    中國商品對全球經濟影響力有限

    中國真的應該對美國乃至全球的通貨緊縮負責嗎?本報記者就這個問題向多位專家徵詢意見時,幾乎每位專家都表示,“這個問題我們也在關注”。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的袁躍東處長對記者説,大量中國優質、廉價的商品出口到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對這些國家物價的下降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這決不是這些國家通貨緊縮的原因。以日本為例,日本通貨緊縮的根本原因是它長期的經濟低迷,使老百姓不敢花錢。據美國高盛公司的統計,雖然在日本進口總額中從中國進口所佔的比例已經從10年前的6%上升到現在的16%,但是,這仍然只佔日本GDP的1.6%。高盛的分析家説:“日本指責中國加劇了日本的通貨緊縮,實際上是在給自己的金融政策失誤找藉口。”美國的情況更和中國沒什麼關係了。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專家分析,美國現在並未到通貨緊縮的程度,只能算是低通貨膨脹,“在低通貨膨脹時期,真正的壓力來自股票市場突然下跌,消費者覺得自己沒有過去富裕。股市穩定以後,美國經濟會有起色,這跟國外的競爭沒有什麼關係”。事實正是這樣,中國出口産品中80%屬於低端産品,和美國佔據優勢的高端産品不存在競爭關係,雙方産品重合的部分比例很小。中國的出口産品有利於西方國家減少通貨膨脹的壓力,不僅刺激了消費,也維持了服務業的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先生的説法很直接,“中國對全球通縮不可能扮演什麼舉足輕重的角色”。儘管2002年全球貿易遭受了20年來的首次收縮,但畢竟全球進出口規模在6萬億美元左右,中國的商品出口不過佔全球的5%稍多而已。另外加工貿易又佔了中國商品出口的55%以上。這部分所謂“出口”,其實也就是中國人賺取了一點加工費,最終産品定價和利潤瓜分,和中國是無關的。去掉這一塊打折扣的“出口”,中國真正的商品出口充其量能佔全球出口的3%而已。認為區區3%能影響全球通縮,是不是有些誇大“中國因素”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了?

    “這些國家把國內通貨緊縮歸咎於中國,是為了阻止中國商品的出口,”袁躍東先生説,“日本甚至試圖阻止本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但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干預不了企業的行動,所以他們就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提高中國産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使他們在國內達不到的目的,通過對中國施加壓力來達到。”在安邦諮詢公司年會上,安邦公司首席分析師陳功先生一語中的地指出,這種説法“是‘中國威脅論’的一種翻版”。

    人民幣升值將直接削弱中國的出口競爭力

    在這場爭論中,人民幣幣值應該如何定位是一個主要內容。美國和日本的一些分析家提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人民幣幣值實際上已經遠遠高於現在的價值,人民幣與美元的比價應該相應提高。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鐘偉對記者分析説,目前人民幣的確存在升值壓力,原因很簡單,一是中國在出口貿易方面將享有長期順差,在未來20年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仍不可動搖;二是資本項目方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因此人民幣對外的升值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國還有另一個特殊情況,即軟弱的金融體系。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刊登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廣泛注意,該文稱,中國約在2006年以前出現大的金融危機。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許多經濟學家都普遍對中國能否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表示擔憂,因為在其前10位業務集中的國家中,只有中國和印度沒有發生過重大金融危機。目前中國國有銀行卻幾乎都缺乏較好的營利模式,資本金嚴重匱乏,深受不良資産困擾,銀行體系的風險相當大。從長期看,國有銀行的現狀決定了中國金融業將承受通貨膨脹的壓力。美國等國只看到中國出口貿易的增長,但是人民幣幣值不僅和出口有關,也和國內經濟有關。內外結合地看,未來人民幣顯然將處於對外匯率基本穩定,而對內則有較高通貨膨脹率的反差中。平衡考慮,保持匯率穩定很有必要。

    記者來到北京一家工商銀行的營業點,墻上的外匯牌價表顯示出當天人民幣和美元的基準匯率為100美元兌換827.72人民幣。記者問一位來存錢的先生,如何看待人民幣兌美元的比價提升,他顯得很吃驚,連連反問:“人民幣要升值了嗎?那中國人手裏的錢不是更值錢了嗎?”事實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並非如普通老百姓想的這麼簡單。專家分析指出,人民幣匯率提高將直接影響中國的出口,造成出口成本增加。目前出口貿易在中國GDP中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同時外國直接投資將逐漸減少,這會削弱中國的經濟實力,降低國內的就業率。

    人民幣升值,老百姓出國旅遊時會覺得手裏的錢更值錢了,好像中國的國際形象提高了。對這看上去惟一的“好處”,袁躍東先生指出,“這種表面現象是個陷阱”。鐘偉對記者提到了日本的例子,他説,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歷過這個階段———日元兌美元一路攀升,但是日本迅猛的出口勢頭並沒有得到遏制,此後在各方的壓力下,日本和美國等達成協定,促使日元繼續升值,結果日本國內經濟迅速泡沫化,日本製造業受到極大損害。這是中國的前車之鑒。

    美政府不會就幣值問題施壓

    批評中國輸出通貨緊縮的文章,不斷地引用摩根—斯坦利總經濟師羅奇的言論。羅奇先生卻對本報記者明確表示,他沒有指責中國輸出通貨緊縮,這是誤解。他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原因是,在全球經濟上升時,大家能夠共用繁榮,而在全球經濟下滑時,“零和遊戲”的觀點就會佔上風。他在接受一家美國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我認為,指責中國引起全球通貨緊縮的做法是錯誤的。”他還對記者強調:“人民幣幣值也沒有必要變動。”

    摩根—斯坦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先生通過電子郵件接受了記者採訪。他分析説,高經濟增長率和大量出口都不是貨幣增值的必要條件,現在最好的策略還是保持貨幣穩定匯率不變。目前世界經濟的問題是需求不足和結構性不平衡,全球性的産業結構調整隨時都在發生。現在有些産業的生産中心要轉移到中國來,其他國家不能因為自己的某些産業在逐漸失去競爭力,就迫使中國貨幣增值。

    謝先生認為美國政府不可能就人民幣幣值問題真正對中國施壓,他説,現在談論這個問題的人多是經濟界的分析家,他們不能改變美國的政策。事實上,美國人購買便宜的中國貨取代昂貴的日本或歐洲産品,還可以幫助美國減少貿易赤字。同時,沃爾瑪、戴爾、耐克這樣的美國公司依靠中國産品保證利潤,如果人民幣增值,它們的利潤就會受影響,股票價格就會下跌。美國政府現在最在意的就是股票市場的情況了,他們不會作出這樣有損於股市的事情。

    金融界的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從中國的具體國情來看,中國政府不會輕易改變匯率。匯率保持穩定是一個國家匯率政策的重要戰略目標,中國在這方面一直做得很成功。

    《環球時報》 (2002年12月25日第十八版)


人民幣短期內升值無望
人民幣究竟要不要升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