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耶穌的遺跡

傅浩

    以色列這塊地方有太多的“聖跡”。不僅耶路撒冷,而且包括其周圍大片地區,都是猶太、基督和伊斯蘭這三大宗教的聖地。1994年初,我有幸應以色列外交部文化司之邀赴耶路撒冷參加希伯來文學翻譯者會議,在那裏盤桓了兩個星期,又得新華社駐耶路撒冷的記者朋友招待,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跡。諸多見聞,一時難以盡述,本文僅擇記一些有關基督教主耶穌的“遺跡”的觀感。為行文之便,次序不依筆者遊覽的先後,而照耶穌生平的早晚。

    伯利恒是耶路撒冷以南不遠處的一個小城,是耶穌的出生地,那裏有一座聖誕教堂。教堂的大門很奇特,是僅容一個人彎腰才能鑽入的洞口。當然,從前的門是很大的,據説是為了阻止當地一些阿拉伯居民騎著毛驢長驅直入才改為一人高的。但如此仍阻擋不了他們趕著羊群排闥而入,無奈只好用石頭砌成現在這樣。教堂裏邊倒挺寬敞,雖略顯古舊,但不失莊嚴氣象。想來其歷史頗為悠久,因為據説這是西元614年波斯人入侵時,以色列境內唯一未被摧毀的基督教堂。原因是波斯人看見東方三賢拜謁聖嬰耶穌的壁畫,認出那三賢原來是波斯的聖人而手下留情的。東方三賢中文又譯作三聖、三王、三博士等,實際上波斯原文(Magus)乃是術士之義,狹義即指祆教的法師,也就是《天方夜談》中常見的拜火教魔術師。中國史書中所記的西方幻人大概亦屬此類。教堂內有一處不大也不深的地下石室,拾級而下,可見一不大而平整的長方形石槽,據説就是那盛聖嬰的著名馬槽。轉過身來,見隔壁一供桌下的地上有一個小圓洞,洞口用白銀鑲成光芒四射的星形。聽説這才是耶穌降生落地之處。而後他才被放在旁邊的馬槽裏。十來位來自阿根廷的修女靜靜地沿墻坐著。只見她們挨個兒拿出自帶的玩具娃娃,俯身默禱一番,往地上的小圓洞裏放一下,然後用帕包好,看樣子是要帶回去供奉的。我不禁詫異:基督教原則上是禁止偶像崇拜的呀,沒想到竟還有這種類似巫術的迷信做法,也不知這些修女屬於哪個教派。

    據“福音書”記載,耶穌曾在曠野中修道四十晝夜,抵禦了魔鬼的誘惑。這頗類似釋伽在菩提樹下趺坐四十九天,降魔證道的故事。那片曠野在什麼位置,我已記不得了。只記得車行在曠野中多時,來到一座小山丘前。半山腰懸空建有一座修道院。這山就叫做誘惑山,這修道院就叫做誘惑寺。棄車登山,來到修道院門前,碰巧有一對阿拉伯夫婦正在叫門。一位修女來開了門,指點我們該去的地方,並説明不許照相,因為修道院的其餘部分是不對外開放的。我們徑直來到耶穌修道處。那是絕壁上的一個洞窟。那裏鑿有一個石龕,龕中有一與山體相連、磨得光滑發黑的鼓形石礅,據説就是耶穌苦修時的座位。上方供著耶穌降魔的彩繪壁畫。那對阿拉伯夫婦跪在龕前默禱。我和同伴則從洞口淩空的陽臺向外眺望,只見山下是一片綠洲,椰棗樹林立在驕陽之下。進門時我曾注意到從山下沿伸入修道院的現代引水管道。難以想像,在這個缺水的國度,耶穌當年是怎樣解決飲水問題的,雖然“聖經”上説他是持續禁食的。

    耶穌成道後,進入耶路撒冷城,清凈了猶太人的聖殿。建於西元前六世紀的第二聖殿當時已形同自由市場,耶穌用鞭子趕跑了麇集在其中的買賣人。聖殿在耶穌死後的西元70年被羅馬人摧毀,現僅存一面西墻。從這面大墻的遺跡可以想見,聖殿曾是多麼宏偉壯麗啊。這面墻被猶太人視為民族精神的寄託之所,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歸故土,都要來這裡痛苦祈禱,所以此墻又叫“哭墻”。耶穌也是猶太人,卻不見容于自己的民族,原因就在於他想改革現狀而觸犯了既得利益者。

    我獨自在耶路撒冷遊覽時,聽人説以色列博物館附近有一教堂是猶大上吊處。找到那裏一叫門,應門的修士説,需付十舍克爾。我付了錢,修士陪我參觀。一問才知,這兒哪有什麼吊死猶大的樹,而是製作釘死耶穌的十字架的那棵樹生長之處。這教堂就叫做聖十字教堂。聽修士説,那棵樹本來是要用做聖殿的大梁的,可是量好鋸好後,吊上去不是長了就是短了,用在哪兒都不合適,後來只能做十字架。教堂內的連環壁畫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在所謂聖樹生長之處,地上有一個小圓洞,鑲以銅邊,上方是祭臺和耶穌受難圖。以常理度之,十字架本是羅馬人的一種刑具,並非聖人專用,釘耶穌的同時不也釘了兩個盜賊嗎?這戕害教主的不祥之物應為教徒深惡痛絕才是,卻居然被奉為聖物,成為基督教的象徵,這實在令我這個俗人大惑不解。修士又指給我看地面上隱隱的血跡,説是被波斯人屠殺的基督教士們留下的。

    耶路撒冷老城中的聖墓教堂傳説是耶穌受難和升天之處。教堂內中央是所謂聖墓,即“福音書”所載停放耶穌遺體的山洞。不過,從外表看,那一點兒也不像個山洞,而是拔地而起的一座四方形建築,且富有裝飾,當然是後人增修的。門口有教士把守,排隊參觀的人依次輪番進入。裏面倒確是天然的山洞,僅能容兩三個人,鑿有一小石床,上方懸挂一錦障,繡著希臘文“基督由此升天”。耶穌的肉身當然不在這裡了。但據《耶穌在印度》一書作者考證,耶穌當時並沒有死,而是潛逃到了印度,老死在那裏。印度現有耶穌墓在。這種説法頗像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傳説。離聖墓不遠,有數級石階通往一平臺,上供真人大小的耶穌受難塑像,配有各種供品飾物,富麗堂皇。據説這就是耶穌受難處。這個地方拉丁語叫卡爾弗裏,阿蘭語叫各各他,意思是骷髏地。我原以為是座山,沒想到比平地高不出多少,後來才醒悟:在以色列,所謂的山大都不過是略有起伏的小丘而已,耶路撒冷城本身就建在橄欖山上嘛。聖墓周圍呈輻射佈局建有一間間小禮拜堂,分別屬於不同教派。聖墓教堂據説是世界上唯一相容各教派的基督教堂。大概世人都認死者為大這個理兒,平素各行其是、甚至勢不兩立的教派看在逝去的教主的份上,不妨在此小聚,猶如我們在西方電影中看到的,參加葬禮的人有時不光是親友,也會有敵人。

    《中華讀書報》 2001年11月07日


《耶穌的故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