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凱倫莊園感受非洲愛情

一陣風吹過,此時我正坐在凱倫莊園的草地上,仰望那棵100多歲的火焰樹——它見證了一段世界聞名、如火焰一樣熾烈的愛情。如今相愛的人已經逝去,但這樹頂艷紅的花朵依然如火焰一樣在燃燒。我順著風的方向望去,草地中央那所房子裏,一簾窗紗被風輕輕地向屋子裏吹去,仿佛掀開了房間的一角,帶出了一分陰暗和憂傷。

故居只有9間房

凱倫莊園位於肯亞首都內羅畢,原佔地600畝,現在的凱倫莊園暨凱倫故居博物館的大小只是原來的1/30,雖然面積不大,但吸引著來肯亞的遊客的目光。

凱倫·布裏克森,丹麥著名作家,1914年嫁給瑞典男爵布洛·布裏克森·芬內克,並隨丈夫一起來到肯亞經營咖啡農場。1918年,凱倫結識英國獵手丹尼斯·芬奇·哈頓。1921年,凱倫同丈夫分居,接過農場的管理權。1931年,丹尼斯墜機身亡。凱倫隨後回到丹麥,成為職業作家。1937年,她的自傳小説《走出非洲》問世,並問鼎諾貝爾文學獎。

於是,我跟隨那掀開窗紗的風進入到凱倫曾經住過17年的房子,尋找那一段曾激發了凱倫創作靈感的生活的痕跡。

凱倫故居約200多平方米,有9個房間。一進門的3個房間被工作人員佔據,作為辦公室和出售紀念品的商店。沿著一條狹長走廊走到盡頭,才真正進入了凱倫曾經生活過的世界。

走廊盡頭左邊的房間裏陳列著凱倫和親友的照片,其中最顯眼的是門口靠墻擺放的一張凱倫年輕時的照片。“這是凱倫剛到肯亞時照的,當時她29歲”,陪同我的導遊羅絲小姐説。照片上的凱倫包著頭巾,透著青春活力的嘴角微微翹起,似笑非笑,一雙深邃如夜的眼睛充滿對生活的希望和幻想。然而,凱倫到肯亞不久就發現布洛是個花花公子,沉迷于女色,婚後一年就將梅毒傳給凱倫,使凱倫不孕。

在臥室裏的另一張照片上,凱倫的髮型已變成成熟女性的式樣,手支著左腮,眼睛低垂,看不到她的眼神了。

記錄愛情的長凳

丹尼斯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1911年來南非探親後,愛上了非洲。他風度翩翩,特立獨行的風格影響了不少當時的名人,如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兒子和英國溫莎公爵。1925年,凱倫與丈夫離婚後,丹尼斯和她住到一起。於是,在凱倫那600畝的莊園裏,在那棵溢滿清香的雞蛋花樹下,人們經常可以看見丹尼斯枕著凱倫的腿,沉醉在凱倫所描述的幻想中。如今,黃白相間的雞蛋花依然挂滿枝頭,當年凱倫和丹尼斯相互依偎的木頭長凳卻已經腐朽,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架子戳在地上,有説不出的冷清與寂寞。長凳面對著的恩貢山是丹尼斯長眠的地方。“在英國鬆軟肥沃的大地和非洲山脊之間,是他一生走過的道路……在伊頓的橋上箭離開弦了,沿著它自己的軌道,擊中了在恩貢山上的石碑”,凱倫在《走出非洲》中這樣寫道。丹尼斯死去的那一年,凱倫賣掉莊園和所有的傢具,孤身返回了丹麥,從此再沒回過非洲。

回到丹麥6年後,凱倫在非洲所遭遇的一切“由蛹化蝶”,變成世人盡知的作品《走出非洲》。

現在,丹尼斯那張充滿憂鬱笑容的照片就放在凱倫29歲時拍攝的照片的對面,兩張年輕的臉互相對著,兩雙渴望生活的眼睛互相望著。

將愛留在非洲

在陳列室的外面,飯廳的桌子上,碗碟如新,擺放得整整齊齊,仿佛主客就座,馬上就要開席。“這張桌子是當年凱倫房子中的原件,而椅子是複製品”。羅絲小姐説,“當年凱倫破産以後,把所有東西都賣了,後來成立凱倫故居博物館,許多買了東西的人又把東西送了回來,但有些還是找不到了”。

我看見飯桌旁的高腳茶几上,放著一個白色瓷盤,很顯眼。盤子的中央繪著一條張牙舞爪的青龍,曾有許多參觀者以此判斷它産自中國,拿起來一看,盤子背面卻寫著“英國製造”。飯廳對面的客廳裏,地上鋪著一張製作精美的豹皮,顯出當年凱倫的富足和對狩獵的喜愛。羅絲小姐説:“這張豹皮也不是原件,凱倫把原件送給了丹麥國王,現在的豹皮是電影《走出非洲》的道具。”

站在凱倫的故居,我想,雖然她將自己的作品定名為《走出非洲》,但是她已經把一切留在了這裡,包括她的婚姻、愛情、莊園,甚至愛人的遺體,她又怎能真的走出非洲呢? (費茂華)

《環球時報》


[旅途]肯亞擊鼓餐廳就餐記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