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治理沙漠化任重道遠

    如今,沙漠正在全中國蔓延。高聳的沙丘現在距離首都北京只有70公里!雖然中央政府已經逐步開始其植樹戰役,但很多人擔心這還不是問題關鍵之所在。

    蘇融西(音譯)站在自家的屋頂上儘量地保持著身體的平衡,他的一隻腳牢牢地踩在傾斜的屋頂上,另一隻腳的整個腳踝都陷在一個巨大的沙丘中——而那些和屋頂一樣高的沙丘已經可以吞沒他的房子和他的祖先們世世代代居住的浪頭溝(音譯)村了。其實,對河北省的那個貧窮的小村子來説,最終被沙丘所吞噬的時間已經不再是模糊不可知的了。沙丘就在眼前,一切都迫在眉睫!而且,對浪頭溝來説,沙丘似乎是不可戰勝的。“我們沒有錢搬家,而且,哪兒會要我們呢?”蘇説,“除了把沙子挖開,看看有沒有效果外,我們沒什麼可做的了。有時候,我做夢夢見沙子沉積得比我挖的還快,沙丘在不斷上漲,卡住了我的脖子……我真害怕在現實生活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沙丘最終將會戰勝我們!”

    蘇和他的鄰居們都是那種典型的靠種地和飼養豬牛馬羊過日子的北方人,但是,自從今年的幾場肆虐的沙塵暴所帶來的沙塵鋪天蓋地地灑落在曾經是一片沃土的豐寧縣境內以後,所有的草地消失了,潮白河也即將乾涸。被沙丘圍困的村民説他們根本不知道沙子是從哪兒來的。真是老天的懲罰?!蘇差不多被沙子掩蓋的房子幾乎已經位於中國不斷蔓延的沙漠的中心,它離首都北京的北面只有170公里。一夜之間,荒蕪的浪頭溝已經變成了一場全國運動(植樹造林)的前沿陣地。

    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沙塵暴襲擊北京後,于5月在這個小村莊裏發表了對沙塵暴的戰鬥宣言。朱鎔基站在蘇的屋頂上,發誓要採取一切緊急的措施和這片不斷被沙丘侵蝕的土地作鬥爭。然後,總理在眾人的簇擁下離開了,從第二個月開始,報紙開始每天報道説,作為防止土地沙漠化的植樹造林活動已經開始。在10月9日召開的中國共産黨十五屆五中全會上,防治沙漠化問題也已經被放在幾乎頭等重要的位置上。朱總理把它稱為“對全民族的一場挑戰”。

    53歲的蘇其實並沒有聽到總理慷慨激昂的講話,也沒有見到總理本人。當時他正在那個寸草不生的山坡上照料他那群饑餓的山羊。他對北京正在發生的一切幾乎一無所知,他甚至沒有去過比豐寧縣城更遠的地方。縣城離他所在村子只有25公里遠,以前坐車只需要40分鐘,而現在,沙丘的阻隔使這段路程需要幾天的時間。當地的築路工人為了迎接朱總理的到來而臨時搶修出一條公路,然而可悲的是,幾個星期以後那條新路又被無情的沙丘吞沒了。

    儘管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國家之一,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27%多,或者説2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被貧脊無用的沙子覆蓋了。(中國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育著佔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科技部下鄉工作組的一個官員説,土地的沙漠化每年給中國造成多達20至30億美元的損失;每年有大約80公里的鐵路和幾十公里的公路被沙丘所阻斷。據估計,約有1.1億的中國人的生活正嚴重地受著土地沙漠化的影響。另據官方報道,每年仍有大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退化成沙漠。

    其實,這一切在中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西元前4世紀,中國著名的哲學家孟子就在其著作中指出了土地沙漠化問題和其一些人為原因,比如説過度砍伐與過度放牧等。但這在當時以及以後相當一段時間內沒有受到國人應有的重視。直至現在,情況越來越糟!參與治理沙漠化問題的專家們雖然在産生沙漠化的原因和沙漠化的最終後果等問題上看法不一,但是他們都無一例外地相信沙漠正在全中國蔓延!從遙遠的戈壁灘而來的沙丘正日益逼近北京,沙丘的快速移動甚至使一些較悲觀的科學家認為北京將會在幾年內為沙丘吞沒!的確,離北京只有70公里的高聳的沙丘群正以每年20至25公里的速度向南快速推進(保守的一些人則認為沙丘的速度為每年5公里)。儘管北京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已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來治理業已沙漠化的土地,但中國在這方面顯然還是有點落伍了。在西北沙漠化最嚴重的地區,每年被沙漠化的土地已經從70年代的1560平方公里上升到90年代的2100至2400平方公里!許多研究環境問題的專家們説,北京看起來更願意號召發動學生們支援的植樹運動,而不是靜下心來認真地著手解決日益複雜的土地沙漠化問題。

    但這是在今年春天幾場強烈的沙塵暴肆虐首都北京之前的事了。對北京這個典型的北方城市來説,沙塵暴不是什麼司空見怪的事。儘管如此,今年的這幾場大的沙塵暴的威力還是讓許多北京人談虎色變。從去年年底開始,大風便一陣強過一陣,風中夾雜的大量沙塵使首都機場被迫關閉,醫院裏也住滿了因沙塵暴而生病、受傷的人們。可以説,沙塵暴的猛烈與大多數人的不滿是同等程度的,甚至一些政府控制的媒體都對一些主管官員表示了不滿。其實,這種強烈的不滿是可以理解的:在本世紀50年代,北京每7年或8年遭受一次沙塵暴襲擊,但是到了70年代,受襲擊的週期縮短到2年到3年;最終到90年代上半期的時候,沙塵暴已經變成每年必遇的問題了。對於日益突出嚴重的這個問題,中央政府展開了其聲勢浩大的全民植樹造林戰役。據《人民日報》報道,在過去的20年中,全國一共栽下300多億棵樹木。然而,今年來勢洶洶的沙塵暴一下子又把人們原存的安全感一掃而空!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問題的嚴重性,不妨去從北京向北去浪頭溝的道路兩旁看一看。剛開始,你會看見點綴在遍野的莊稼與向日葵間的一個個美麗的村莊。在其後的兩個小時的旅程中,映入眼簾的還是一片綠色的、生氣盎然的景象!然而,翻過一個陡峭的山坡之後,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在幾座環繞的山峰之間有一個小村莊,那就是浪頭溝。然而,其周圍的山上寸草不生,呈現出難看的灰黃色。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些山的山坡上“鑲嵌”著如同高速公路一般的“白帶子”,在灰灰的山上,這些“白帶子”顯得特別耀眼。在乘車下往浪頭溝村的途中,所見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原來那些“白帶子”實際上是一些被塗白的石頭,石頭間有一些土壤。土壤中栽著一棵棵小樹苗。但是整個樹莊、整個山上都沒有綠草,沒有表層土壤,沒有大樹,這很明顯地意味著這些小樹苗要存活下來是談何容易!

    在浪頭溝,人們都在談論著新的燃料規定,規定要求每家每戶都要在自家院子裏挖大坑填埋糞便與廢料以製造新的燃料——沼氣。每戶人家根據政府的法令必須至少挖一個坑,用以製造沼氣作燃料,取代以木頭作為主要燃料的地位。根據中國學者寧大通(音譯)的研究,以木頭為燃料是造成中國北方沙漠化日益嚴重的最主要原因(32.4%)。寧同時歸納了其他的一些主要因素,例如過度放牧(30%)和過度開墾(23.3%)。實際上,浪大溝200多個村民沒有一個是對政府的新燃料政策感興趣的,但是最讓他們沮喪的是其他的一些新措施。不但耕作土地需要停止,他們還被告知他們必須不能再飼養任何牲口。“這是我糊口的”,50歲的季國雲(音譯)説,“我們有50到60隻山羊,我們賣羊毛,有時候自家食用。沒有這些山羊,我們一點活頭都沒有了。”季實際上也意識到正是這些山羊吃光了曾經鋪滿山村與山坡的綠草,“但它們比豬或牛好多了!”

    在這個深陷於沙丘之中的村莊附近,事情幾乎都是一樣的。“我以前能種穀子、種玉米、種扁豆或者番茄,或吃或賣,”43歲的張寶觀(音譯)説,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住在浪頭溝附近的一個叫高梁溝(音譯)的村子裏,“現在,我不得不停止種這些東西,雖然政府已經承諾給我提供糧食和錢,但這些都是不夠用的。”

    浪頭溝全村的耕作與放牧就要暫時停止了——沒有人會知道這樣會延續多久!全村的村民都已經被徵召成為中國綠色植樹大軍的新成員。“五年中每天我們都得植樹,”張説,“如果那樣沒用的話,我們還得再植五年,這是他們告訴我們的。”他的鄰居林仁瑞(音譯)認為,既然政府對從根本上治理沙丘毫無辦法,植再多的樹也都是徒勞無益,植樹是不可能再讓這個小山村喚回從前的生機與活力。“我們一點也不想去植樹,我們對政府的計劃毫無興趣——特別是有關牲口的那部分,”林説,“政府讓我們把牲口都賣了,”那麼沙丘呢?“那才是問題關鍵所在”,他説,“而不是山羊。我們問過沙丘怎麼辦的問題,但根本沒人理睬我們。”

    許多在北京的環保學家指出,北京一直忽視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土地與水資源利用、綠洲與森林、沙漠與氣候變化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一位環保學家指出:“政府的對策是不完全的。”然而現在,政府看起來正在這個問題的背後施加影響,誇大了問題的嚴重性,至少有些評論家這麼認為,他們稱之為“過分誇張”。“忽然之間,你所能讀到的都是有關工地沙漠化問題,”一位外國評論家説,“這使你不得不去想一想這到底是不是都是宣傳攻勢,都是用來為了治理環境污染而贏得國外的資金。”但是,這又怎麼能解釋那些沙丘群不斷地從戈壁灘東移,以至最終危脅到首都北京呢?難道這也只是宣傳?“無稽之談”,農業部生態司的一個官員回答道,“現在存在有許多很重要的問題,然而與土地沙漠化有關的每個問題都被誇大了。”他擔心把焦點聚集在土地沙漠化上會拋棄在全盤環保計劃中所需要的“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那些具體計劃包括先植草用以固定、肥沃土壤,然後是種樹。“但是現在每件事都進行得太快了,並且現在沒有一個能駕馭全局的計劃。”

    如果説在中國有一個能看到巨大的氣候和環境變化的地方,那個地方不一定是在放牧人正與農民爭奪日益減少的水資源和肥沃土地的廣闊平原上。相反,它應該是在首都北京西北70公里現在充滿高聳的沙丘的那片地方。在古代的時候,這裡曾經是久負盛名的皇家狩獵勝地,王公大臣們還可以在附近的森林和湖泊邊用餐。而現在,森林早已消失了,附近坐落的一座縣城叫做懷來——如果還有人這麼稱呼的話。即使是在路標上它也被叫做沙城——沙的城市!

    這種殘酷的改變在像柴園(音譯)這樣的小村莊也是相同的。柴園在北京西北約95公里的地方,從那兒到“飛駱駝”沙漠只有幾公里遠。“飛駱駝”的得名是因為一些中國商人用籬笆把這片沙漠圈了起來以供那些希望體驗沙漠感覺的遊人遊玩,而起這樣的名字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這並不是這片沙漠的原名。沙漠遊樂場有沙丘老爺車和翻越沙丘的摩托越野車,還有仿製的蒙古包、駱駝和蒙古馬等。

    現在,在“飛駱駝”沙漠的人比住在龍寶山(音譯)的人還要多,在龍寶山,巨大的流沙群在那裏堆積如山。

    這個800人的村莊建成于1989年,村民們都是作為整個遷居計劃的一部分而從附近的山上搬遷下來的。雖然那些嶄新的紅磚房看起來挺耀眼,但是整個村莊顯得缺少生機與活力。“沒有人有工作,”78歲的張文貴(音譯)説道,“我們種莊稼,種一些水果樹與蔬菜,這就是我們全部的生活。”

    最起碼的是原先的生活還可以耕作。當耕作被朱總理禁止以後,政府官員們不斷地來到這個村莊,授以村民自己根治沙丘的計劃。這些計劃主要包括把附近的沙丘群圈起來以及樹立一個標有“防治土地沙漠化是我國的根本國策”的大標語牌。 “我們沒有水”,張説。那兩口每年都得挖深的井已經最終乾涸了。人們似乎又不得不重新搬家了。與此同時,他們一直在從事的植樹造林活動並沒有得到任何資助與獎勵。“這是一個巨大計劃的一部分”,一個村民説道。他回想起了和當地中國銀行工作人員一起植樹的那一天。他們沒有選擇也沒有退路。“那些官員們來到這裡對每一個人説‘今天你必須植樹’”。

    在全中國的成千上萬個村莊里正上演著同樣的畫面,在那裏,過度的人口增長正意味著過度的開墾造田和灌溉的浪費。然而如果大規模的植樹行動只能算是北京消除土地沙漠化的逐步努力中所取得的一個不大的勝利的話,那麼除了在“飛駱駝”沙漠所進行的觀光活動外,中國對其他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將會是樂觀的。然而現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龍寶山的村民乾渴的時候,沙漠公園裏的工作人員卻忙著用水把沙丘衝低,讓觀光者能夠乘坐雪橇從沙丘頂上滑下來。

    

    《亞洲週刊》2000年10月1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