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入世衝擊(下)

    中國入世引起多方面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無論是電信服務還是電信商品,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電信市場。並且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尋呼機和行動電話市場。

    中國的電信設備製造業已經吸引了大量的外來投資,相信在中國入世後,該項投資還將繼續增長。中國也有意成為多種電信商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很多美國及世界各地的大型電信業製造公司如摩托羅拉、愛立信、西門子等已經紛紛搶佔中國市場,並在中國大規模投資。

    摩托羅拉在天津的一個投資達19億美元的晶片製造廠已經處在建設之中,而在此之前,摩托羅拉已經在天津擁有了一個生産電話、尋呼機及其他相關商品的大型工廠。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也在瞬間興起了一批小型電信業製造工廠,它們在中國市場內與上述外資企業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並享受中國資訊工業部給予它們的一定的照顧措施。入世之後,中國政府將必須為所有市場成員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場所,無論投資者來自國內還是國外。

     控制與競爭

    中國入世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中國電信及網際網路市場的開放,這使得國外投資者可以投入到中國市場的公平競爭之中。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之後,中國將必須遵守與世貿組織相關的國際“基礎電信協定”。該協定確立了對世界網路公司及通信公司的基礎規定,以促進電信服務業在競爭中健康發展。

    健康的競爭環境需要一個相對獨立的管理機構,而中國現在的管理機構——資訊産業部則明顯不夠成熟。該機構實際上同時兼有市場管理者及參與者的雙重職能,這有點類似于日本現有的管理機構——NTT,NTT現在已經成為日本與世貿組織其他成員國間摩擦的一個根源。

    在中國,資訊産業部控制著三個中國國內最大的電信公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其中,中國電信掌握著中國國內近90%的有線通信服務及83%的網際網路連接服務。而中國移動掌握著中國國內近90%的行動通訊服務。中國的行動電話用戶數量已達到近7000萬戶,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並且很有可能迅速超過美國而一躍成為世界第一。中國聯通掌握了一部分的有線通信及資訊提供服務,但是原則上,它正積極擴展自己在中國國內的行動通訊服務。

    加入前的輝煌與加入後的落魄?

    簡單來説,中國與美國及歐盟的談判結果是中國大幅度降低自己國內在通信器材及配件商品上的進口關稅(直到3%)。

    同時,在3到6年之後,國外公司將可以控制中國國內近50%的提供網際網路、電子信箱、電子聲音信件、線上資訊、資料修復、尋呼及傳真等服務的公司,以及49%的提供有線通信和行動通訊服務的公司。

    這些條款是極其重要的。它關係到國外公司是否能成功地大規模購買中國現有的三個最大的電信公司的股份,以及國外公司是否願意這樣做。

    世貿組織的條款並不要求國內的公司必須將自己的股份出售給國外公司。然而,對中國來説,要求加大資産私有化程度的財政壓力是相當大的,而這種壓力又是隨時間的推移而增長的。

    無論如何,國外公司應該有權在自願的原則下發展與中國新舊公司的合作關係,及進入中國的電信服務業市場。這實際上便使中國無法再保持中國電信及中國行動通訊當前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壟斷地位。

    中國電信業涉及到的投資額是巨大的。世界最大的行動通訊服務公司——沃達豐公司最近已經以25億美元購買了中國行動通訊公司2%的股權。

    如果這一價格準確反映了中國行動通訊股份的市場價值的話,那麼中國行動通訊的全部市場資本將是1250億美元。這將使其成為除日本外亞洲最有實力的通信公司。毫無疑問,這僅僅是我們所能見到的中國電信業與世界接軌的開始,這種接軌包括技術上的、經濟上的,也包括金融上的。

     金融服務業的大檢驗

    或許中國入世最引人注目的焦點還是集中于中國的金融業——整個經濟的神經中樞。中國已經承諾儘快開放自己的金融市場。國外銀行將在兩年後將被允許與中國國內公司性質的金融消費者進行地區性的通貨交易,在五年後將被允許在任何地方與任何金融消費者包括個體存款者在內進行交易。這樣,國外銀行便與中國的國內銀行取得了同等地位。

    應該説,中國當今的幾個國有商業銀行的金融狀況都不是十分好,在此前提下,該條款顯得更加重要。中國如果不能成功地達到世貿組織對金融業的要求的話,也就當然意味著其他相關調整的失敗。其他産業的成功調整也並不能代替金融業上的成功。金融改革的艱巨性並不亞於與大力神的較量。

    為了使四個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共佔有中國金融總資産的75%)做好入世的準備,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將大量的不良貸款從銀行移至國有資産管理公司。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政府將承擔國有銀行的全部或部分對不良貸款的承擔權。

    壞債去了哪?

    通過國有資産管理公司,中國政府正以國庫的財力幫助解決國有銀行的貸款問題。當國有資産管理公司的財力無法獲取足夠的不良貸款時,中國政府便會給予財政上的支援,這些用於支援的錢或來自於稅收,或來自於國有資産的出售。

    相當於1500億美元的不良貸款(也相當於中國國民生産總值的15%)已經被轉移到了國有資産管理公司。沒有人知道要掃清國有銀行的貸款損失究竟需要多少錢。

    中國中央銀行最近一次的評估指出,不良貸款的總額約為2700億美元,相當於國民生産總值的近30%。

    為入世做好金融業上的準備對中國來説並不輕鬆,為此滑坡的出現也在所難免。只有國有銀行的貸款損失從此後可以做到清楚管理,掃除這些貸款損失的舉動才會有意義。

    但是,這一切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達到上述目標就意味著不再向某些瀕臨破産的國有企業提供新的貸款。然而,由於就業率的保持等方面的原因,中國政府又不得不維持這些瀕臨破産的國有企業的生存。

    整頓國有銀行並使它們做好在中國入世後與國外銀行進行激烈競爭的準備,將帶來很多派生的政治及社會影響。這些影響將在整個經濟中得到體現。

    對中國政府的建議

    筆者認為,對中國來説,一個可以使金融改革變得更加簡單的方法是,把現有的四個國有銀行分成多數量的較小型的地區性單位。這些地區性單位可以在開始時完全由中央總部控制,並以不同的速度向改革目標進發。

    沿海城市的較為先進的單位將首先感覺到競爭的到來,那裏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所以它們可以比之其他地區的單位更早地得到獨立經營的權力。除此之外,它們部分的股權還可以通過已建立起的分支網路,出售給有意加入中國金融市場的國外金融機構。

    一旦各個單位的貸款損失得到徹底清除,多餘的分支被關閉,勝任的管理者被錄用,這些銀行的特殊價值將是極其可觀的。

    實際上,談判達成的入世協議中規定,中國四個國有銀行要在2到5年內徹底改革及再資本化,這將有可能超出中國政府的控制範圍。

    根據世貿組織條款進行的金融業的全面改革,也將對中國現有的微觀經濟管理體系産生巨大的影響。中國將不得不在開放匯率上比計劃中走得更遠,同時也不得不比計劃中更進一步地增強貨幣的兌換能力。中國在上述兩方面都處在正確的發展方向上,但如果要想如期達到世貿組織的要求,中國還需加快發展步伐。

     農業

    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農産品生産國。不斷增長的中國與北美的農産品貿易還有著長期而巨大的發展潛力,這有利於利用各地不同的地理優勢而取長補短,互惠互利。

    農業對中國的重要性體現在多種方面,包括食物供給保障、農村地區就業率、農村人口收入及北方農田的用水短缺問題等等。

    根據世貿組織的加盟條款及中美在1999年4月于華盛頓簽訂的“農業合作協定”,中國必須在今後的幾年中:大幅度降低農産品的進口關稅;降低對美國太平洋西岸的北部七州的小麥及對美國蔗屬作物的進口限制;允許國外公司向中國出口或進口農業設備及産品;取消對國內農産品出口的補助;承認美國醫藥管理協會及食品安全檢測協會對肉類及家禽類商品的認證。這些條款將徹底改變中國在農業上“自給自足”的傳統觀念。從歷史觀的角度出發,這將是一次哲學及政治上的突破。

    對中國來説,協議中規定的國內政策改變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而且這也將引起中國農村地區的社會變化,尤其是穀物種植比重高於水稻的北方地區。考慮到對世界穀物農産品市場的無限制參與及不斷增加的進口需求,加重對蔬菜、水果及家禽養殖的投入會使中國大有收益。

    種植品種結構上的變化,——由低級的穀物種植轉為其他較高價值農産品的種植,將不僅可以極大地促進農業人口收入及農村就業率的增長,而且有助於緩解北方地區環境問題的壓力,尤其是灌溉用水的短缺。如果不斷增加的蔬菜、水果、肉類及魚類農産品的出口彌補了穀物農産品出口上的損失的話,這又極大地有助於增強中國財政的收支平衡。

    同樣,中國農業的這種結構性轉變還有利於美國和加拿大——兩個世界上的穀物農産品出口大國,兩國的穀物種植將得到充分的發展,而兩國在土地及水資源的使用上並未出現任何問題。

     結論

    毫無疑問,入世會使中國各種商品的進口大大增長;但這並不意味著出口的下降,相反這會促進出口的增長,除非在美國及全球出現經濟蕭條。

    既然中國已經在過去的5年內維持了與世界其他地區貿易上的順差,並且擁有了一定的國際積累,那麼,中國總的貿易平衡的暫時削弱並不會導致危機。從收支平衡的角度來看,中國將完全可以駕馭今後幾年中有可能出現的經濟風暴。

    也許最壞的預計莫過於中國的入世正好趕上世界經濟的衰退。那樣的話,由於世界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的影響,中國的入世調整將變得更加困難。

    總的來説,中國似乎已經為入世做好了承擔任何風險及義務的準備。實際上,雖然風險就在眼前,但是毋庸置疑,中國加入世界貿易大家庭不僅大大有利於中國自身,而且有利於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

    

    美國《中國線上》2001年1月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