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歐洲的交通  
江宛柳

    出國採訪,首先要跑路,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交通之優劣應該是第一感受。當今歐洲交通給人的感受頗為複雜,是個令人亦喜亦憂、愛憎交織的混合體。

    老齡高速路風韻猶存

    “條條大路通羅馬”,在歐洲可真不只是個形容詞,高速路四通八達,將歐洲各國大小城市串成一個整體,駕車上路之方便尤如流水行雲。我們恰好上了直通羅馬的大道——羅馬到米蘭的A1號高速路。這條國家主幹道從亞平寧半島直達阿爾卑斯山麓,把義大利各名城像葡萄串一樣連起來,沿途群山綿延,翠湖碧野,別致的古堡、教堂和小巧的農舍點綴在山尖,田園詩的風光配以古樸的公路,十分和諧。此路由美國人建於20世紀50年代,同眾多千年古城比,她實在是年少,但按高速路的壽命,算是上歲數了。護欄高低不等,路面打滿“補丁”,路幅窄,彎道多,比起國內年輕寬闊的高速路,她滿面滄桑,卻也別有一番風韻。維修保養是每年必做的功課,四、五月是雨季,雨季一過就修路,為迎接七、八月的旅遊旺季。我們來時年度維修剛結束,只有少數路段尚在收尾,修路段老遠就有各種提醒標識,並不影響交通。司機小宋説,年年維修投入的經費可再建好幾條高速路。

    歐洲的高速路老是老,設施則完好,路上佈滿標識牌,圖文並茂,直觀明晰,僅常用的就有六、七十種,告訴你前方有哪些設施場所,需要注意什麼。彎道、隧洞前有閃爍的黃燈警示,每隔幾公里有“SOS”急救站,充分體現著現代文明的人文關懷。我們行至臨近米蘭十幾公里的路段時,司機讓我們注意橫跨公路上方的電子公告牌,上面的動畫正反覆顯示排著大隊的車輛,當時是週末下午,人們正從度假地返回,米蘭市郊大堵車,我們早早放慢了速度,免得上前去湊熱鬧。

    上高速,關注收費站,這源於我在國內參加“打擊假冒軍車行動”的後遺症,假軍車現象很大程度上與高速路收費有關。在奧地利,我們驅車維也納到薩爾斯堡285公里高速路,沒見到一個收費站,一路暢行無阻。為我們開車的研究土木工程學的陳博士介紹説,整個歐洲除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四個國家外,其他國家的高速路均不設收費站。奧地利實行收費卡,車主每年上車稅時一併交齊高速路費,小轎車和麵包車全年72.7歐元,也可以買半年、一個月的不等,警察檢查時有卡為證,交費不足罰款。這樣有利於國家管理,開車上路也省去很多麻煩。陳博士駕駛途中就用不著為交費停車。而在義大利,司機小宋就得在高速路進、出口停車打卡。我們從威尼斯到米蘭280公里,電腦自動輸入顯示,交費13歐元。法國的高速路收費則要比義大利高出一倍。當然收費無“軍”、“地”之分。在這些高速路上也偶有警察檢查“三證”:車證、駕駛證、保險,順便看一下養路費,查出沒證的,貼一張罰單,你就等著使勁掏錢吧。

    古城無力承受車滿為患之重

    整個歐洲就是個活動汽車博覽會。假日的高速公路上,五光十色的各型新款名牌車晃得人眼花,加上大大小小的旅行房車、載著遊艇的小貨車,讓你在感嘆汽車業發展日新月異的同時,還感嘆歐洲人真會享受生活。但一進了城,就明白了,汽車也是歐洲人當今的一大麻煩。城市小,古建築多,街道窄,交通混亂日益加劇,“車滿為患”,已成為歐洲眾多古城無力承受之重。

    在羅馬城內,幾乎看不到新樓,每一座矗立的千年建築、廢墟遺址都記錄著深遠浩大的歷史,都是藝術巨匠的手筆,都必須完好地保護,甚至每一塊鋪路的古老磚石都不能動。羅馬除一條環城路外,市內街道都是青石塊砌成的,路窄,單行,小心地繞開幢幢古跡逶迤彎曲,絕無可能伸展肢體。羅馬統統是越古老越好,但汽車不然,講時尚,這個現代工業與科技的産物,擁擠在千年古城的馬車道上,城市交通日趨畸形。羅馬人承認,保護歷史讓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停車場稀缺叫人頭疼。凡是街道都要辟出一側用作停車帶,凡是停車帶,都永遠擺滿了車,一車開走,另一車立即補缺,找車位是一大難。因為沒處停車,我們圍著教廷轉了好幾圈,耽擱了很大工夫。等參觀出來要去另一街餐館吃飯,還得步行,因為車開過去還是沒處放。當然,你順便可以見識駕駛員們倒車位的高超技術,一台車的空,一次性倒進去,前後車距不足一掌厚,還不碰別人的車,這令我們很開眼。汽車小型化是必然的,這是羅馬與北京絕然不同的特色。小得像玩具的新款兩座賓士“Smart”最時髦,駕此車者多是金髮靚女。官員、巨賈也坐小型車,街上幾乎見不到有“屁股”的小轎車。如果看到加長車,那只能是計程車公司租給人家婚慶用的。

    對付城市堵車,政府無奈的解決辦法是:大巴、中型車、外地車禁止入城。市區內到處有監控探頭。我們的導遊笑著自揭老底:他曾經偷開中型麵包進城,以為躲過了警察的眼睛,卻不料一年收到20張罰單,一張75美元,全年被罰一千多元。在羅馬市中心,我們看到停著一串黃顏色警車,司機們稱其“鎖車隊”,與北京的交警拖車有異曲同工之效,專門收拾違章停車,你的車放錯地方,或沒有停車單,警察們嘩就衝過來把車鎖住,罰了錢再開鎖。據説,交通違章罰款是義大利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

    雅典、維也納、巴黎、裏斯本都患此通病。奧地利和法國城市交通管理比較有序,車雖多,但不覺擁堵,人們遵章守紀意識很強。在所有這些城市,有一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車再多開得再快,行人是老大,行人過街,車立即就停,不論是什麼燈。我們在羅馬市中心過馬路時,目睹了這樣一幕:一輛車停下時壓了斑馬線,擦著一個過街的老頭身邊剎住,老頭敲著車窗嘰裏咕嚕罵,司機絕不還嘴。同樣情況下,我們北京的司機也許會伸出頭來對行人叫道:“你活夠啦!”

    摩托的瘋狂與愛琴海的浪漫

    汽車開不動,摩托就大行其道。羅馬的摩托算是比較雅的,開得快剎得也快,駕車者不少是白領,常見穿西裝打領帶,騎摩托為的是堵車時不耽誤上班。最瘋狂的摩托在雅典,無論是數量、速度都可列歐洲之冠。10年前有朋友到希臘,回來就講到摩托的肆無忌憚,印象深刻,如今親歷感覺則更甚之。

    疾馳的摩托在雅典細窄的街上成群結隊,炮彈一樣呼嘯而過,多數摩托巨大,色彩艷麗,載著頭盔武裝的兩人,威風八面地穿行于汽車縫裏,幾乎擦著車皮,汽車司機們不斷被弄得心驚肉跳。雖然沒人帶槍,卻讓人不由得感覺身臨好萊塢槍戰大片中。這著實破壞了雅典古城的深遂凝重感,與衛城山頂雄偉的巴特農神廟的悠遠肅穆形成強烈的反差,令初來這裡尋找古文明的老外們實在不適應。我們同行的一位一過馬路就捂著胸口説,受不了,要得心臟病!交通管理對摩托沒有專門的交規。騎摩託人興起,還會把前輪一節節高抬起來,當街上演雜技,騎手中也有女孩子。這或許恰恰是古希臘神話中戰神的遺風。

    據世界交通組織統計,希臘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多年佔全世界第一,義大利次之。摩托車開得野是一個原因,與地中海半島國家人生性自由散漫、不喜規則更不無關係。義大利的司機都知道,在風景如畫的那不勒斯,很少能見到一輛沒磕碰的完好汽車。而希臘的島國地理環境又是禍患之源。愛琴海上有2000多個大小島嶼,島上沿海山地,風光絕美,環海公路也多險峻。浪漫不羈的希臘人愛喝酒,酒後開車是常事,伯羅奔尼撒半島盛産的葡萄酒,和盛産浪漫的愛琴海都能醉人,醉眼上險路,禍事自然很難杜絕。

    我們驅車沿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薩洛尼科斯海灣高速路前行,路邊不時能看到一種奇異的小建築,類似小佛龕,果皮箱大小,大多修築得很精美,像小小的教堂,哥特式尖頂,精細的藝術雕刻,不少裏面還點著蠟燭。若不是高速路上無處停車,我們會拍了電視片送到《正大綜藝》——“猜猜看這是幹什麼用的?”導遊介紹説,每座小建築都是一位不幸的駕車者翻車去世地點,家人為祭奠亡靈而建,有錢人建得豪華,窮人也有木製的。一路上幾步一座,既美麗動人又觸目驚心。儘管有這樣獨特的警示牌,希臘的交通事故發生率依然不減。

    各式交通工具穿行於時空隧道

    有朋友從歐洲回來説起乘夜火車的感受:車體是尖頭流線型,包箱內有寬敞的客廳,豪華沙發床,新式潔具臥具,一夜睡醒,邊欣賞窗外歐陸平原朝輝裏的美景,邊大嚼送進包箱的豐盛早餐,其樂無比。此番歐洲行,我們也專門乘了一回從米蘭至巴黎的夜火車,但感受截然不同。

    在歷史文化古城米蘭,中央火車站自然也很歷史,是十九世紀初的建築藝術古董,儘管在義大利全境3500多個火車站中,它與羅馬特魯米尼火車站同屬設施最完備的,但看上去卻難覓當代蹤跡。或許米蘭人熱愛的就是這份老舊之美,站內光線昏暗,月臺古樸,不分候車室也沒椅子坐,只有報告車次的電子顯示屏提醒你今夕何年。為省錢,我們在國內預定了最低票價的“簡易硬臥”,但乘的那趟列車之老舊,還是超出想像,似乎只在外國早期黑白電影中見過。拿著票邊找邊生疑,好不容易才敢確認還有第103節車箱!車內每節車箱之間不能穿行,過道細窄,一個人剛能通過。包箱設施簡陋,6個鋪三層,上下間的距離只能躺不能坐,雙側鋪距不到一臂之遙,沒有小茶几,大箱子擱不下,好像潛艇兵艙。別説,這幫在國內乘軟臥的傢夥,此刻感受還頗為新奇,從跨進火車站,到躺在狹小的鋪上聽著車輪轟轟隆隆,就好像正穿越時空隧道進入十八世紀。如今尋找未來容易,體驗時光倒流實屬難得。

    在歐洲帶你尋找古典生活的,還有蹣跚于各座古城的老式有軌電車。比起來,葡萄牙裏斯本的有軌電車之發達也屬歐洲之最。裏斯本是依傍大西洋的山城,從古羅馬時代到十五、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古堡、教堂、紀念塔遍佈城市,老城內沉舊的民房夾著陡坡盤繞的窄街,參差錯落的石臺,路面鋪的青石塊,街旁古老的路燈,古樸中帶著一抹神秘,身披紅紅綠綠廣告的老式電車就在其間慢悠悠地爬上爬下,看上去十分和諧。我們跳上一輛電車,邊聽著叮咚作響的車鈴聲,邊伏窗觀景,兼有解決交通和感受悠遠歷史的雙重收效。當地《葡華報》的朋友告訴我們,到今年8月,裏斯本的有軌電車正好運作了100個年頭。誕生之初,受到一半人的反對,如今因城市建設需要,不得以拆掉很多了,裏斯本人反倒捨不得了。

    即使與古舊難捨難分,大西洋吹來的風依然是21世紀的。同樣在裏斯本街道穿行,專為遊覽觀光的露天大巴就現代感實足,車型都是名牌新款,寬大舒適,坐在車上,身邊是膚色各異衣著簡潔的遊客,頭頂是南歐燦爛的太陽。若不想曬太陽鑽到地下,城市地鐵四通八達。歐洲各城市地鐵大多是上個世紀早期的産物,但似乎是專為今天這個地面交通嚴峻的時代準備的。比北京地鐵先進的一步,是管理不見人,售票檢票自動化。裏斯本地鐵的自動售票機有觸摸式螢幕,彩色按鈕顯示三種選擇:一次的,三次的,一天的,按價塞幾個硬幣,就掉一張票出來,很方便。我們饒有興趣地往裏塞了一堆小面額零蹦,售票機被累著了,一口把錢又都吐了出來。

    歐洲的空中交通是最方便的。各中型以上城市甚至海島都有機場,航班很多,航線靈活,不收“機場建設費”,送行人可以進到辦理登機手續處幫被送者辦妥一切手續再告辭。但各機場效率高低不等。據説羅馬的達文西機場是歐洲最大的國際機場之一,而我們的航班偏降落在羅馬的洽米皮諾,一個小而舊的機場。機場保持著同這座文化名城一樣的古風,取行李的速度猶如閒散的義大利人一樣不緊不慢,我們的最後一個箱子出來,大約等了50分鐘。雅典機場卻是極漂亮,完全21世紀新風格,設施完善服務先進,去年剛剛建成,為了迎接2004年奧運會。從市中心的衛城到機場,50分鐘的路,你卻感覺跨越了數千年的文明。

    中國網 2002年8月26日


以色列:駱駝撞死一家四口
公交先行——紐約市的公共汽車
南非 車燈語言顯文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