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警惕中國軍事實力增強:解讀預測"利害衝突"的兩份報告書

    日本《世界週報》2002年10月10日一期文章:美國警惕中國軍事實力增強——解讀預測“利害衝突”的兩份報告書(作者:富山 泰)

    7月,對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敲響警鐘的兩份報告書相繼從華盛頓出臺。一份是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書,報告中認為中國大陸為突襲台灣而加快推進軍事現代化。另一份報告書是美國國會超黨派諮詢機構“美中安全保障再研究委員會”所撰寫,書中警告美國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可能會威脅到美國的利益,並助長一個軍事大國的出現。兩份報告書認為,在反恐戰爭中過去的這一年裏,美中關係雖然“合作”良好,但在不遠的將來,兩國間面臨著在亞洲發生利害衝突的危險。

    事隔兩年後發表的報告書

    美國防部的報告書題為“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實力的年度報告”。基於2000年度的國防許可權法,國防部長雖然有義務每年向國會提出年度報告,但此份報告是兩年來的首次提出,也是布希政權上臺以來的第一份相關報告。

    有觀點認為,去年之所以沒有發表這一報告書,是因為去年4月發生在中國南部的美中軍用飛機撞機事件剛解決不久,美方擔心如果發表報告書,可能給原本就不平靜的兩國關係雪上加霜,從而決定不予發表。

    在克林頓政權行將期滿的2000年6月,國防部首次發表了該報告書。與前相比,此次的報告書的內容多了一倍,其中還增加了彩色照片和插圖,從中仿佛可見冷戰時代美國防部關於“蘇聯軍事實力”年度報告的影子。

    其實今年的報告書全文只有56頁,只相當於150頁左右的“蘇聯軍事實力”報告書的三分之一。中國在亞洲雖然可能成為向美國發起挑戰的區域性軍事大國,但還不可能像冷戰時期的蘇聯一樣,成為在全世界範圍內威脅到美國的利益,甚至威脅到美國本土安全的一個超級大國。該報告書的分量正反映了美國對中國的這樣一種戰略定位。

    關心對臺使用武力問題

    2000年和今年的兩份報告書中,關於中國大陸對臺使用武力的警惕程度是全然不同的。2000年的報告書認為,中國最優先的課題是發展經濟,軍事現代化是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個補充,屬於次要地位。

    而此次的報告書中則充滿了警戒情緒,其認為在台灣獨立威脅到國家統一的時候,中國很可能把提高國力放居次席,發起一場真正的戰爭。也就是説,美國拋棄了這樣一種預測:由於對臺行使武力會招致美國的軍事介入和外國的經濟制裁,影響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一直猶豫是否要行使武力。

    報告書中還寫道:“中國既然存在行使武力的可能性,就不能認為這將是一種被動甚至防禦性的行為。”1979年,越南打倒了中國盟友的柬埔寨波爾波特政權後,中國表示要“給越南一個教訓”,軍事打擊了越南。這就證明了中國行使武力未必是出於防禦目的。

    今年的報告書中斷言: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主要是為武力統一台灣作準備。雖然北京嘴裏説要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實際上已經在考慮武力統一台灣。報告分析,解放軍可能通過奇襲手段摧毀台灣的抵抗力,在美國全面軍事介入之前使台灣屈服。為早日實現統一,有關作戰計劃如今正在制定之中。這種針對中國和平意圖的疑問觀點在2000年的報告中是看不到的,此次是首次寫入。

    對日本也可能形成威脅

    報告書中還指出,料想到美國會支援台灣,因此解放軍還在進行著針對美軍的軍事訓練。中國軍隊所謂“三打三防”的防空訓練把重點放在了打擊戰鬥機、巡航導彈、武裝直升機(三打)和防禦精密誘導攻擊、電子戰和敵人偵察(三防)方面,其中的意圖十分明顯。

    在對日本的影響方面,中國正在開發的短距離彈道導彈CSS6(東風15)改良型如果在前線配備,可以攻擊到沖繩。此外,中國在琉球群島周邊的作戰行動中可能採用新型艦艇,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也可能對日本形成威脅,報告書也希望喚起日本的注意。

    對於美國防部的報告書,美國內也存在批評的聲音。批評者認為,報告書沒有重視中國軍隊的弱點,特別是海陸空三軍和導彈部隊配合作戰能力的欠缺、輸送和兵站能力的不足,有過於煽動危機情緒之嫌。要在短期戰鬥中統一台灣,解放軍還欠缺以上能力。

    對於這一點,報告書中也承認,解放軍要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諾曼底登陸那樣攻陷台灣,在今後10年裏還存在很大的困難。但同時,報告中也寫道:“北京方面只要對接受這種軍事行動帶來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方面的代價有足夠的準備,且沒有第三國的介入,作戰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慎重考慮對華經濟合作

    美國會諮詢機構“美中安全保障再研究委員會”向參眾兩院提交的報告書中指出,中國經濟如果持續發展下去,亞洲將會産生一個與美國價值觀不相符的強國,在亞洲與美國爭奪影響力。由此認為,美國必須慎重對待對華經濟合作。

    美國的對華政策一直都是基於這樣一個基本點:中國的經濟發展會給中國社會帶來價值觀的多樣化,從而有利於一個民主和和平的中國的産生。該報告書向這種樂觀論調潑上了一盆冷水。

    該委員會由來自民主黨和共和黨派的12名民間人士組成,委員長是民主黨派的理查德達瑪托(原參院財政撥款委員會民主黨法律顧問),副委員長是共和黨派的邁克爾裏丁。該報告書得到委員會中11名成員的贊成票(只有一名民主黨委員反對)後通過。

    報告書中指出,美國通過貿易和投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現代化提供了幫助。其中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美中貿易中美國處於大幅入超地位。中國利用對美貿易中的鉅額黑字構築起了龐大的外匯儲備,如今僅次於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報告書中擔心中國利用外匯儲備,可以從外國購買到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此外,美國企業的對華投資和技術轉移使得近年來中國高科技産品對美出口急增,這樣下去,美國對中國産品的依賴程度提高,可能動搖美國防産業的基礎。

    美國是中國“權宜的合作夥伴”

    報告書中指出,美國之所以推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主要目的是希望美國的産品和服務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同時另一大目的是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民主化進程,保持亞洲的穩定。但是報告中也強調,即使經濟得到發展,並不意味著中國一定會實現民主化。中國如果通過經濟發展增強了軍事實力,和伊拉克、朝鮮等“無賴國家”加強了關係,對美國的安全可能造成深刻的影響。

    報告書認為,中國之所以積極發展與美國的經濟關係,是因為美國的資本、技術和市場對於中國的國力發展有利,美國只不過是中國“權宜的合作夥伴”。書中最後總結道:“中國是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還是一個具有攻擊性的富裕的獨裁國家”,只要中國未來的走向還不明確,美國就有必要對中美關係持慎重態度。

    對美國會有很大影響力

    在該報告書的投票中,唯一的反對者是烏裏安蘭什(商業團體“全國對外貿易評議會”主席、原商務部副部長)。他批評説,投贊成票的委員無視過去20年裏中國的進步,一心認定中國是一個“威脅”,他要求美政府放棄這種思維。他還指出,報告書中對於中國發展尖端科技的警戒是一種過時的冷戰思維。

    但是,委員會中的其他成員一致贊同該報告書,包括5名民主黨派委員在內。可見對中國的警戒觀點已經不只限于保守的共和黨派,已經超越了黨派界限。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週年,也許日本也到了重新審視中日經濟關係對於安全保障領域可能産生的影響的時候了。

    委員會成員都是民主、共和兩黨的國會負責人和兩院議長分別任命的中國問題專家。在過去一年裏,委員會在聽取了政府高官和學者、商界以及勞工界的115人的意見後,整理出了該報告書。由此可以認為,該報告書必定會對美國會産生很大的影響力。

    中國網2002年10月18日


“威脅論”能主導美中關係嗎?
——評美國最近公佈的兩份中國安全問題報告
《讀賣新聞》:美國接近東盟可能意在中國
美中關係非敵非友,仍像股市走勢圖
布希訪華(十五)中美分歧依存
布希訪華(十四)布希中國之行有喜有憂
布希訪華(十三)布希和尼克松的訪華目的不同
布希訪華(十二)武器擴散問題成為中美關係的焦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