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身潮在美國:已婚夫婦家庭降至50%

美國《商業週刊》10月20日一期發表文章《獨身美國》,談美國人口的變化和現狀:

美國人口普查局最新數字顯示,美國由已婚夫婦組成的家庭的比例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近80%降至今天的50.7%。這意味著美國8600萬單身成人很快將成為新的多數群體。他們現在就已佔勞動力的42%、購房者的

40%、選民的35%,而且也是一個購買力最強的消費群體。與過去相比,美國人結婚的年齡更大,同居者更多,同性戀家庭增加,婚姻破裂後的再婚者減少。

一度被許多人視為非主流的東西現在成為正常現象。由掙工資的爸爸和當家庭婦女的媽媽組成的家庭現在僅佔所有家庭的1/10。人口普查局説,一個世紀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是一對夫婦加孩子的家庭,如今這种家庭的總數已減到25%,估計2010年會降到20%。到那時,將近30%的住房將由單身者獨居。

人口變化對社會産生巨大影響

這種前所未有的人口變化對從美國企業到文化戰、從政府機構到法律制度的一切,都産生了巨大影響。上個世紀確定的公司福利、養老金、稅收、社會保險以及教育經費等方面的政策,全都有利於已婚家庭和鼓勵婚姻。加利福尼亞大學訪問教授貝拉·德保羅説:“美國有這樣一種非常普遍的觀點,它將婚姻與家庭置於每個人生活的中心,而在事實上,卻越來越不是那麼一回事。”社會對婚姻的重視根深蒂固。新娘新郎在舉行婚禮的當天便取得了享受很多優惠的資格。那種認為結婚者因為婚姻而須多納所得稅的看法只有部分的正確性。對於有雙份收入的高收入與低收入夫婦而言,他們有時是吃了虧;但對於略高於半數的夫婦來説,婚姻實際上使他們的納稅支出減少,特別是對於有孩子的夫婦。舉例來説,高薪的管理人員和他們不上班的妻子能夠獲得有工作的單身母親所得不到的補貼。

實際上,爆發一場新形式的社會戰爭的要素已經出現。這是因為正在發生的實際情況是財富向已婚群體轉移,而把無數看不見的稅收轉嫁給單身者,不管有多少人需要他們照顧和養活。

據設在洛杉磯的美國單身族協會負責人托馬斯·科爾曼律師計算,由於鼓勵婚姻的醫療保健、退休和其他福利制度所造成的差別,從事同樣工作的單身者的收入最終比結婚的同事平均少25%。

此外,單身者常常在購房和信用卡申請方面受到歧視。他們要為住房與汽車保險付更多的錢,卻無權享受在健身房、鄉村俱樂部、飯店客房甚至足球彩票方面的可觀優惠。某些州甚至禁止不結婚的人為減輕房租負擔而收房客。

在大多數家庭都有一個上班的爸爸和全職媽媽而且子女基本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時期,這些無形的負擔可能不算太重。但是,今天的情況往往是,如果一個人能夠活到70歲,此人成人後單身生活的時間將超過婚姻生活的時間。此外,現在由單親(其中很多是失業的、無保險的母親)撫養的孩子達到了33%,是前所未有的最高記錄。

獨身潮流促變革

美國人普遍不結婚的現象出現之後,企業的首席執行官、美國政界人物和法官將不得不努力重新設計福利、確定稅制、調整退休計劃,以更好地適應這種人口變化。在美國企業界最大500家公司中,40%以上已開始修正它們偏重婚姻的政策,重新檢查從對配偶的醫療保險補貼到家庭耶誕節聚會的一切。像美林公司和美洲銀行之類的公司已開始實施“擴大家庭福利”,以適應這種變化。在施樂公司,員工一進入公司,除了標準的福利之外,還能獲得1萬元,這筆錢可用於他們所選擇的任何計劃,而不是硬性規定用於家庭。在萬全證券公司,員工可為與之同居的異性或同性夥伴獲得醫療補貼,只要兩人在一起生活至少有半年。很顯然,所有這些變化可能導致將婚姻狀況與享受社會福利的資格脫鉤的更接近歐洲的制度。已有一項提案等待國會審議,它將免除家庭成員和家庭夥伴的福利補貼稅,另一項提案將要求聯邦政府對家庭夥伴提供醫療補貼。

結婚率下降加之生育率降低,使人們對人數減少的後來人能否滿足人口眾多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的退休與保健需求提出了疑問。美國能否培養出足夠的有文化的工人,為勞動力市場提供保持高生産率所需要的技能?少數種族與移民群體(他們的生育率往往較高)的力量會不會擴張?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影響社會政策,並迫使企業反思它們的人力資本策略、産品結構及行銷使命。

浪漫關係商業化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0月15日發表的文章説,在1940年,獨自生活的美國人不到8%。今天,這個比例已接近26%。根據人口普查局的數字,單身美國人現有8600萬,將近一半的戶主都是沒有結婚的成年人。反映這種人口巨變———這種獨身王國————的跡象比比皆是,國會山也不例外。

上個月人口普查局報告,眾議院有132名議員的選區中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由沒有結婚的成人支撐門戶。

在出版界,專為獨身者(特別是婦女)寫的書籍越來越多。這類非文學性自助書籍採用一種活潑歡快的筆調,為獨身者喝彩,為尋找婚姻夥伴者出謀劃策。

6月份,芝加哥的一個書市組織了一次對“獨身文學”的討論。參加討論的馬薩諸塞州薩默維爾的作家史蒂夫·阿爾蒙德説,這次活動吸引了大批聽眾,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

此類活動和以單身者為服務對象的書籍、牽線服務與網站、個人廣告和5分鐘的見面聚會,合成了一個重大商機,它們涉及的領域是如此之廣,簡直難以計量。阿爾蒙德稱之為“浪漫關係的商業化”。

為便於沒有對象的人建立關係,甚至連一些博物館也開始參與其事。例如,波士頓美術館就在舉行叫做“第一個星期五”的每月一次的聚會,以吸引希望有比俱樂部和酒吧更高雅的聚會場所的單身者。

開發單身者市場

有空閒時間去體育場館鍛鍊的單身者使健身運動更加火熱。旅行社和特殊旅遊團體也在開發單身者市場。許多旅行者都是獨行客。據美國旅遊業協會説,在美國的旅遊者中有27%是單身。

在超市裏,家庭號大包裝依然存在,但貨架上同時也出現了一種較新的適合單身者的小包裝。有人稱這種現象為一種“重要的趨勢”,但尚無統計數字跟蹤這些變化。

就連飯館也在想方設法吸引人數越來越多的外出用餐的獨身者。加州的瑪麗亞·查爾斯·亞歷山大辦了一份網上通訊,敦促餐館業為單身用餐者營造賓至如歸的氛圍。

買房的獨身者人數之多也是前所未有。據統計,長期以來,1/3的購房者是單身,其中女性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在2001年,10%的第二套住房是由單身婦女購買的,10%由單身男子購買。所有這些新購住房又給出售傢具、廚房用具和除草設備的商家帶來了興隆的生意。

單身的美國人也在改變宗教組織的面貌。因為較年輕的單身者往往不能定期參加活動,一些教堂便增設特殊服務吸引他們。例如,波士頓的聖保羅教堂就為20多歲和30多歲的人安排週日晚間聚會。

另外,單身消費者可能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市場。作家瓊·艾倫説:“15年了,我一直在等待廣告商認識單身者的重要性。”

《參考消息》2003年11月


搞政治要爭取他們 單身族佔美國選民35%
部分美國中年單身女偏愛“小女婿”
俄羅斯單身母親流行租個“丈夫”做家務
英國成為“單身貴族”的樂園
德國人嚮往瀟灑自由生活 單身家庭佔60%
美國單身媽媽結伴同住
南韓單身漢傾向選擇女教師作終身伴侶
成功不易內心淒涼——東京單身女性
研究發現:英國漸成為一個單身婦女國家
南韓單身俱樂部時興“野蠻”促姻緣
美國單身漢流行租"替身太太"
英國富有單身女性不斷增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