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的經濟特區之路

    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被稱作中國的自由和改革“試驗田”的中國經濟開發區將何去何從?

    權威人士相信,經濟特區將對自己重新進行定位,在加入國際競爭中發揮領導作用,努力推動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儘管世界貿易組織法律規定的“國家對待原則”將迫使中國政府逐步廢除給予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經濟專家們認為,依靠它們在過去的十幾年裏積累的全面的實力,這些以前的先行者仍能和其他地區一起發展,使中國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裏成為全球的製造業中心。

    “雖然經濟特區只佔中國全部領土的不到十萬分之五,它們的工業産值卻佔到了這個國家全部産出的2%還要多。”中國對外經濟貿易部副部長馬秀紅説,“對於這些經濟開發區來説,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尋求新發展的大好機遇。”

    從1984年到2000年,中國國務院批准的經濟開發區大約有43個。作為最先打破計劃經濟枷鎖的這些“特別區域”,一方面是不斷創新的管理系統,另一方面是國家通過的優先政策,使它們成為這個國家經濟增長和持續繁榮的支柱。

    對外經濟和貿易合作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在2001年的上半年,這些經濟特區和經濟帶共吸引了286.5億美元的外國資金,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56.22%,是全國平均水準的一倍多。它們的全部工業産出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9.98%,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15.88個百分點。

    目前,許多經濟特區實現了高新科技的突破,對工業結構進行了更快的升級。去年,僅僅是資訊産業部就實現了1萬億人民幣的産值和大約3000億元的附加值。

    經濟專家指出,經濟特區正在重塑自我,使自己成為這個國家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的先行者。“現在,發達國家正開始把它們的高科技和知識密集型製造産業轉移到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來。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範圍內,經濟發展區成為了工業轉移最熱的地方。”中國的一位經濟學家張延生(音譯)説。

    據報道,許多跨國企業一直以來都在中國的經濟特區裏建立自己的公司。SEW Eurodrive(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Mek Tianseng説,中國的投資大環境比人們能夠想像得還要好。去年,他的公司把亞洲和太平洋市場的生産基地設在了天津經濟開發區。

    最早接觸市場經濟和最先遵循國際慣例的實踐,這些經濟區不但為有相對其他地方更好的管理體系,還以有更成熟的技術設備而自豪。一位分析家相信,把它們作為加入世界經濟競爭的先鋒將給中國帶來有價值的經驗,從總體上説可以將增強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在全世界的競爭力。

    “經濟特區未來的任務不再是吸引外國資本,也不是賺取外匯。它們需要發揮它們既有的區域競爭優勢,使更多的中國企業遵守國際規則。同樣,他們需要推進技術革新和各個部門的工業升級,幫助那些有能力在全球發展的國內公司迅速成長。”張延生説。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張曙光的看法,隨著相對的比較優勢從政策優惠轉向特區自身創造的全面商業環境,中國經濟特區的未來關鍵取決於它們能否在遵守國際慣例,建立現代的第三産業和實現第三産業和第二産業之間的相互促進這三個重要的問題上有所作為。

    在未來五年裏,大多數經濟特區將把如微電子和生物工程這樣的高新技術産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據報道,它們將會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上。隨著更多的經濟開發區開始發展它們的服務産業,中國東北的大連經濟開發區已經吸引了22個外國金融機構,它們提供了10多億元的啟動資金。有消息説,中國今年準備在中部和西部建立更多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這將使中國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達到48個。

    “經濟開發區的強大活力可以持續幾十年,也許不會少於四十到五十年。”中國經濟開發區協會主席趙雲棟(音譯)説。

    《亞洲時報》2001年9月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