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快步走向全球化(下)

    內需主導,增長7%

    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實際增長率為7.9%,比年初提出的7%的目標稍稍超過。中國經濟去年擺脫亞洲金融危機的壞影響,在時隔8年之後達到8%的增長率,轉為上升趨勢,這一勢頭今年基本上沒有減弱。

    帶動增長的一個原因,是以公共事業、國有企業設備投資為中心的固定資産投資。政府從1998年開始積極予以財政支援,今年上半年的固定資産投資為11899億元,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增加15.1%。

    另一個原因是個人消費。上半年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7915億元,增加10.3%。

    背景是買房熱所代表的對提高生活水準的強烈慾望。也有政策上的支援,比如4月公務員工資平均增加100元等等。加薪使每年多支出800億元,但這只不過相當於去年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3%。

    來自外國的直接投資,到去年為止的三年間,處於減少停止狀態,今年上半年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5%。作為先行指標的投資協議額繼去年增加50.85%之後,今年上半年又增加了38.2%,實際金額肯定也在增加。

    但是,由於世界性經濟減速,出口增長率放慢。上半年出口額為1245.7億美元,增加8.8%。雖然比其他亞洲各地區要高,但和去年的27.8%相比,速度放慢還是不能否認的。

    去年,時隔兩年後止住下降勢頭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前一年同期=100),上半年雖只上升到101.1,但通貨緊縮趨勢有所緩和。不過,據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603種主要商品中下半年供給平衡的只有103種,500種依然供大於求。家電産品等的降價壓力仍然很大。

    珠江長江三角洲:人才成本魅力

    成為資訊技術(IT)相關産品等世界性生産基地的廣東省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帶和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帶,海外企業的投資蜂擁而入。

    今年1-8月,上海市許可的外資利用工程為1665起,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9%,外資利用額(協議)為50億400萬美元,增加了59%。其中日本企業的投資額最大,比前一年同期增加2.9倍,達到12.33億美元。

    1-8月廣東省外資利用額(實際)也增加了15%,達到91.4億美元。

    在世界經濟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為什麼投向兩地的資金不斷增加呢?這是因為日本、歐美、台灣等地的廠家為尋求成本競爭力高的據點和有潛力的市場,而加速了生産的轉移。

    由於外需不振,兩地區的出口處於減速趨勢中,但“電子機械委託製造的潮流和生産據點轉移等構造變化一帆風順”。

    例如,美國IBM最近指示台灣企業將委託的臺式電腦的主機板生産全部轉移到深圳。據説這家台灣企業在深圳的主機板生産量將增加近七成。IBM還決定把用於電腦的硬碟驅動裝置核心零件的生産從墨西哥全部移到深圳的合資工廠。

    産業聚集,來自全國的人才,作為物流和金融據點的香港和上海的存在,這些都為外資提供了“適合競爭激烈的IT相關器材和電子零件大量生産的低成本、迅速、靈活的生産環境”。

    受美恐怖事件的影響,海外企業投資的勢頭如何發展是個未知數,不過也有看法認為“世界經濟動向越深刻,兩地的投資環境相對越有魅力”。

    北京奧運經濟

    已決定承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北京,奧運經濟如日中天。中央政府和北京市預計在今後7年內總投資2800億元,單這些就能使中國全國的GDP增長率年平均提高0.4個百分點。就北京來説,如果GDP每年提高2-4個百分點,預計將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

    2800億元中,有1800億元是交通、資訊基礎建設等基礎建設費。為整治北京市街道,繼今年竣工的“四環路”之後,“五環路”(總長100公里)將於2003年年底全面開通,此外,還將建設連接作為北京空中門戶的首都國際機場和市內的新地鐵線路。

    北京還將向綠化及抑制大氣污染等投入713億元。預計遊客將進一步增加,服務需求有待提高,來自外國的投資也將走向活躍。雖然不包括在投資計劃中,但要求早日開工北京-上海間(1300公里)的高速鐵路的呼聲可能高漲。

     “西部大開發”扭轉差距

    中國政府著手的“西部大開發”是為了推進發展滯後的內陸地區的基礎建設。這是因為目前有一種危機感:由於北京、上海、廣州等沿海地區城市與內陸農村地區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如果置之不理,就很可能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西部大開發中,中日兩國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領域。”9月14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對以新日本制鐵今井敬會長和松下電器産業森下洋一會長為首的日中經濟協會訪華代表團呼籲積極向西部大開發投資。

    像貴州省、雲南省等作為西部大開發對象的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每人平均GDP約為4200元,不到上海、廣東省等沿海地區的一半。工業生産額只有中國全體的11.8%,外資利用額為4.6%。

    為打破這種狀況,中國政府最重視的是內陸地區的大規模基礎建設。代表性工程之一——青藏鐵路,連接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長達1118公里。據説大部分路線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一年中有600公里的路面上凍。

    把位於中國西部塔裏木盆地的天然氣輸送到能源需求旺盛的上海的“西氣東輸”工程,也預計于年內啟動。天然氣管道總長4200公里。預計總投資額達1200億元。這項工程對下調佔中國能源供給約70%的煤炭的比率也是不可欠缺的。

    在水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進行發電、將電力供給沿海地區的“西電東送”工程,預計也將投入總額1000億元。

    僅這些大規模工程,西部大開發在今後10年內就需要1萬億元以上的資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如推薦BOT方式,允許外資建設運營基礎建設,收回投資後將設施轉讓。

    西部大開發還有其戰略性目的,通過增加9億人口的農村地區的收入帶動潛在的增長能力。

    今年上半年,中國相繼出現因庫存積壓而導致赤字的電視生産廠家。庫存積壓的原因在於,家電産品普及率低、潛在需要量大的農村地區購買力上升遲鈍,未能像廠家期望的那樣擴大國內的新需求。

    利潤難以保證的工程大多雷聲大、雨點小地收場,西部大開發也免不了這樣的憂慮,可以説,它是今後5年內以年平均7%增長率為目標的第10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的關鍵所在。

    

    《日本經濟新聞》2001年10月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