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回國創業掀浪潮

    過去,中國大部分在國外學習多年的留學生,即使完成了學業,仍然在那裏尋找發展的機會。如今不同了,中國的大批留學生毅然返回了生他養他的故鄉,並找到了致富的機會。

    上海律師英拓在他出生的城市裏遭遇了文化差異的強烈衝擊,他對自己狹窄的新家感到困擾。

    那真是難以置信:英拓花了14年的時間在美國學習並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他清楚地知道,一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人,對他們在家鄉難以施展才華深感焦慮,從而毅然地走向了國外,然而現在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數的跨國公司和私人企業像雨後春筍似的崛起,中國這塊土地到處充滿了機遇。

    像英拓這樣長期漂泊在外的祖國的兒子將要回家了,並想在現代化經濟社會裏成為一位評論家,他説:“我從事智慧財産權的法律工作,在我的公司裏中國人不少於五人。”

    他的新老闆亞裏克斯蔡,本身就是一個回國者並創辦了北淩律師事務所。一位法律老闆説他們在中國工作比在任何地方更能得心應手,“在這個國家,你正是成千上萬的律師中的一員。如果我們回到中國,憑我們豐富的經歷,我們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姣姣者”,亞裏克斯蔡説。他認為,中國也會給予他們許多機遇的,因為公司正準備今年在美國開辦辦事處,協助吸引外國的資金,使中國企業更容易涉足外國貿易。

    像英拓和亞裏克斯蔡這些留學人員正是70年代末中國經濟開始復蘇時而被允許出國的一批留學者。十年的政治動亂使中國嚴重缺乏適應新經濟發展的人才,像律師、會計師以及其他專業專家卻非常匱乏。

    那時候,中國留學人員不願意回國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企業老闆對於他們的才智沒有認識到,還有大陸的薪水只及西方工資標準的一小部分。

    但最近幾年國內卻發生了巨變,回國的浪潮像洪水一樣兇猛,許多已在國外買了房子或領了綠卡的人也毅然捲入了回國的浪潮。隨著網際網路革命的到來,私人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從而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經濟體制,培養了市場和技術專家。目前一個人才市場正方興未艾,如果回國者不喜歡目前所從事的工作,那麼他們可以跳槽到新的崗位。

    回國的人越多,需求也就越多。人才流動鼓舞了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擴大經營,從而也加強了國際人才的培養。“資金緊跟著管理”,北京基礎投資公司的傑克波卡斯最近在上海的一次討論會上説,“重點應放在30至50歲的中國新型人才身上,他們已向世界證明了這一點。”

    留學生把大量的知識從西方帶回國來,使國內的人們能更好地提高所缺少的專業能力。例如,北淩律師事務所協助舉辦研究班以便在中美律師和法官之間進行專業性的交流。“中國的辯護律師是非常出色的”,英拓説,“一個法律公司就像一個企業,他們要經歷相當長的路程。”

    但是,究竟是什麼吸引了那些專業人才回來呢?有些人説,他們在海外經過奮鬥已基本過上了穩定的生活,但總覺得缺少挑戰,使人頹廢。“在這個國家我覺得平淡無味”,朱小兵説。她曾在美國學習會計專業,學成之後很快回到了中國並成了KPMG上海辦事處的財務經理。“在這裡,我覺得充滿了挑戰,我之所以回到中國工作是因為這裡更使我振奮。”朱小兵還有一個私人難題,她的丈夫,一位房地産代理商仍住在西雅圖,她帶著一對19個月的雙胞胎在上海購買了一套房子。“我想讓我的孩子從小接受中國的教育”,她説。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她可能就會全部搬回來。

    孩子在哪接受教育是唯一最難決定的問題,它是家庭分離的導火索。亞裏克斯蔡律師説,去年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回到了美國,這樣孩子們才能上美國的學校。“現在我每月飛回一次”,他説。

    “大多數的妻子都想呆在美國”,彼爾古説,“在那裏我聽説過一件事,丈夫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工作回到美國,因為他的妻子給他下了最後通牒。”

    雖然那是一個難度很大的統計學概念,但政府的統計數字已顯示出學成回國的浪潮日益

    高漲,從1990年的1600人到1998年的7400人。北京的外交官認為,20萬留學生中的四分之一是在1978年後出國的,現在已經陸續返回,在中國的某些地區4個人中大約就有1個人是留學歸來的,兩年前也許只有10%。朱小兵説,較發達地區跨國企業越來越多,而這些跨國公司又非常需要這些人才,需要他們擔當市場行銷和企劃的職位。“我們或許已經從外面吸引了100名回國留學生”,摩托羅拉的一位副總裁彼爾威肯豪恩説。摩托羅拉已經在中國投資了1億美元,對中國人來説,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

    彼爾威肯豪恩接著説:“中國的國有企業面臨著外國公司的衝擊,必須嘗試學習新的技術,而且還應儘量聘請新的回國人才。”大多數的回國者更喜歡在年輕的私人企業工作。

    彭澤亮(音譯)曾到一個國有英特網公司應聘,但最終卻選擇了到一個剛剛崛起的北京私營企業工作。在許多國有企業裏,“當你參加例會時,當領導沒有到場時,任何人都是不會坐下的”,她説,“會議上總是老生常談,沒有新意。”

    29歲的彭澤亮在美國度過了7年的光陰,曾在新聞系和電影製作方面取得了相應的職稱。她在1999年5月回國前曾在一家影片公司和雅虎公司工作,回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男友。她現在是好萬科學技術情報公司的一名有職有權的電影製作人,並建立了私人社區網頁,由她指導設計和選擇內容。她説:“我現在真正地把學校學到的東西運用到了新聞報道方面上了。”

    當“好萬”的外國管理層和當地職員彼此之間出現分歧時,她那多種文化的經歷也起到了調解的作用。“中國職員根本不能理解這種文化差異”,她説,“在矽谷,我的同室夥伴在我們樓裏創辦了一個公司,他們在我們的舊沙發上面試市場行銷員。”的確,大多數中國網際網路的崛起都是回國者創辦的。

    對彭澤亮來説,呆在美國就意味著她永遠是一個外來者,她當然不喜歡這樣了,顧先生及他的同仁們也不喜歡這樣。他説:“在這裡,你能很容易地建立起一個網站。在美國,移民主要生活在中國人的社區裏,他們不屬於主流。”

    “在中國,你會覺得你是舉足輕重的”,嘉代弗來米的首席代理人瑪格爾路説,“在美國,對於中國移民來説永遠有一塊玻璃的天花板。”

    

    《遠東經濟評論》2000年6月15日

    

相關新聞

李嵐清會見“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回國(來華)創業成果報告會”全體代表

郭東坡高度評價海外學子回國創業

我國將迎來一個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熱潮

我國每年將吸引萬名留學生回國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