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汽車大國(2):外資爭相推出“中國車”

    日本《朝日新聞》2002年10月30日文章:中國力量 走向汽車大國(2):外資爭相推出“中國車”(中野和郎)

    10月8日,位於天津市的豐田汽車在華汽車工廠剛剛投入生産。現在該廠一天的産量僅為20輛,這裡的寧靜讓人感覺不到置身於汽車工廠之中。

    首先是手工生産

    工廠製造部組裝科科長橘內剛(57歲)邊在車間中巡視,邊逐一詢問著中方員工。“螺絲為何要擰兩次,請解釋一下。” 年輕的員工筆直站立著回答道:“是因為擰一次的話不夠牢固,容易鬆動。”“不錯”,橘內掉頭轉向了下一個員工。

    工廠裏多處採用了手工作業。這不僅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低廉。如果一開始就實現機械化作業,工人們就無法深刻理解自己工作的含義,也不容易發現工作中的疏漏。豐田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樹立起員工良好的品質意識。

    開發設計專門面向中國的車型是豐田極為重視的一項工作。豐田公司總裁張富士夫一直認為:“把已有的車型投向中國是不合適的。”

    要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新車型,首先必須了解私車購買階層的生活。開發部主任市橋保彥(50歲)走訪了北京市郊一名50歲男子的家庭。雖然他收入很高,但自家房子卻很破舊。可是進到屋裏才發現,家中昂貴的傢具和音響一應俱全。“比起外觀,他更看中內在的享受。”受到這一啟發,市橋産生了靈感,決定要開發一款外觀普通但內飾豪華的車型。

    此外,他還詳細調查了中國人對汽車的使用特點,例如中國人開車時經常有插車、急剎車和鳴喇叭等習慣。對於車中經常要被用到的零部件,他在設計時特別進行加固改造。

    最初的一步

    既要合乎顧客愛好,又要保證産品品質。豐田公司常務董事豐田章男錶示:“我們努力達到這兩個標準,使顧客對我們充滿信任,做到‘下次還選豐田車’。所有我們不急於批量生産,因為最初的第一步直接關係到將來。”

    大眾汽車中國公司總經理張綏新表示:“如果我們處在同樣立場,也會作同樣的努力。”他對後來居上的豐田深為讚賞。

    大眾早在80年代就開始了在華合資項目,如今在華年産轎車50萬輛,佔據了中國轎車市場50%以上的份額。現在,大眾公司在中國推出的車型都是剛在德國本土上市的最新款。張綏新説:“必須經常推出最新的東西,這樣才能立足於中國市場。”

    本田公司的在華戰略又是另一種形式。中型轎車“雅閣”剛剛在日本和美國為新款所替代,本田就與廣州汽車公司合作準備在明年春天推出該新款轎車。此外,小型轎車“fit”作為專門面向中國的車型,也將於明年下半年推出。廣州本田總經理門脅車二也承認:“豐田的進入使得日本車的形象大大提高。我們也希望沾點光。”

    紅旗全面學習外國

    與海外企業爭相推出“中國車”的舉動相比,中國國內的大型汽車企業就處於了劣勢。第一汽車集團總部所在地的長春市,兩家相鄰的轎車工廠就形成了鮮明對照。一邊是一汽與大眾的合資企業,年産20萬輛轎車,平均一名員工年産25輛。工廠裏的大宣傳板上的內容展示了2001年該廠的顯著成果:“合理化提案1萬9千件,有效降低成本8300萬元”。

    與其相鄰的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國産轎車“紅旗”的生産工廠。該廠年産3萬輛紅旗車,每人平均年産量只有5輛。廠裏一名員工説:“只要完成定額任務,在下班前回家的人也有。”

    今年8月,一汽與豐田宣佈全面合作,其目標是到2010實現40萬輛的年産量。一汽企劃部副部長沃仲聲表示:“豐田公司在研究開發和生産管理方面的技術極具魅力。”一汽已經向豐田總部派遣了技術員去學習技術。

    紅旗轎車本是以大眾的舊款車型為底本的。如今,紅旗正準備以豐田高級車款“皇冠”為底本對車型進行改良。一汽希望從開發到生産的整個過程中全面吸收本田的技術,因為這是自立生産出中國轎車的最佳捷徑。

    中國網2002年11月5日


走向汽車大國(1):涌動的私車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