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潮”熱滾滾 燒旺南韓心  

    隨著南韓流行文化所掀起的"韓流"在台灣兩岸三地洶湧之後,一股澎湃的"漢潮"近期襲向南韓。"中國熱"勢不可當,學習漢語及熟悉中國的一切成為社會的熱點。"漢潮"和"韓流"相遇,提升了兩國文化與經濟互動,成為亞洲的壯麗景觀。

    “漢語熱”火爆全國

    “漢語熱”在韓一下子變得火爆起來。去年底南韓考大學,報讀外國語大學中文系的錄取率竟達40:1,競爭比往年激烈得多。不少大學都把以往第二外國語的日語、法語等改為漢語。漢語考試已被正式列為南韓外語語高考項目,許多中學也紛紛開設漢語課程。前不久,中國45所高等院校在南韓舉辦博覽會,眾多學生和家長前往查詢如今在中國的南韓留學生人數已超過日本,2000後到中國留學的南韓留學就達到一萬六千多人,首次超過日本,居各國在華留學生人數之首。

    其實,自從中韓兩國1992年建交以來,各大學已逐步開設中文系。目前有中文系的南韓大學已多達二右多所,在教字上跟英文、日文並駕齊驅,每年報考漢語水準考試的學生和自學漢語的社會人士也急速增加。

    各大學為了配合學生的需要,幾乎都赴中國找各大學締結姐妹校,每年寒署假把學生送到中國學習。南韓蔚山大學等幾十家學校更和中國的姐妹達成協定,由南韓大學代交全學期費(約南韓大學學費的1/3),把中文系三年級全體學生送到中國學習一兩個學期,承認其學分。這種不惜血本全力培植人才的計劃,使南韓學生的漢語能力與日俱增,漢語水準大多在九級以上,畢業後成為韓中外交和經濟交流的尖兵。

    華語片家喻戶曉

    各電視臺競相播放中文電視連續劇,諸如《還珠格格》、《懷玉公主》等等,都在黃金時段播放,收視率極高香港明星張曼玉和黎明主演的《甜蜜蜜》,在南韓放映也大獲好評。連一些南韓連續劇的主題歌,也把鄧麗君唱的《甜蜜蜜》譯成韓文歌曲,收聽率高居榜首,不少南韓男女老幼都能柔情地哼上幾聲。《臣虎藏龍》、《英雄本色》、《飲食男女》等華語影片,也成了南韓家喻戶曉的經典,成龍、張國榮、張曼玉則成了南韓影迷的最愛。

    南韓最暢銷的《朝鮮日報》和《中央日報》等,從去年就開始提供中文網路服務;此外,漢城市政府和其他主要都市也開設了中文網站,提供各種服務。南韓女作家韓霏夜撰寫的《中國見聞錄》,從去年起一直高居暢銷書籍前10名,迄今未見排名後退。各大書局裏,跟中國有關的書籍排山倒海似地涌到,陳列在書架上,各種中文教科書和漢語水準考試的參考書也大量上櫃,令教習英文和日文的書籍把最重要的位置讓出來。

    "南韓遊"風磨中國

    五六年前,中韓旅遊業以南韓客人遊中國為主,近年卻是以大量中國客人遊南韓為主,特別是遇到"十一"、"五一"和春節等中國長假期,南韓的施行社大多忙得不亦樂乎。僅以去年"五一"為例,利用三四天的連休遊覽南韓的中國遊客已達2萬人次。南韓觀光公司統計資料指出,1998年,前往中國旅遊的南韓人僅48萬人,其後逐年增加,2000年增加到103萬。

    濟州島是南韓唯一不需簽證而開放給中國遊客的地方。前年赴濟州島的中國遊客為五萬七千多人,去年增為七萬一千多人,佔全體外國遊客的1/4。最近,濟州島當局發起"學習50句漢漢語"運動,委託大學中文系教授和語言專家製作了3萬本漢會話範本,公發給計程車司機、百貨店服務員和公務員,內容包含問路、買東西和吃飯等基礎會話,希望全體市民能用漢語為中國遊客服務。

    在南韓各地,尤其是在商業區,經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中國人在忙碌購物。以往,赴南韓的中國遊客最擔心因不懂韓文而迷路,現在可以放心了。近年來,南韓各地道路指示牌都增加了中文標誌,包括各火車站、非貨商店等。中國遊客常光顧的餐廳裏,連功能表也有了"中文版"。南韓的航空公司和火車站則增加了中文説明和中文報站,各地鐵公司也有意增加中文報站。

    新希望就在神州

    回顧"漢潮興起的來龍去脈,是一件頗有意思的事情。在一段時間裏,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直到百年前的朝鮮時代,甚至六七十年前的日擄時代,對韓鮮時代,甚至六七十年前的日擄時代,對南韓人都保持著強烈的魅力。這一鬼力在南韓的"漢江奇跡"面前黯淡過,在南韓人眼中,當代中國是一個落在他們之後的不發達國家。1992年中韓建交,南韓商人投資中國大陸,由於雙方的認知差距和經驗不足,也大多鎩羽而歸。90年代後期,金融危機令國際經濟陷入低迷,南韓首當其衝。但就在這種人人自危的氛圍中,中國卻是全球唯一不受金融危機的打擊,而且經濟逐年大幅增長的國家。這一亮麗成績使得南韓人開始對神州刮目相看。

    南韓朋友見到中國人去南韓,總會提醒他,在商場購物,千萬要看清楚是否"中國製造",否則辛辛苦苦帶回中國,親友仔細擺弄就會現帶回來的禮物原來是中國製造的。中國遊客在南韓商場買東西,不論穿的還是用的,若是價格謙宜的,多半是中國製造。而南韓的餐桌上,80%的副食品也來自中國。

    另外,南韓的許多區域和中國的城市建立了友好關係。和中國廣州建立姊妹關係的光州市政府在廣州百貨店內,開設了南韓的傳統餐廳參雞湯店,生意紅火勝過南韓國內。這可以説明兩市交流的一個果實:中國人見識了參雞湯,而南韓人品嘗了中國市場的甜頭。總之,從2001年起,南韓人眼中的中國和中國人,價值跟以往比較,有了質的飛躍。中國正駕著這股猛烈的"漢潮",成為南韓人擺脫經濟蕭條、擺脫失業陰影的一個新的希望。

    香港《亞洲週刊》2002年3月10日


漢語圈網際網路的潛力有多大?
外國人學漢語故事兩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