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中長期內將走向上升

    最近,關於中國的新聞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比如去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中日之間關於緊急進口臨時限制的問題和産業空洞化的議論等等。伴隨著這些問題,中國貨幣人民幣的走向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亞洲各國包括日本在內,因受世界性IT業不景氣的巨大影響,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對美元等硬通貨的比價不斷下跌。另一方面,由於人民幣在事實上與美元掛鉤,相對於其他亞洲貨幣,人民幣則不斷增值。在中國的出口和貿易盈餘增長率趨緩的過程中,人民幣是否會貶值?另外,入世對人民幣和匯率有什麼影響呢?

    眼前的問題,先看一下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一般認為,降低外匯比率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像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短期資金流出,一個是出口不景氣造成的人為補救措施。就中國來説,1996年物品的經常交易雖然自由化了,但資本一直受到管制,因資金流出而被迫進行貨幣貶值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從經濟的各項基礎條件來看,貿易收支一直維持盈餘狀態。誠然,2001年1至11月的出口額受世界經濟減速的影響,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只增加了6.3%,比起2000年的27.9%速度要慢,但貿易收支依然保持了203億美元的盈餘。另外,資本收支方面,也因為世人對中國入世的期待感,以直接投資為中心的資本不斷流入。經常交易、資本交易兩方面,人民幣需求旺盛,對美元的交換價不可能下跌。

    而且,近年來的中國出口,雖然工業産品比重上升,但紡織品和日用品等低附加值産品還是佔了近四成的份額。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一般情況下,在價格方面不會因為出口國的價格上升而導致需求減少。另外,由於工業産品原料、零件等依賴進口,人民幣如果貶值,也有可能導致成本上升。

    再從中美關係來看,中國2000年對美貿易盈餘為828億美元,超過了日本的813億美元。作為盈餘國,如果貶值貨幣,有可能引發對美貿易摩擦。

    另一方面,中國的對外債務在2001年6月底達到了1704億美元。這一規模堪與其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匹敵。中國對外債務的絕大部分是中長期債務,如果人民幣貶值,包括返還利息在內,將導致國內企業在返還對外債務時增加負擔。

    從以上幾點來看,可以預測今後當局貶值人民幣的可能性不高。

    那麼,從中長期觀點來看,人民幣匯率將如何發展呢?讓我們從平均購買力價格、投資儲蓄(IS)平衡兩方面來看一下吧。

    平均購買力價格是決定外匯比率的長期理論之一。打個比方,日本國內一個蘋果賣100日元,在美國賣1美元。如果現在外匯比率是1美元=50日元,那麼在美國相當於100日元的2美元就能買到2個蘋果。用美元購買更划算,因而必須降低日元比率,一直調整到1美元=100日元。這時,日元與美元的購買力達到平衡。這就是決定日元美元比率的理論。

    讓我們來看一下根據生産者價格指數測定的平均購買力價格和實際的人民幣美元比率。以1984年為基準,相對於平均購買力價格的實際人民幣匯率在2000年下落了約三分之一。這表明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了。即使以1993年為基準,人民幣貶值的程度也不小。這一事實暗示今後人民幣有可能在中長期內向增值的方向調整。

    再看一下IS平衡論。所謂IS平衡,是指一個國家的儲蓄和投資的差額,大致相當於經常收支的差額。中國現在的儲蓄投資狀況如果能繼續保持下去,經常收支將繼續盈餘,人民幣的實際匯率將上升。

    而且,中國入世後,多數産業的外資限制將放寬。放寬限制將激活國內投資,通過提高實際利率導致匯率上升。由於國內供給能力擴大,實際利率有可能下調,最後的影響有必要打若干折扣,但可以認為人民幣朝增值方向發展。

    無論如何,現在的人民幣處於較低的水準。這種較低的人民幣比率,妨害了國際規模的正當價格競爭。

    如果人民幣繼續維持較低水準,再加上中國人事費低廉,投向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盟諸國的直接投資將全部轉移到中國。新加坡、台灣、南韓在價格競爭中也無法與中國大陸較量。人民幣比率,是亞洲全體的問題。從這一觀點來看,中國的人民幣行情,今後應當逐漸上升。

    

     日本《讀賣新聞》2002年1月14日


朱鎔基:中國會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方針
張燕生:人民幣不會加入貶值競爭
戴相龍否定人民幣升值
國家外管局:不能人為調整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幣值將保持穩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