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北京:冷靜待捷報

    2008年夏季奧運會舉辦地將於13日在國際奧會(IOC)總會(莫斯科)上由IOC委員通過投票方式決定。事關國家威信、再度挑戰的中國之夢——北京申奧——能否實現將成為會議的焦點。

    江澤民主席就任不久的1993年9月的IOC總會。在決定2000年夏季奧運會舉辦地的投票上,北京僅以2票之差敗北。這段苦澀的經歷已過去8年了。此次再度挑戰,在13日決定舉辦地之前,北京市民間對申辦成功的自信正悄悄擴散,以一種較為冷靜的態度等待捷報傳來。

    這次,北京自1999年春成為候選城市之後,便一直竭力宣傳在這個擁有12.6億人口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舉辦奧運會所具有的歷史性意義。和1993年相比,現在中國的國民生産總值(GDP)為當時的2.5倍。面向國際社會的窗口——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于1999年建成了新機場中心大樓,繁華商業街“王府井”上現代商廈鱗次櫛比。經濟的發展是國民自信的源泉。

    “現在和當時情況不一樣。社會的自由和開放程度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東京和漢城因為奧運會實現了現代化,下一個就是北京。”説這番話的是原公務員姚富章(61歲)。而因高速增長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年輕人也同樣樂觀。女學生丁釘説道:“1993年我遺憾得哭了。這次也不應該是發達國家的巴黎、多倫多,而應該給發展中國家中國一次機會。”

    “北京申奧”給國民帶來了將來成為經濟大國的夢想,是滿足其愛國心的絕好“良機”。但另一方面,國內媒體的報道卻比較平淡,可能是因為有“心浮氣躁、確信成功的1993年”的教訓吧。

    中國現在很重視歐美等海外對華輿論的動向。環境及人權問題的負面影響令人擔心。

    對江澤民政權來説,申奧關係到威信的提高,不允許有第二次申辦失敗。4月在南中國海發生中美飛機相撞事件後,中國之所以以克制的態度開展對美外交,“北京申奧”是其理由之一。

    申辦成功還關係到恢復對迎來建黨80週年的中國共産黨的向心力,而此次成功也是為黨的接班人所作的國際協調外交,支援經濟改革開放路線。同時還具有左右21世紀初期中國政治動向的意義,引起了國內外的矚目。

    決定成功與否的2日後,即7月15日,江澤民將出訪俄羅斯,締結善鄰友好合作條約。雖説“和奧運會沒關係”,但只要申辦成功,就將成為江主席大放光彩的舞臺。

    “眾望所歸”是北京

    距離決定舉辦地還有2周的時間,IOC內部也流傳著對北京有利的消息。據説除了IOC主席薩馬蘭奇的支援之外,美國布希政權也表明瞭中立的立場,這使北京在委員們的心理層面上處於有利的地位。

    與北京順利開展申辦活動相反,巴黎、多倫多都各有嚴重的“失分”。巴黎一向被認為具有鞏固的支援,但申辦委員長比比埃爾因自家相關企業的金錢問題被叫至警察局問話,使申辦活動蒙受重大打擊。多倫多也因為市長為申辦活動訪問肯亞的蒙巴薩時,“當眼前浮現土著居民在周圍跳舞的場面時,感覺像被裝進了熱水壺”,發表了這句對非洲帶有誣衊性的詼諧言辭而受到指責。

    據説,薩馬蘭奇主席希望在自己任期將滿的此次莫斯科總會上使中國首次取得奧運會舉辦權,然後光榮引退。他曾經勸説北京再度挑戰。

    下任主席候補人選也擔心對自己競選主席帶來負面影響,並不表態支援某一特定城市。不過,前副主席迪克帕翁德(加拿大)説,“如果由北京舉辦,將會給中國的人權、環境、社會資本改善帶來極好的影響,其利益是不可估量的。”

    不過,歷史上也有過在舉辦地選舉投票一週前事態突變的事例。像最近的2000年雪梨、2004年雅典、2006年都靈(冬季),都是投票前被視為第二候選的城市,卻最終獲得了舉辦權。中國能打破這個怪圈嗎?

    

    日本《讀賣新聞》2001年7月3日

    

相關新聞

北京申奧倒計時100天

奧委會評估團:北京申奧工作積極有效

西方專家評5城申奧形勢

北京申奧候選順利過關 明年七月再迎大考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