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璀璨一望收
——賞安徽滁州一路風情

    滁州地處皖東,原為南譙州,589年(隋開皇九年)始改今州名,是唐宋以來歷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觀和人文古跡薈萃媲美,旅遊資源奇麗豐富,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的遊覽勝地。韋應物、王禹偁、歐陽修、辛棄疾等唐宋大家先後在此主政,梅堯臣、曾鞏、王安石、蘇軾、陸游、宋濂、王守仁、王士禎等文壇巨擘均有詩文描述滁州風光,他們倘徉、神馳于滁州山水,噴涌而出的大量膾炙人口的燦爛篇章,形成滁州文化的一個歷史高峰。歐陽修1045年(宋慶曆五年)至1048年初(宋慶曆八年)任滁州知州,寄情于山水,寫成千古名篇《醉翁亭記》,從而大大提升了滁州山水的知名度。千百年來吸引無數遊人慕名探訪,追思先賢,發思古之幽情,印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古話,也折射出滁州山水本身征服遊人的無窮魅力。流傳至今的滁州“十二景”,明代尹夢璧據此創作石刻詩畫,即:“瑯琊古剎”、“西澗春潮”、“讓泉秋月”、“豐嶺祥雲”、“柏子靈湫”、“菱溪夜雨”、“龍蟠疊翠”、“石瀨飛瓊”、“清流瑞雪”、“重熙洞天”、“花山簇錦”、“譙樓大觀”,鑲刻在豐樂亭壁中,就集中提煉、勾勒出滁州山水攬勝之處。今人登臨皖東名勝,口誦古人詩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得山水之真趣,舒暢身心,逍遙世外,實乃妙不可言。

    瑯琊山水醉遊人

    滁州名勝首推位於西郊的瑯琊山,方圓115平方公里,自古享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美譽。此山北與城西湖相鄰,南隔江與鍾山相望,西與皇甫山相對,東與市區一體;古稱摩陀嶺,因東晉瑯琊王司馬壑駐蹕此山,故又稱瑯琊山。全山覆蓋著濃密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植被茂盛,花木扶疏,是天然的植物園。據調查,瑯琊山獨有珍貴榆科樹種“醉翁榆”、“瑯琊榆”和300多年的梅花、古銀杏樹,植樹73科672種;號稱“天然藥圃”,有中草藥224科1037種;是珍禽猛獸棲息出沒的“樂園”,共有鳥類131種,其中屬於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中的鳥類54種。據載,至清末山中尚有老虎藏身,現林中常見野雞、野兔、獐、獾、鼬、刺猬、狐狸等動物,狼時有所見。1985年瑯琊山被列為全國10個重點森林公園,1988年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瑯琊山林壑優美,風景如畫,蔚然而深秀,清幽而淡雅。集名亭、名寺、名泉、名澗、名關為一體,自然、人文景觀巧妙融合,蘊育和吸納儒、佛、道之精華,有著挖掘不盡的文化內涵,歷代文人雅士、僧人達官在此依山臨溪,擇地就勢,建亭築園,修寺蓋房,題字刻碑,全山現已發現唐代至明初摩崖石刻300多塊(處)。據史料,唐代大書法家李陽冰曾篆刻“庶子泉”于泉旁,世人奉為珍寶,惜已失沒;寶宋齋內現有兩塊歐文蘇字雙絕碑堪稱鎮山之寶;大雄寶殿後墻鑲有唐代吳道子觀自在菩薩石刻和金剛經塔碑亦彌足珍貴。山中建築歷史上多遭兵燹,屢毀屢建。改革開放後,為適應旅遊業的發展,逐漸加大了開發力度,目前瑯琊山已形成近十處景區。

    走進蘇軾題字的“瑯琊山”門,映入眼簾的是鬱鬱蔥蔥的山色,空氣清新,鳥聲宛轉。一路上兩峰夾峙,溪流琮琮,風光旖旎,目不暇接。經野花園、聽泉亭、醉翁潭、薜老橋,至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景區。在1000多平方米麵積內,亭臺池閣密布井然,小巧獨特。醉翁亭古樸莊重,為1881年(清光緒七年)全椒人薛時雨重建,歇山頂,吻獸伏脊,飛檐翹角,十六根立柱,周圍設置木欄,亭內嵌有以古代故事為內容的浮雕、透雕。側旁有南宋崖刻“醉翁亭”三個巨大篆字,是遊人留影佳處。其間景觀有二賢堂、馮公祠、曲水流觴、影香亭、鑒余臺等。在解酲閣小憩,可一邊品釀泉茶,一邊觀賞瑯琊山海市蜃山風光片。

    


醉翁亭

    距醉翁亭西側300米處,群山蒼翠環圍中,有1999年新落成的同樂園景區,名取“與民同樂”之意,這是借助一面山勢陡峭的石壁而興建的園林式建築,壁上刻有蘇軾草書醉翁操詞手跡,壁下有一蜿蜒起伏的命名桃花源的石灰岩溶洞。廊內鐫刻歷代書法大家蘇軾、趙孟頫、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等手書《醉翁亭記》,真草隸篆諸體俱備,或汪洋恣肆,或端莊俊秀,令人大飽眼福,盤橫再三。廊前廣場,常有民俗風情表演,供遊人參與助興。計劃在同樂園以西,新辟豐山湖景區,並建上山索道,以形成立體迴圈遊線。返回瑯琊古道折向西南,過“峰迴路轉”,經深秀湖,沿瑯琊溪,終至曲徑通幽處,深山藏古寺——瑯琊寺。

    


瑯琊寺

    該寺始建於771年(唐代大歷六年),為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山僧法琛所建,由唐代宗李豫賜名寶應寺,978年(太平興國三年)宋太宗趙炅為寺院御賜匾額,易名“開化禪寺”。因該寺建於瑯琊山上,多年來人們習慣簡稱為“瑯琊寺”,是全國對外開放寺院。歷史上幾經興廢,規模最大時,有房屋千余間,僧人800。太平天國期間,該寺被焚燬。本世紀初,達修禪師住持該寺,托缽奔走,募集巨金,復建古剎殿亭近百間,使瑯琊寺得以復興。寺門旁有最古老的建築玉皇殿,俗稱“無梁殿”,高三丈二尺,深二丈四尺,灰磚拱形壘成,殿脊兩端自上翻捲,四角為四條栩栩如生的巨龍,正門有五個拱型圈門,門額有磚刻浮雕龍、鳳、獅圖案,內供玉皇大帝像,寺內古樹名木繁多,最奇特的樹,是一種青檀,生長在峭壁石頭之上,根系虬發達,支撐高大嫩蓋的樹冠,斑駁裸露的樹身訴説著歷經滄桑的磨難。藏經樓裏供有緬甸贈送的千尊玉佛,祗園內有成片巨大的摩崖石刻。寺外後山上,風景清幽,古樹參天,有歐陽修謂之“雲歸而岩穴瞑”歸雲洞、雪鴻洞,有古人拜經臺,建有中興瑯琊寺第一代主持皓清墓。

    由寺前八十年代建設的“天蹊雲徑”,拾階曲折而上達山頂南天門,登會峰閣俯瞰群峰如濤起伏,新老市區樓房林立錯落。如在秋高氣爽時節登閣,可南望長江如練,鍾山如螺,而心曠神怡,逸興遄飛。

    遊人如選擇後山小路下山,則可盡亭山中之靜謐。經過電視轉播臺,穿茅草嶺,踏上明代步行道,兩邊藤蔓纏繞,怪石嶙峋,林木豐茂,山色滴翠,時驚山雞、野兔,低頭有時還能捉到刺猬,遠處可見獐子奔跑,導遊小姐隨時講解一些路邊植物知識,不覺中對大自然又多了一份了解和親近,萌生一種融入自然的輕鬆愉悅感。

    瑯琊山亭子眾多,有聯雲:“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最有名的亭子是醉翁亭、豐樂亭,人稱姊妹亭,歐陽修分別有《醉翁亭記》、《豐樂亭記》記之,謂姊妹篇。豐樂亭為歐陽修1046年所建,當年五穀豐登,萬民歡樂,故而命名豐樂亭,900多年來多次毀建。該景區處於豐山東坡上與市區相連,周圍樹木蔭翳,枝葉蔽天,豐樂亭落于院中央,為16立柱挑檐翹角的四方亭,院中碑刻較多。紫薇泉在山麓,常年涌流不絕,曾留下當年歐公與滁人往來豐樂亭之身影。歷來遊人一般先遊豐樂亭後遊醉翁亭,兩亭之間自成一條遊覽熱線,可惜豐樂亭現關閉在石油庫中,今人已不多見。

    豐山腳下,在近代京浦鐵路興修之前,有一貫穿南北的“九省通衢”大道,直穿過距滁州城西12.5公里關山中段,在山口峭壁間,南唐時置關“以禦北師”,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當時此地屬清流縣,故名“清流關”。關洞呈拱形,約35米長,巨大磚石壘砌,上有高聳關樓。關洞兩側嵌有石刻“古清流關”、“金陵鎖鑰”楷書大字。清流關集古關、古驛道、古戰場為一身。關山下石鋪道上保存車轍深痕約1.5公里長,遊人至此可切身體會當年商旅之難。關兩側群山拱列,層巒疊嶂,林壑幽深,關下地勢開闊,可以想見一千多年前趙匡胤統率金戈鐵馬,血戰南唐軍隊之殘酷情景。清流關文革期間遭到破壞,目前已通過修復規劃,這是瑯琊山中的又一處精華景區。

    


珍稀白鷺

    再往西行,由滁定路大柳鎮向南10多裏,進入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這裡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白鷺棲息之地,號稱“白鷺洲”。1999年為國家旅遊局推出的生態環境遊覽線上的觀白鷺景點。生態保護完好,合抱之樹比比皆是,有碗口粗細的成片竹園,有獐子人工飼養場,山中彌佗寺前茶園,歷史上出産南譙貢茶,遠近聞名。每逢五到十月,成群白鷺盤旋飛翔,做窠覓食天然圖畫,煞是壯觀。

    鳳陽花鼓競風流

    滁州所轄鳳陽縣是得天獨厚的神奇之地,既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和發祥地,又是當今農業大包乾的發源地。花鼓是鳳陽傳統的民間藝術,演唱的曲目肯近百種之多,流偉甚廣,國內外很有影響。但歷史上花鼓也曾是鳳陽農民逃荒要飯流落他鄉的標誌,而今成了改革開放後富裕起來的家民精神追求象徵。鳳陽縣現已成了一塊旅遊的熱土,花鼓也就自然成了一道亮麗的旅遊風景線,被稱為“東方芭蕾”。該縣人文資源品位較高,文物古跡遍佈全縣。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五處,文化歷史的積澱異常精深。近年來鳳陽加大對旅遊業的投入,城內恢復了在“萬世根本”臺基上的鼓樓樓宇,氣勢磅薄,宏偉壯麗,內辟朱元璋展覽館等。城北朱元璋出家禮佛的龍興寺,經過擴建,規模龐大,香火鼎旺。城西北郊為明中都皇故城遺址,現有保存較好1100米長的古城墻和護城河,其午門門券基座上的明朝早期浮雕圖案,極為精細生動,藝術價值很高,皇城內宮殿遺址高若崗阜,遍佈石礎、欄杆、踏級、瓦當等構件,擬辟為明中都城遺址公園。城西南十五里處,為朱元璋父母墓——皇陵,神道長253米,兩側共有32對石象生,莊嚴威武,氣象萬千,南端兩則矗立兩塊高大的龜馱石碑,一為朱元璋親自撰文的皇陵碑,碑文1105字,追述他自己艱辛的身世和戎馬生涯,並闡明昌運興盛的道理,以給子孫後世作為訓典;另一是無字碑。向前是享殿遺址,一園石柱基尚存,盡頭乃泥土堆壘起來的巨大陵墓。鳳陽城東南25公里,是韭山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集洞、湖、寺、山為一體,自然風光幽美宜人,是觀光休閒的好去處,最引人前往的韭山洞,洞長1472米,為石灰岩溶洞,分為虎踞龍蟠,摘星攬月,囊括五嶽,峽谷幽深,清流碧影,玉溪泛舟六處景區,被譽為江北第一洞。

    縣城往東30余公里小崗村,是著名的農業大包乾發起地,當年18位農民兄弟的壯舉已深深地印刻在世人心上,近幾年探尋、訪問小崗村的人越來越多,這也成了一條能夠向中外推出的亮點旅遊線路。

    山外青山湖外湖——碧雲湖

    滁州的旅遊景觀除上述外,還有青山綠水勝出其間,人文景觀有值得特別推出的:位於全椒縣西北部20公里的碧雲湖,水面浩大,碧波盪漾,三面環山,蒼翠合攏,中有島嶼,是開發水上娛樂和島上休閒、度假的絕佳選擇。由此向東5公里是神山國家森林公園,種有大片日本櫻花,是週末觀光和賞櫻之處。縣城東面建有一代文豪吳敬梓紀念館,是遊人必到之地。滁洲東部天長市,1992年在三角圩發掘了西漢出土文物,屬當年全國十大新發現之一,在此基礎上新建了漢代出土文物博物館,館藏並常年展出多種漆器、玉器、銅器、金器等精美絕倫的西漢出土文物。其中一套29件包括斧、鋸、銼等完整的鐵木連體的木工工具,為國內外所罕見。市內護國寺建築密集、佈局精巧。東部的秦楠鎮、東北部龍崗鎮保留了較完好的古街巷,遊人至此別有一番感受。市域內明光市女山湖煙波浩森,鷗鳥翔集,密林深處,松濤澎湃,來安、定遠縣古跡點點,湖泊和山陵不少形勝之地均是遊人願往之處,遺憾的是沉睡“深閨”人不知而已。

    


皇陵

    


吳敬梓紀念館

    滁州景致:

    滁州市旅遊産品精品居多,單個景點,成片景區之間,都能夠串聯出幾條成熟的旅遊線路,打出叫得響的品牌。以滁州市區為中心,向市域輻射的滁州——鳳陽,滁州——全椒,滁州——天長,以訪古探幽,休閒度假,改革訪源,生態考察,過農家生活等為主題,吸引周邊大城市的遊覽線含金量較高。

    購物:

    再從旅遊購物看,旅遊商品開發如火如茶,象醉翁亭金箔書畫、鳳陽鳳畫、南譙區刻花玻璃、麥飯石用具、天長玉器、定遠陶器等工藝品既上檔次,又有較高的欣賞、裝飾及實用價值。利用土特産資源而加工的地方名優食品,如滁州奶粉、酥糖、滁菊貢茶、明光銀可茶葉、明綠液酒、鳳陽禦膳麻油、日月牌粉絲、天長甘露餅等深受消費者青睞。遊人在滁州停留,還可以品嘗馳名大江南北的來安板鴨、秦楠鹵鵝、王義興烤鵝、鳳陽釀豆腐等地方佳肴。

    交通:

    滁州市地理位置優越,毗鄰長江三角洲地區,周邊大中城市林立,尤其是交通極為方便,京滬鐵路、104國道縱貫全市,312國道橫穿東西,密集的省、市、縣道構成了進入景區的道路絲網,為開拓國內外市場提供了便利。可以相信,下一個世紀,這裡將建成光芒四射的明珠旅遊城市,成為前景誘人的旅遊目的地。

     中國網 2001年12月13日


牯牛降旅遊景區:800萬元買走50年經營開發權
皖東旅遊區打造新世紀輝煌
安徽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出臺
江淮第一山——安徽天柱山
九華山發出“SOS”!
王太華當選安徽省委書記
安徽徽州風俗
物豐水美説奎湖
歐陽修陵園重新開放
4500年前的史前人類豪宅驚現安徽
黃山市構建現代化國際旅遊城
黃山市確立旅遊發展新目標
九華山風景區推出系列健身旅遊項目
中國第一奇山——黃山
假日旅遊資訊
寒假旅遊計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