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帝國——美國商業文化的代表

     迪斯尼公司,在全美企業500強中排名第67位,以家喻戶曉的米老鼠、唐老鴨等卡通明星人物及迪斯尼主題公園馳名世界,它更是僅次於美國線上——時代華納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媒體巨頭。

    在該公司的産業鏈中,包括四大産業:電影(如〈獅子王〉、〈人猿泰山〉、〈花木蘭〉等等)、電視(美國三大無線電網之一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ABC,以及有線電視網ESPN、A﹠E等)、四大主題公園、網路商務等。

    “911”恐怖事件直接打擊最大的是旅遊業,而經濟蕭條打擊最大的行業中又包括廣告業,這兩項恰恰是迪斯尼的兩大支柱産業。迪斯尼公司首席執行官羅伯特伊爾説,“911”事件後的一個季度,設在佛羅裏達的迪斯尼世界樂園的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5%,而公司旗下的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廣告收入也大幅下降。

    洛杉磯和佛羅裏達奧蘭多的迪斯尼樂園亦曾宣佈關閉。重新開放後,遊客數量劇減。迪斯尼公司的發言人表示,目前的遊客人數有望恢復到恐怖事件之前的水準,但她拒絕公佈實際的遊客人數。

    面對這種不利局面,美國總統布希幾次呼籲美國人外出旅遊,還特別提及到迪斯尼世界遊覽。迪斯尼公司的興衰已直接影響到美國廣播公司網站的運營和全美經濟、文化生活的起落。

    沃爾特的創業之路

    老沃爾特迪斯尼有一名言:嘗試一些似乎不可能的事是一種樂趣。

    輕鬆的話語中充滿的是不斷挑戰的勇氣。這位出身貧寒的創業人的確是在不斷向不可能挑戰,並把這種氣質融進了公司文化中。他的父母都是芝加哥的農民,少年時期的迪斯尼靠當報童賺來的錢進了藝術學院唸書。1922年,初出茅廬的他從朋友那裏借了15000美元開了一家卡通藝術公司,但僅僅半年時間,這家小公司就宣告破産,這是他的第一次重大失敗。他把口袋裏僅剩的幾個美元拿來買了一張從家鄉到加利福尼亞州的火車票,狼狽不堪地開始了西部冒險之旅。

    1923年,他和他的兄弟湊了3200美元重新創業,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動畫製作公司”,這就是今天迪斯尼娛樂帝國的真正開始。他推出的第一個卡通形象“米奇”迅速走紅。1929-1932年,有100多萬美國兒童加入了“米奇俱樂部”,在當年的經濟大蕭條中,給美國兒童帶來了無窮快樂。

    1934年,沃爾特決定將童話故事《白雪公主》改編製作成動畫電影,體現了他的商業智慧。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反對他,因為要花費50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沃爾特堅定地聘請了300多位藝術家來幫他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1937年12月21日,《白雪公主》問世了,給沃爾特帶來的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和10倍的投資回報率。

    沃爾特的頭腦跟著發熱了,他隨即投資300萬美元在洛杉磯建一座新的電影製作廠,同時開始製作3部新的動畫片。攤子鋪得太大了,資金週轉不靈了。二戰的爆發讓他又失去了海外市場的收入,更是雪上加霜。員工的工資都難以及時發放,工會開始組織罷工,要求增加工資。1941年2月,他一下子裁掉了1500名員工,還背上了450萬美元的債務。同年5月他逃到了南美去躲債。

    直到年底,父親去世他才被迫回到公司,這時他的其他業務全部停轉。他集中了所有的人力物力,完成了他最看好的一部動畫片《巴比》。1942年8月,這部動畫片推出後大受歡迎,才暫時緩解了他的財務危機。

    繼承人的挑戰精神

    今天,老沃爾特的後人依然會犯類似的錯誤。在網路熱潮中,迪斯尼同樣頭腦發熱,投入鉅資建立網路子公司“go.com”。但它在1998年虧損9﹒91億美元,1999年虧損10億美元,黑洞越來越大,被迫在今年2月份關閉了這個網站,同時遣散了400多名員工,留下一大筆債務和一個網路笑話。

    但是,沃爾特不斷挑戰的勁頭同樣也被很好地繼承下來。1955年,迪斯尼把動畫片所運用的色彩、刺激、魔幻等表現手法與遊樂園的功能相結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主題公園——洛杉磯迪斯尼樂園。1971年迪斯尼公司又在本土建成了佔地130平方公里,7個風格迥異的主題公園、6個高爾夫俱樂部和6個主題酒店組成的奧蘭多迪斯尼世界。1983年和1992年,迪斯尼以出賣專利等方式,分別在日本東京、法國巴黎建成了兩個大型迪斯尼主題公園。至此,迪斯尼成為世界上主題公園行業內巨無霸級跨國公司。

    80年代,迪斯尼曾一度被認為是一個雖然偉大但已失去光彩的企業,然而自從1984年邁克爾艾斯納成為迪斯尼的CEO以後,公司的發展記錄已讓人刮目相看:連續14年20%的年增長率和每年18﹒5%的資産回報率。

    艾斯納將沃爾特的挑戰精神體現在公司管理的所有層面。例如,他有一個激發員工創意的奇特方法。在拍電影或電視節目之前,所有的參與人員,不管是老闆還是普通人員,都要求在同一個房間中呆上10到12個小時,有時甚至是2天。“愈長愈好,愈折磨人愈好”,艾斯納説。大家在一起長時間地呆著,穿著同樣的衣服,吃著同樣的三明治,一開始是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最初的幾個小時好像完全是在浪費。漸漸地,大家慢慢變得又餓又累,互相卸下了面具。上下級之間已沒有了界限,誰也不想再固執地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在最後的半小時,真的就有創意出來了。

    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目前的美國人全部都是和迪斯尼的卡通人物一起長大的,迪斯尼已經完全是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迪斯尼的出現和興起源於美國文化,它的興衰也必定和美國經濟、美國文化共起落。

    它的生命力首先體現在自由的暢想、驚險的刺激、溫馨的互動和活潑的形象。這就是為什麼迪斯尼樂園裏擠滿了快樂的孩子,也到處是興奮的成年人,甚至是來了無數次的老人。走進迪斯尼世界,在“冒險樂園”裏,可以感受冒險的刺激;在“夢幻世界”裏,可以體驗卡通的可愛;在“未來世界”,可以觸摸未來的脈搏。這裡充滿了自然的快樂和享受,儘管這是迪斯尼很精心地營造出來的一個現實生活中接觸不到的夢幻世界,但這種感覺同樣可以在好萊塢影城的光怪陸離、拉斯維加斯的燈紅酒綠中找到。

    更重要的是迪斯尼快樂的背後隱藏的商業文化,這是和它溫馨的外表完全相反的東西,張牙舞爪,咄咄逼人。迪斯尼的發跡史,就是一部將藝術徹頭徹尾商業化的過程。在迪斯尼和好萊塢,藝術品被看作是一種産品,而不是一種“作品”。很少有人能像迪斯尼、好萊塢一樣,把藝術本身的商業價值發揮到極致。

    例如,迪斯尼從未停止推出一部部製作精美的卡通片,每一部影片推出後都要大力宣傳去打票房,併發行拷貝和錄影帶,賺進第一輪。然後是後續産品的開發,主題公園是其一,每放一部卡通片就在主題公園中增加一個新的人物,在電影和公園共同營造出的氛圍中,讓遊客高高興興地去參觀主題公園,賺進了第二輪。接著是品牌産品,迪斯尼在美國本土和全球各地建立了大量的迪斯尼商店,讓大人孩子出門就看到迪斯尼的存在,賺進第三輪。這還不夠,迪斯尼還在不斷地收購電視頻道,即使有了卡通電影頻道、家庭娛樂頻道仍不滿足,甚至還買了新聞頻道。借助電視的觸角,佈下它的天羅地網。目前在迪斯尼的全部收入中,接近一半是品牌産品銷售,主題公園的收入佔20%,而電影電視的收入是30%。

    去迪斯尼樂園,買迪斯尼卡通,已經成為美國人的生活習慣。所以,至於迪斯尼能否走出目前的低谷,全看美國的整體經濟是否氣數已盡。如果美國經濟能撐得住,久經考驗的迪斯尼就有喘息的空間。(車驍)

    中國網 2002年11月28日


迪斯尼:永遠抓住孩子的心
東京迪斯尼“仲夏夜之夢” (多圖)
東京迪斯尼長盛不衰的秘訣
時隔五十年 迪斯尼“小飛俠”重返大銀幕
最賺錢的遊樂園在東京(附圖)
迪斯尼在巴黎又開新公園
迪斯尼可能失去米老鼠專有權
“米老鼠之父”明天100歲
迪斯尼是西班牙人?
迪斯尼公園裏的人造火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