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網路在中國崛起

    自1996年早期網路向公眾開放以來,中國因特網用戶劇增。官方的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CNNIC)的最新調查顯示,其用戶至2000年6月已達1690萬。這是在1997年後期僅為60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戶數量每半年就翻一番。儘管這種速度並非持續不變,但最保守的估計至2002年也將有3000萬人上網。

    國外權威人士有時會猜測中國網路成長的必然性和在政府控制之外作為資訊來源和聯絡渠道的另一選擇——政治開放可能造成的嚴酷事實。其實網路的成長是絕對能控制的。在中國,政府的努力培育建立了因特網。雖然政府有時高估了自己控制用戶的能力,但局外評論者卻往往低估了中央集中控制進入網路系統的資訊的潛力。

    網路化對一國的經濟命運舉足輕重。最早進入因特網的人們為整個網路的構建營造了雛形:它的價值,它的技術發展水準,它的用途取向,以及網路空間裏能吸引最大資源流量之處。對像中國這樣一個渴望趕上世界經濟強國的國家而言,如果在網路的發展過程中成為最後一名將是致命的。中國的經濟戰略家們已意識到,他們的國家只有加速發展因特網才能避免落伍,因此他們將發展網路作為21世紀早期國家的一項重要經濟戰略。

    這一戰略部署以政府在包括資訊技術和電信聯絡的高科技領域裏20年的投入為基礎。這次投入的兩個重要成果就是安裝了主要商務領域尤其是金融行業的國內網路系統,並使具有競爭力的國內電腦工業發展起來,讓個人電腦深入中小企業和中國城市家庭。

    和美國一樣,中國的因特網開始於一個主要以研究為方向的學術性網路。國際科學交流讓中國的研究工作者對網路的潛力有了初步認識,網路在中國的早期成長應主要歸功於他們的努力。

    因特網在中國蓬勃發展,這不是因為網路向私人開放——正如在美國那樣——而是由於政府為全面資訊化而採取的中心策略,資訊化對於中國將來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都至關重要。在1993年至1996年做出的所有決策帶來了網路系統基礎建設的大潮,這股浪潮主要是由國有的中國電信局掀起的。懷著將網路資訊用於提高經濟效益的願望,同時也清楚地看到網路對高科技部門有著潛在的直接利益,主要領導人開始推行資訊化政策,1994年制定的“三金”計劃使這一政策的實施達到高潮。“金橋”將建起網路化的經濟資訊,“黃金海關”將使國際貿易資訊網路化,“金卡”將使金融資訊網路化。這些工程以眾多的形式展示了網路的經濟價值,其他“黃金”項目紛紛涌現並加入到這一行列。

    如果政府機關、商業部門和個人要對網路資訊進行創新和利用,他們就必須上網。正如因特網給美國帶來衝擊一樣,中國的決策者認定與全球網路相連對總的決策有很大影響,因而中央政府部門制定出關於網際網路的基本規定。儘管政策隨時變動,社會結構重組也經常發生,中國對網路的態度及相關的原則是恒定的: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即致力網路系統建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對服務提供者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應掌握在中國人手中;網上資訊及活動必須符合中國共産黨的限制範圍。這三條原則共同將政府部門的影響滲透到因特網發展的各方各面。

    幾個中央政府機構在因特網政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最重要的當數“資訊産業部”(MII),這是1998年通過電子工業部和郵政電信部合併而成的。較為保守的郵政部門和電信部門共同掌管資訊産業部,這個部目前主要負責引導國家資訊化的方向。

    目前缺乏一部全面的電信法律(今年一段時期內曾有要制定的消息傳出),對因特網的管理條款也是零星出現。資訊産業部目前掌握著網路系統的主幹(包括因特網服務供給系統即ISPS),同時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與國家資訊審批辦公室控制著一些重要刊物。其他機構就與網路系統或書報內容有關的事項也提出了見解。公安部簽發了有關網路安全和護衛電腦網路系統中的“國家秘密”的法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説服政府而成為維護這種安全的一員。網路商業無疑將會吸引大批其他利益集團,所有團體都竭力想從政策中獲取好處。

    

    《當代歷史》2000年9月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