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揭開蒙娜麗莎神秘的面紗

東科

    在歐洲的文藝復興史上,一代繪畫巨匠達芬奇給後世留下了一幅現藏于盧浮宮的繪畫巨作——《蒙娜麗莎》。它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是達芬奇早年(1503—1506)為之苦心經營的傳世傑作。正是這個世界繪畫寶庫中的極品給後世留下了幾個世紀都難以解開的謎——蒙娜麗莎那永恒的微笑。

    《蒙娜麗莎》美從何來?

    《蒙娜麗莎》並不大,高77釐米,寬僅53釐米,作于木板之上。按照通常的理解,作品描述的是佛羅倫薩商人佐貢多妻子的半身胸像。達芬奇創作此畫時,在藝術上可謂孜孜以求,他把自己對人像典型的審美理想全部傾注於此。她姿態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可以説是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他那奇特的煙霧狀筆法。他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進行了細緻的刻畫,揭示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給人以豐富的聯想,達到神韻之境。

    如果從其構圖來看也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如果僅看畫的表面,全然不似波提且利那種明快的線條,所見的只是纖細的色彩濃淡畫法。直到近年,在X光攝影這种先進科技的協助下,這個充滿神秘的天才技法才初次為世人所知。原來,達芬奇所用的是以一種灰色松鼠毛製成的極細的筆,蘸上用溶劑沖淡的顏料,一次又一次地反覆使用格列茲畫法,表現出顏色的變化,最後以手指暈染出輪廓,加以潤飾收尾。在X光照片上隱約可見達芬奇的指跡。

    其次,背景的繪法也出人意料。背景像是由各種不同的視點所觀測的合成風景,人物兩旁的湖面,即是寫實畫面中摻進超現實場景最好的例子。達芬奇以暈染法呈現色彩的變化,以透視法烘托繪畫的遠近感,名畫《蒙娜麗莎》所散發的神秘氣息,可説是這位天才駕馭神秘技巧的成就。這種致力於完美的生動人像思想實為人文主義關於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輝體現。

    ■《蒙娜麗莎》她是誰?

    這樣一幅作品,這樣一位人物讓世人整整爭論了500年。有那麼多的人在關注她,在研究她,她是何許人物呢?

    人們所爭論的似乎都是她的微笑,其實,就連畫名也有爭議,除去眾所週知的名字《蒙娜麗莎》外,這幅畫也稱《拉喬康達》。此一標題源自16世紀義大利的美術史學家喬爾吉歐瓦沙利所著的《達芬奇傳》一書,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絕不是畫家自己命的名。根據此一傳記的説法,畫中人物確定是佛羅倫薩貴族弗朗西斯科拉喬康達的妻子艾麗莎貝,如果真的如此,那麼這位謎一般的神秘女子自然就是拉喬康達夫人了,簡稱“拉喬康達”。“麗莎”是艾麗莎貝的昵稱,在昵稱之前冠上“MadamLisa”,因此也就譯為“蒙娜麗莎”。

    但是,對於畫中人物的説法,實際上至今仍無定論。有一説指出,麗莎根本是另一名女性伊莎貝拉德斯物,也有人認為是康士坦斯娃羅絲,還有人認為很可能以一位名叫伊莎貝拉阿拉岡的年輕女子為模特,甚至更有畫中人是男扮女裝的説法;也許這始終會是個謎,伴隨著這位不可思議的女子,在盧浮宮美術館的一角繼續向人們展示那微笑的神秘。

    但是,不論坐在達芬奇面前的究竟是哪一個女人,這幅畫所散發出的,依然是一種無可言喻的深遠意境和一個女人所特有的神秘與風韻。那份微笑一眼望去格外親切優雅,卻又無限冷淡,仿佛完全蔑視我們;時而宛若清純秀麗的少女,忽又搖身變為知解世事,曆盡滄桑而莞爾一笑的成熟婦人……

    ■《蒙娜麗莎》曾被盜

      1911年8月21日,法國盧浮宮閉館清理內務。3個清潔工模樣的人從一間貯藏室走出,來到名畫《蒙娜麗莎》面前,他們熟練地解除了各種裝置,輕鬆地取下畫拿走了。

    《蒙娜麗莎》被盜!一個舉世震驚的爆炸性新聞。儘管有關部門竭力保密,但消息仍不脛而走,傳遍世界。不久,便有至少6名美國每人平均以30萬美元的價格各自買了一幅《蒙娜麗莎》,他們都確信自己買的那幅是真品。

    義大利最偉大的畫家達芬奇留于後世的作品並不多,總共只有15幅左右,其中《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可謂人間繪畫之極品,名畫中的名畫。達芬奇為這麼一幅不大的油畫整整花了4年的寶貴時間。這樣的稀世珍品被盜,當然會震驚世界。

    盜走《蒙娜麗莎》的是以修補古畫為業的肖德隆和專賣贗品的伐爾菲諾。他們買通了曾為《蒙娜麗莎》做陳列櫃的義大利玻璃匠裴路加,並在裴路加參與下盜走了這幅名畫。他們賣了好幾幅假《蒙娜麗莎》。1913年11月,當裴路加企圖把盧浮宮的《蒙娜麗莎》賣給佛羅倫薩一位畫商時被捕,這幅名畫又被送回盧浮宮。

    但是,倫敦藝術鑒定專家普利策博士認為,巴黎盧浮宮的那幅真品也不是真正的蒙娜麗莎畫像。他説,蒙娜麗莎是佛羅倫薩官員佐貢多的第三位夫人。肖像畫成後,達芬奇送了一幅給佐貢多,自己還留下了一幅。後來這幅畫輾轉到了英國,落入普利策博士手中。而盧浮宮那一幅則是達芬奇為佛羅倫薩貴族美第奇的情婦科斯坦莎所畫。這位科斯坦莎與佐貢多夫人十分相像,達芬奇以她為模特兒對自己手中那幅畫進行修改。畫改完後,美第奇已拋棄了科斯坦莎,因而也沒買下這幅肖像畫。達芬奇把這張像帶到了法國。科斯坦莎比蒙娜麗莎年長19歲,所以盧浮宮畫上的婦人也較倫敦畫上的老些。但畫畢竟還是出於大師之手,況且《蒙娜麗莎》也是因盧浮宮所藏,而聞名於世。

    蒙娜麗莎微笑了500年,人們也為她的微笑爭議了500年。她到底在笑什麼呢?對此,現在主要有這麼幾種觀點。

    ■神秘微笑之“蒙娜麗莎身著喪服”説

    蒙娜麗莎毫無綴飾的素凈黑服,發上覆蓋黑色頭紗,説是喪服並不奇怪。根據傳記作家瓦沙利所言,此幅畫的模特兒拉喬康達夫人,在開始繪製這幅畫前,也就是1499年時,其心愛的幼女不幸夭亡;如果《蒙娜麗莎》的模特兒果真是她,穿著喪服請人作畫也就不難理解了。

    根據瓦沙利所寫傳記的記載,達芬奇在作此畫的四年光陰中,令音樂家、名曲家、喜劇家圍繞著模特兒(蒙娜麗莎),使她的心魂永遠處在溫柔的愉悅之中,以驅除她的憂鬱,同時也使她的美貌格外顯露出動人心魄的誘惑。其面容的神秘就包含了音樂的那種“攝魂制魄”的力量。當這種神韻體現在蒙娜麗莎的微笑中時就成了一種讓人難解的神秘。

    ■神秘微笑之“牙病”説

    義大利醫生蘇拉諾認為,蒙娜麗莎有這樣神秘的笑容並不是畫家功力的深厚,更不是蒙娜麗莎本人能憑神秘的微笑來顛倒眾生。身為醫生的蘇拉諾認為,蒙娜麗莎之所以能有這樣迷人的微笑,是因為她有磨牙的習慣。在睡覺時或精神緊張時會不自覺地磨牙,從而使笑容帶有無限的神秘感。

    而英國考古學家又提出另外一種牙病説。這些考古學家編寫了一本有關牙醫學歷史的書。他們説,達芬奇畫《蒙娜麗莎》時很可能以一位名叫伊莎貝拉阿拉岡的年輕女子為模特。據記載,這位妙齡少女相貌嬌美,體態豐盈,特別適合當模特兒。但是,當英國最著名的人類遺骸法醫研究中心———布拉福特大學對伊莎貝拉的頭骨進行分析後發現,伊莎貝拉的牙齒不僅黃黑,而且牙縫很寬。正因為如此,伊莎貝拉在當模特兒和有別人在場時,總不敢咧嘴而笑。

    ■現代化技術手段揭開微笑的面紗

    在不久前,一個借助於現代化技術手段的發現揭開了這個持續了幾個世紀的神秘微笑的面紗。原來,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天才的達芬奇以其出神入化的繪畫技巧所造就的一個視覺假像。

    根據哈佛大學的一位名叫瑪格麗特利文斯通的神經學家的發現,這個著名的微笑在蒙娜麗莎的臉上撲朔迷離、若隱若現,猶如夢一樣飄忽不定。根據視覺系統的工作原理,我們通過兩個獨特的區域來看這個世界,一個中央區域,稱為中央凹。這個區域負責最強烈的視覺刺激,使我們具備看到色彩的能力。而它的週邊區域則負責黑和白、陰影和運動。而人們凝視一副面容時,常常會把大多數時間花在看眼睛上。因此,當一個人的視覺中心集中在蒙娜麗莎的眼睛上時,則精確度較低的週邊視覺則集中在蒙娜麗莎的嘴上。由於週邊視覺對細節不感興趣,它會非常“樂於接受”來自蒙娜麗莎頰骨的陰影。週邊視覺工作時又會使影像更加模糊,這就強化了蒙娜麗莎笑容所涉及的陰影。但是,當欣賞者的眼睛直接轉向蒙娜麗莎的嘴時,他的中心視覺並未看見陰影。所以微笑的效果就不明顯了。利文斯通對蒙娜麗莎像進行了掃描並用電腦對其進行處理,重現圖像但是過濾掉了陰影,這使圖像的每一個細節都很清楚,再看畫時微笑就很難看到了;但是當把陰影再次加強時,微笑就又浮現了出來。

    利文斯通説:“在凝視蒙娜麗莎的嘴時,你將永遠不會看到她的笑容。”蒙娜麗莎的笑容之所以會忽隱忽現,是由於人們的眼光在圍繞她的面容游動。

    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神秘面紗似乎已經被揭開了,但關於神秘的話題是否還會繼續下去恐怕要實踐來檢驗了。不管結果怎麼樣,蒙娜麗莎的微笑將仍是“永恒的微笑”。

    《北京青年報》 2000年12月06日

    

相關新聞

氾濫成災的中國畫技法書

傳統是怎樣衰落的?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