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入世衝擊(上)

    大部分有關中國入世的爭論都集中于該事件對美國的影響上,比如,就業率與雙邊貿易差額。但是,入世對中國的國內經濟也將産生巨大的影響。

    二十年前,恐怕沒有人會想到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的開始會在世界排名中成為第七位經濟大國及第八位貿易大國。如果將歐盟看作是一個貿易實體的話,中國便會排在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而名列第四。中國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改變著世界經濟格局,這恐怕是很多政治家所未能料到的。以現在的市場交易率來看,中國經濟已經超過了俄羅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三國經濟總和。同時,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的經濟最強者,並且超過其後的第二位——巴西——三十個百分點。在今後的幾十年裏,中國的經濟排名還很有可能持續提升。

    在很早以前,中國就有加入世界經濟大家庭的願望。1984年,它成為了世界關貿總協定組織的觀察員,並在1986年成為了該組織的正式成員。它曾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了“烏拉圭回合”談判,該談判也最終促成了世界貿易組織在1995年1月1日的建立。

    中國入世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考慮到世貿組織的規則,這將會是中國第一次將它的經濟改革日程部分地置於國際的監察之下,並要面對有可能發生的國際經濟制裁。這一切都將是主權國家間的自由談判所帶來的結果。

    中國入世將會給全世界提過一個有趣的範例,這個範例表明在市場全球化的衝擊下,一個主權國家的國內經濟怎樣與國際經濟完成那場不可避免的融合。

    去年五月在美國國會進行的那場投票,不失時機地消除了國際法(世貿組織條約規定其內部成員彼此間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與美國國內法(1973年的傑克遜—范尼克修正案)間的矛盾,取消國會每年的討論而給予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

    拒絕給予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並不能將中國拒於世貿組織大門之外,反而會使中國有權根據世貿組織協定中的規則,將美國排除在中美間各項協定之外,這些協定是兩國間經過十三年的艱苦談判而達成的有關貿易問題及投資問題的妥協。

    此外,中國入世將使得國際經濟規則得到進一步普及。入世後,為了和國際接軌,中國政府將不得不調整其部分國內政策及法規。

     中國緣何願入世

    即使不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也可以在經濟上有出色表現;那麼,為什麼中國對“入世”如此熱心呢?再考慮到為了入世中國對美國及歐盟所做出的妥協,上述問題變得更加讓人難以捉摸。

    中國入世將會使得中國面臨巨大的難題及痛苦的調整,而美國及其他主要成員國卻可以基本上保持現狀,不做任何改變。

    有些人認為中國入世的額外代價並不是十分地高,因為它已經成功地獨自進行了很多方面的改革以維持現代化進程以及高增長率。儘管這種説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是過於片面。實際上,中國在國際經濟及外交中一直以追求理智的目標著稱。

     入世,中國大有所得

    入世可以給中國帶來的好處實際上相當可觀。中國一直提倡多邊交往,它認為這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歷史上中國熱心於加入聯合國、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國組織。簡單地説,入世將有利於中國削弱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多邊關係。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時,中國是多個國際組織的創始國之一,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及關貿總協定組織。1949年,中國對這些組織的代表權被國民黨帶到了中國的台灣。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鄧小平在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此後世貿組織的代表權問題很自然地成了解放經濟過程中的一塊絆腳石。中國的內部經濟改革已經走到了必須與外部改革相聯繫的階段,曾是彼此分立、相互平行的內部改革與外部改革現在融合成同一整體。

    為了解決國內的就業問題,中國必須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保持高速高效的經濟增長。在這一點上,入世對中國大有裨益。首先,入世可以促進中國的國內改革;其次,入世可以增強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這些投資者在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談得上是“舉足輕重”。

    入世將給中國必需的國內經濟調整提供合法性以及相符合的基礎結構和發展日程表。入世還將幫助中國的領導政權掃除舊的阻礙發展的政策,實行機構改革,以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強有力的領導地位。

    MFA(multi-fiber Arrangement)多國紡織品協定(中國為締結者之一)將於2005年到期。屆時,如果中國還不是世貿組織的成員,那麼,它將嚴重地威脅到中國紡織品的出口狀況。

    另外,儘管中國並未直接提出這個考慮或是目的,但相信在中國領導人眼中,入世會有利於與台灣實現和平統一。台灣一直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貿易、旅行及投資等領域的廣泛限制,這雖然與世貿組織的條規不符,但卻有助於使台灣自身不至於在經濟上過分依賴中國大陸。但是,當中國與台灣(以中國台灣身份)同為世貿組織成員時,兩者將必須減少彼此間的貿易限制,這將為兩者的統一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勢頭。

     中國入世各就各位了嗎?

    答案相當明顯,中國已經為入世做好一切準備。

    但是,完全達到雙邊及多邊入世協議中的要求,中國還需要五到六年的努力。在談判中達成的協議要求中國進行一場難以應付的調整。所有的這些雙邊協議將被整理為一個多變的協議,這一切都將發生在正在進行的日內瓦談判上。

    對中國入世資格的討論大大超出了對以前任何新加盟國的評定,這是因為中國的入世將為以後其他申請國(超過30個)的加入創造一個基調,這些後來者中還包括俄羅斯。

    一旦協定得到全面實施,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放性發展中國家,這將體現在其國內外貿易及外來投資上。尤其對於國外投資來説,不僅包括製造業上的投資,而且包括一些重要的服務性行業上的投資,比如電信、銀行、保險、娛樂業及職業仲介等。

    但是,在這種條件下,中國也將面臨兩個重大的挑戰:

    第一,在實現所有入世條件的過程中,中國將會使得經濟轉變速度及失業率大大超過國內的承受底限,從而有可能引起國內形勢的混亂。

    第二,為了維持國內經濟的穩定,中國將延緩部分改革的實施,而無法按期完成談判中達成的要求。這將不可避免地與其他成員國産生矛盾。

     特殊保護及反傾銷法

    下面這一點算得上是入世對中國的第三個挑戰。

    在美國與中國的雙邊談判中,民族經濟保護及商品傾銷現象是雙方的討論焦點之一,這也與其他世貿組織的成員國休戚相關。很多人認為該問題將會在中國入世後頻繁而廣泛地提出。

    如果這種可能真的發生的話,中國將會重新被排除出世貿組織,其在國際上的信譽度也會大受影響。

    與中國的談判中,美國在這一問題上頗有成就,這恐怕是其他任何成員國所無法做到的。協議中,在中國入世後的15年內,美國將可以繼續將中國看作是非市場經濟國家而保持其現在的反傾銷措施。

    世貿組織成員國可以在中國入世後不超過12年的時間內,對中國實行特殊商品進口管制,直到他們認為中國某些商品的大規模出口不會給其國內經濟帶來混亂。實際上,這些保護措施已經大大超過了世貿組織條規中有關國內經濟保護的規定程度。

    根據這一協議,世貿組織其他成員國將可以在認為中國紡織品的出口對其國內經濟有破壞性的前提下,對本國內中國的紡織品進口實行管制,直到2008年。而那時“最惠國條約”已經在三年前到期。

    上述規定實際上是與世貿組織的精神背道而馳的,它們只能用中國的特殊國情來解釋,而且要由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單方面承受。

    另一方面,這也對美國及其他現有世貿組織成員國來説也具有不利因素。這些特殊規定給其國內經濟提供了短期的便利因素,但卻失去了“促進正規的自由市場在全球的形成”這一長遠利益。

    

    美國《中國線上》2001年1月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