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總裁眼中的中國IT市場

    911恐怖事件的陰霾尚未散去,提防新一輪恐怖主義襲擊的宣告又在西方世界甚囂塵上,炭疽熱病搞得美國上自要害部門,下到平民百姓,人人自危。在這種狀況之下,中國國內呈現出來的那種平靜顯得尤其珍貴。跨國企業紛紛表示希望能夠充分利用中國國內的投資環境,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爭取主動。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儘管面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衰退,應用材料的總裁詹姆士摩根仍然顯得躊躇滿志。作為全球半導體工業的設備製造和服務的領導廠商,該公司的技術已經覆蓋了主流晶片製造工業的絕大部分,實際上其系統已被世界上所有先進的半導體設備所採用。除了美國資訊經濟泡沫破滅所帶來的不快之外,詹姆士摩根沒有任何理由灰心失望。尤其是當應用材料公司正面臨著縱深進入中國市場這一天大的喜訊之時。截止到2005年,應用材料期望將自己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份額翻十番。日前,摩根攜該公司副總裁大衛王(音譯)接受了《遠東經濟評論》編輯米歇爾瓦迪克爾蒂(音譯)等的採訪時,談到了這一宏偉的目標。以下是這次訪談錄的主要內容:

    記者:您對中國資訊工業的發展如何評價?

    摩根: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的資訊産業已經積累了可觀的基礎設備容納力,隨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這個領域所能提供的技術支援的需求還將增加。晶片製造業作為整個資訊工業的關鍵,將會率先反映出市場需求的變化,經過慎重的考慮,我們認為現在擴大對中國的投資是最恰當的舉措。至於人們非常關注的生産力過剩問題,我認為,包括中國資訊工業在內的世界資訊産業都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技術革新。隨著新技術、新原材料以及新工藝的普及,半導體或是晶片市場的巨大潛力將會顯現出來。

    記者:請談談貴公司在中國市場中的經營理念。

    王:最近幾年中,半導體製造工業的市場表現並不出色,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突破口。現在,在一些資訊工業迅速發展的國家和地區,晶片製造業的前景非常樂觀。特別是在中國,預計在今後的三到五年中都不會有經濟下滑的威脅,隨著消費信心的重建和市場規範化程度的提高,將會有更可觀的市場需求。目前,中國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其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相信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多的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基礎設施的完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估計到2005年,我們公司在中國的收入將會超過10億美元,和去年1千萬美元相比,將是一個質的飛躍。

    記者:産品品質是一個企業的生命線,在你們對中國企業出口産品時,是否存在障礙?

    摩根:我們已經説過,中國的半導體以及晶片供需市場還存在技術設施不完善的缺陷,比如缺乏整合的産業鏈,沒有將晶片生産工藝、技術已及生産設備統一起來,但是這種狀況不會持續很久。確切的説,隨著NEC、摩托羅拉、飛利浦等企業的共同參與,將會在中國市場上形成一股整合力,而這種力量將推動中國市場以及中國官方的協調反應,在中國建立一條成熟健全的資訊産業配套生産線。

    記者:您曾説過,“中國將成為未來投資人心目中的安全港”,對於這一説法,請再談談看法。

    摩根:在我們這個行業中,成功的投資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還需要進行非常深入的市場調查和對風險因素的全面評估。過去,我們之所以不願意在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一方面是由於條件的限制,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在中國投資的可靠性懷有疑問。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家政策可信度的不斷增加以及商業機制的完善,我們有理由改變過去的觀念。經過我們公司過去10年的運籌帷幄,再加上世界投資環境的風雲變化,一切都使我們相信,選擇中國作為投資目標,是在新時期中最明智的經營策略。

    記者:您是否認為在911事件發生之後,中國比世界上其他地區都要安全?

    摩根:這是當然。但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企業不同的是,美國的製造商們需要考慮到中美兩國之間微妙的政治關係。不過,這並不會影響我們到中國進行投資的計劃,畢竟,中美兩國領導人都會以謹慎的態度,妥善處理兩國間關係,確保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

    《遠東經濟評論》2001年11月1日


IT精英丟了金飯碗
中國向IT先進國大步邁進
專家預期明年美對IT産品需求將首次大幅下降
大學生就業:首選IT業 最中意城市是上海
IT留人才法寶是高薪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