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前瞻”:兩千年曆史 多民族文化

     假如你在10月的某一天徜徉在美國、英國或愛爾蘭等國的街頭,忽然發現到處挂滿了面目猙獰鬼臉。商店門外的音箱不時發出鬼怪淒厲的叫聲,你應該立刻意識到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再度來臨了。在今天的美國和加拿大,多姿多彩的萬聖節(HALLOWEEN)恐怕是僅次於耶誕節的消費最多的節日了。美國是最重視慶祝萬聖節的國家,尤其是紐約,每逢萬聖節當天,都會舉行大型遊行,令到整個紐約市充滿鬼聲鬼氣,當地電臺更會現場直播遊行盛況。但事實上,這一歷史悠久的節日卻根源於歐洲大陸。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十一月一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ALL HALLOWS DAY)。“HALLOW”即聖徒之意。傳説自西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當今中歐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CELTS)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十月三十一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借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説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到了西元一世紀,佔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著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週遊蕩的妖魔。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説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了今天,象徵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萬聖節傳入美國是在1840年間。當時的愛爾蘭鬧機荒,造成大批愛爾蘭人移民美國,他們把慶祝萬聖節的習俗也帶到了這片土地。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OR-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西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十一月二日,被基督徒們稱為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該日,信徒們跋涉于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幹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説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遊戲,不能不算是萬聖節歷史的趣事。

    另外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説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JACK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JACK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JACK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説裏,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裏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據説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説都比蘿蔔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南瓜雕刻及其形象也進入了千家萬戶,成為最普遍存在的美國萬聖節風情之一。

    今天美國人的萬聖節已今非昔比。生活在美國的多族裔人民,不但都接受了這一具獨特風格的節日,而且把它加以發揮,形成美國自己獨有的萬聖節。近年,美國人為萬聖節付出的花費平均每年為2.5億美元,成為僅次於耶誕節的第二大消費節日。

    中新社 2002年10月30日


美萬聖節一款服裝因涉歧視華人已宣佈停售(圖)
特別的萬聖節“巫婆湯”(圖)
萬聖節(Halloween)
萬聖節華裔學童洛杉磯警察局“鬧鬼”
萬聖節瀰漫火藥味
南瓜燈下“鬼”共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