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美日關係進入新時期  

    日本時報2002年8月20日文章:中美日關係進入新時期

    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我在火奴魯魯(檀香山),距離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國海軍突襲珍珠港已經有60多年時間了。正是這場戰役拉開了美日太平洋戰爭的序幕。

    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日本空襲珍珠港的根本原因可以回溯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尤其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和1937年的七七盧溝橋事變。

    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海軍空襲珍珠港之後3年零8個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結束了太平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後幾十年裏,世界格局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進行的曠日持久冷戰。新生的共産主義中國從誕生之初就力圖成為國際事務的重要參與者,因此也不可避免地捲入了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最終,美國毫無爭議地確立了自己全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而日本則一直扮演著美國忠實小夥伴的角色。然而,在針對美國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國際政治的格局開始經歷新一輪戲劇性的變化。美國一下子成為了阿拉伯和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攻擊的目標。傳統的"國與國之間才會發生戰爭"的戰爭觀轉眼就被雨打風吹去,不再符合當代的反恐戰爭。

    事實上,俄羅斯以及所有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加入到了西方國家以及日本組成的反恐同盟一邊,共同謀劃對付國際恐怖主義。而中國則表達了對美國反恐政策的"理解"。這些事件似乎都預示著21世紀將是一個大國關係新時代的開始。

    日本依舊保持了同美國的密切關係,它既是美國親密可靠的盟友也是美國可以利用的重要的經濟力量。與此同時,作為緊貼亞洲大陸東部邊緣的國家,日本還加強了同中國長達2000年的一衣帶水的睦鄰友好關係。儘管日本曾經侵略過中國,而且當代中國共産黨政府同日本的意識形態各異,但是中日兩國自關係正常化以來在經濟和政治領域還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北京政府外交政策的彈性日益增強。中國官方對美國打擊恐怖主義的政策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中國外交的這一特點在此可見一斑。外交政策的靈活性同中國過去堅定反對華盛頓一切所作所為的姿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站在夏威夷鑽石海岬(Diamond Head)的頂端,俯視整個珍珠港和廣闊的無邊無際的太平洋,我不禁對日本同東面美國和西面中國兩個大國深刻的歷史聯繫有了新的思考。

    不論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還是從歷史關係的角度,面對中美日三國複雜的雙邊、多邊關係,草率地得出"親美者必是反華者或者親華者必是反美者"的結論已經不再正確。

    (本文作者Kenzo Uchida是日本東海大學/Tokai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他也曾經是日本共同新聞社(Kyodo News)的主編。)

    中國網2002/8/22


中美恢復軍事交流與“中國包圍網”的形成
國情報告:中國外交戰略應積極全面參與國際機制
德刊評論我近期外交成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