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日本企業的新戰略(2):市場開拓中的人才競爭  

    日本《朝日新聞》2002年7月17日文章:中國力——日本企業的新戰略(2):市場開拓中的人才競爭(澤路毅彥、村上太輝夫、吉田博紀)

    “工科碩士以上學歷、電腦語言處理經驗豐富、軟體開發熟練、具有較高的外語能力……”

    這是日本東芝公司在因特網上刊登的招聘廣告,為去年在北京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招聘人才。廣告登出後,香港、美國、澳大利亞的許多中國人紛紛發來應聘郵件。最終東芝從數百名應聘者中錄用了20人。

    該中心第一任所長雷海濤(40歲)畢業于浙江大學,後赴東京大學工學部留學,1992年進入東芝公司。

    目前該中心的研究課題是“漢語的聲音識別和語音合成”,目的在於開發能夠識別漢語的資訊家電。將日本的技術在中國實現商品化,並在中國市場上銷售,這是東芝的企業戰略,也是雷海濤們的夢想。挂著外資企業的頭銜,許多“流出的大腦”開始歸國。

    日本企業的中國觀正在從“世界工場”轉變為“世界市場”。過去為了出口商品,日本企業多在當地尋找低工資的勞動力。而如今,日本企業開始轉而尋求有助於開拓中國這個大市場的經營、管理型人才。這種人才的最大來源是日語學習者和留日歸國人員。

    人才的來源

    抗日戰爭期間,許多日本人曾在遼寧省生活過,迄今那裏仍然十分流行學習日語。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外語的杜鳳剛教授(45歲)説:“雖説現在英語最為熱門,但學日語的學生也比20年前多了4、5倍。”杜教授本人就曾在日本花費12年研究過“萬葉集”(日本古代的一本詩集)。大連理工大學在機械工程等專業課程中也設有日語教學,許多畢業生都進入了各地的日本企業工作。

    日本的“電腦軟體調試系統”公司於今年6月和大連理工大學共同設立了合資企業,錄取了該校4名研究生和7名本科生。參加了面試的浮川和宣總經理表示:“從他們身上感到了日本人所沒有的可靠感。他們都將作為未來的管理人才加以重點培養。除了軟體開發外,我還要讓他們學習經營管理。”

    該公司還和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共同創辦了企業,大連是其“産學合作”戰略的第三個試點。“離水源越近,越容易得到純凈的水”,這也是日本企業的一種人才戰略。

    “光山通訊系統開發公司”位於遼寧省省會瀋陽,是日本群馬縣的一家電子零件廠商和“光山電子工業”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總經理柳龍次(40歲)就曾留學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光山電子公司。

    現在,該公司面向日本NEC公司進行電話交換機用軟體的開發工作。40名軟體程式員的勞動力單價只及日本的三分之一。進公司後,他們首先要接受3個月的日語強化培訓。

    這些企業與日本的密切聯繫既可能帶來好處,又帶有風險。柳龍次説:“日本經濟如果再不復蘇,就將失去活力。因此必須急於開拓國內市場。”

    吸引人才的競爭

    6月下旬,一個旨在支援留學歸國人才創業的活動在大連舉行。參加者自我推銷,宣傳自己在海外學得的知識和技術,從來客中尋找投資者和生意夥伴。遼寧省省長薄熙來寄語本次活動:“省內國有企業雖然不斷在精簡人員,但新興企業也在蓬勃出現。”

    畢業于日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系,在東京郊外的國立研究所工作的某先生也趁此機會,時隔九年重新踏上故鄉的土地。看到綠草茵茵的廣場、嶄新的高樓大廈,他對家鄉的發展深感震驚。他的夢想是將在日本學到的遺傳因子分析知識運用於實際商業開發中。

    他説:“由於中日兩國收入水準相差很大,過去我一直沒有想過回來,但現在不同了。希望企業能夠認真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我們的才能。”日本企業要想使這些留日人才成為它們開拓中國市場的“急先鋒”,首先必須先在全球性的吸引人才競爭中取勝。

    中國網2002/7/22


中國力——日本企業的新戰略(1):“上海奇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