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化部長開罵英當代藝術

    


複雜性的小泡沫——泰森2001

    


班納作品

    英國文化部長豪維爾在參觀2002年度特納獎4位候選人作品之後,大罵它們都是“冰冷的,機械的,純概念化的臭狗屎!”

    文化部長開罵

    2002年12月8日晚,倫敦泰特畫廊宣佈了當年的特納獎(TurnerPrize)得主,電視臺四頻道照例實況轉播了頒獎儀式,但是因為沒有麥當娜當眾罵娘,2002年的特納獎似乎有些虎頭蛇尾。

    説是“虎頭”,因為10月底,特納獎的4位候選人的作品剛開始在泰特畫廊展出時,就引起了傳媒界的一番沸沸颺颺的爭論,爭論的緣起是文化部長豪維爾在畫廊展廳外佈告欄上所貼的評論。豪維爾在觀展之後沒有保持政治家的頭腦冷靜和圓滑,而是在意見書上大罵畫展上的作品都是“冰冷的,機械的,純概念化的臭狗屎!”

    豪維爾曾經是一位藝術學院的學生,也曾經是英國共産黨的一位黨員。他喜歡的是風景美麗的油畫水粉畫,自己也畫幾筆,大都是老年繪畫俱樂部的那種色彩講究搭配和諧構圖講究黃金分割的作品。豪維爾相信藝術應該表現真情與人道等古老的感情,對於當代英國藝術,他向來看不上眼。

    豪維爾的評論讓許多前衛藝術家很憤怒,他們紛紛出來回罵他是對文化一竅不通的市儈,説他充其量也只不過是星期天下午畫畫水粉畫的業餘愛好者。但是豪維爾卻絲毫沒有對自己的意見表示歉意,他説:“這些候選作品都是垃圾,它們毫無意義,故作高深,其實都非常淺薄單調。”又説:“如果這幾位藝術家就代表著英國當代藝術的最高水準,英國藝術就完蛋了。”他承認其中的一位候選人“也許可以畫兩筆,但是我絕對不會特地過一條馬路去看他的作品”。

    聽從機器的指令

    這位“可以畫兩筆”的正是今年的特納獎得主泰森(KeithTyson)。泰森今年33歲,去切爾西藝術學院讀書之前是船廠工人。他既是畫家,也是雕塑家,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常常被熟人稱為“瘋教授”,因為他醉心於把科學與藝術相結合。他曾經發明過一架“藝術機器”,裏面的程式可以發出指令,告訴藝術家如何創作一件藝術品的全過程,泰森曾經根據“藝術機器”的指令用鉛澆築肯德基的功能表。

    泰森其他著名的作品還有:《思想者》(取名于羅丹雕塑名作),是用電腦搭成的柱形雕塑,因為泰森認為,在當今世界上,電腦就是“控制著宇宙的懶惰的上帝”。《複雜性的小泡沫》,是一個支在鋼筋架子上的大圓球,看上去很簡單,“複雜性”在於這個圓球中的顏色可以不停地變化。《與雲共同穿越時空》,這是詩歌、繪畫和雲彩的照片的剪貼。《現時電容器(鏡子)》,這件作品的題目本身就是矛盾,電容器是儲存電力的,有永久性,長期性。而“現時”卻只代表瞬間,只是現在,既不能儲存也不能回收。整個作品是挂在墻上的一面大鏡子,鏡子上面是絲絨的蓋子,下面是一個電子計時器。每個參觀展覽的人從鏡子前走過時都能看到自己,而參觀者的影像會被儲存在鏡子中,“現時”就是指這個影像的瞬間性。每次展覽,鏡子被打開時,電子計時器就開始運轉,據説這個計時器可記的時間是七十六年半,相當於英國人的每人平均壽命。計時器記完這段時間後,也就自行銷毀,不再是藝術品了。

    2002年被提名的藝術家中最有爭議的是女藝術家班納(FionaBanner)。她的一部參展作品是《女流氓幻遊奇境》,這是需要“閱讀”而不是“觀看”的作品,是大大的佈告牌上用粉紅色大寫字母書寫的一部色情電影,佈告牌前還有幾個青銅塑成的大句號,其中一個可以供觀眾坐在那裏細細欣賞閱讀。她的另一個作品是對於一位裸體女模特在繪畫寫生課上的心理的描述,直接寫在畫廊的墻上,並且根據燈光的打照稍稍有些傾斜。批評家指責這是把色情引入藝術殿堂,而且班納的創作語法不通,詞不達意。但是評選委員會則辯護説“關於色情的藝術並不是色情本身”。而且説,這個展廳也確實對參觀者的最低年齡有所限制。

    另一位被提名的藝術家吉裏克提供給觀眾的是一個彩色的房頂,模倣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的效果。以前曾經教過他的一位藝術老師説:“這個世界如果需要吉裏克的藝術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太悲哀了。”

    年年都出格

    特納獎是英國最重要的藝術獎,是藝術界的奧斯卡,它開始於1984年,最初獎金是1萬英鎊,是中産階級中年人所喜歡的一個藝術獎,開始幾屆的得獎人也都是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們,例如吉爾伯特和喬治、裏查德朗、霍華德霍奇金等。從1991年起,特納獎的性質變了,它成了傳媒的寵兒,成了每年英國藝術界最有爭議的話題,也成了名不見經傳的青年藝術家們所追求的最高榮譽。這種轉變要歸功於泰特畫廊的館長塞瑞特,他于1991年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與電視臺四頻道達成協定,由四頻道獨家播出每年的頒獎儀式,並且把獎金翻了一倍。四頻道是獨立電視臺,製作節目向來就是以“驚世駭俗,不同凡響”為第一準則。在四頻道的推波助瀾之下,特納獎這十年來創造出了一批年輕的一夜成名的“明星藝術家”,每年12月初的頒獎儀式也就名流薈萃,成了倫敦社交界最搶眼的聚會,常常有笑話説,如果哪一位名人沒有接到特納獎頒獎儀式的邀請的話,他的名人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從1991年起,特納獎看好的是裝置藝術、聲像藝術、微觀藝術、概念藝術和攝影藝術。傳統的題材,例如繪畫,則被打入冷宮,一位藝術批評家曾説,如果大師特納仍然在世,也不會有資格被提名去競爭這個以自己命名的獎項。

    特納獎年年都有出格作品。1993年得獎的是女藝術家拉歇爾惠特裏德,她的作品是用水泥澆灌在房子裏面後,再把房頂、四面墻壁和門窗都拆掉以後剩下來的水泥芯子。1995年,達米恩希斯特以他最著名的浸泡在福馬林溶液中的綿羊和羊羔而取勝。1998年得獎的是黑人藝術家克裏斯奧菲裏,他的作品是用大象屎畫成的黑色的聖母瑪麗亞,1999年英國現代藝術畫展前往紐約展覽,當時的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就是因為奧菲裏的大象屎聖母有瀆神罪之嫌而下令對展覽進行查禁,後來畫廊把紐約市政府告上法庭,當然後來市長因為“911”而成英雄,這是後話。最有名的是壞女孩崔西艾敏的那張鋪著臟兮兮的床單堆滿了空酒瓶穿過的內褲用過的避孕套的床。

    20世紀最後10年,無論有多少人抗議過被鋸開的母牛和牛犢,或是繡著100多個人名字的小帳篷,但是英國當代藝術確實給人一種創新感,一種欣欣向榮的趨勢,1996年在皇家藝術館舉辦的《刺激》展可以説是英國當代藝術的頂峰。然而,到了21世紀,各種技法都被玩過之後,還有什麼可以創新的?除了豪維爾的批評之外,許多向來捍衛現代藝術的批評家也對2002年度特納獎提名的藝術家們頗為失望。許多人認為這次展覽是特納獎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有人譏諷説看這些作品,就如同“星期二下午去參觀養老院”。

    南方週末 2003年01月13日


柏林國際當代藝術展(圖文)
希尼:愛爾蘭當代最偉大的詩人
德國人理解中國當代藝術 
柏林亞太周:中國當代藝術展(4)
柏林亞太周:中國當代藝術展(3)
柏林亞太周:中國當代藝術展(2)
當代西方的文化“怪胎”——離婚刊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