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探訪“和紙之鄉”

在世界文化史上,日本文化有著自己的獨特性格,其中重要一點就是在新興文化不斷涌現的今天,傳統文化依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有著1500年曆史的日本和紙就是很好的例子。

跟隨日本關西國際廣報中心組織的記者團,我來到了福井縣北部的今立町。正值金秋時節,成熟的柿子綴滿了枝頭,道路兩邊的農家小院一派收穫的景象。今立町是一個充滿了文化色彩的地方。這裡不僅出産和紙,漆器、陶藝、刀具也很有名。極富悲劇色彩的古代大劍豪佐佐木小次郎也誕生於此地。雖然只是一個1萬多人的小鎮,今立町的和紙産量和品質卻均為日本第一,理所當然的被日本人稱為“和紙之鄉”。

因為福井縣一帶過去叫做越前國,所以日本和紙也叫越前和紙。相傳1500年前,一位美麗的女神在岡太川上游附近出現,她把造紙術傳授給了日本人,於是這位叫做“川上御前”的女神就被奉為越前和紙的祖先。據日本歷史學家考證,西元4—5世紀,紙隨著文字開始由中國傳入日本。到6世紀,日本政府為了大批印製佛經,模倣“唐紙”努力學習造紙並生産紙張,造紙的原料楮樹也開始在日本種植。8世紀,造紙技術已經在日本普及。隨著對原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人們開始尋找新的造紙材料。日本特産———雁皮被用作新的造紙原料,後來又經過不斷的改進,最終創造出了日本獨特的“和紙”。

走進著名造紙藝人岩野平三郎的和紙作坊,淡淡的紙漿氣味撲面而來。幾位中年女工匠正在仔細地挑除造紙原料裏面的雜質。陽光透過窗戶靜靜的灑在盛原料的水盆上,勾畫出一幅和諧的畫面。造紙的第一道工序是用大鍋煮原料,把原料中纖維質以外的東西煮出來。接著就是用手工將原料中硬實的纖維以及雜質一一挑撿出來,這一作業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紙的品質主要就取決於前兩道工序。第三道工序是用力拍打纖維,使之呈現漿狀,這是唯一一處使用機器的地方。紙漿做好之後,要加入粘質物,然後才開始和紙獨特的製作方法———“流濾”。“流濾”使用的工具是底部鑲有竹簾的橫木架。工匠平持橫木架,用它在濾缸裏掬取紙漿,同時前後左右地晃動,使竹簾均勻的粘上紙漿。達到理想的厚度之後,將橫木架從濾缸中取出,把濾出的紙漿鋪在木板上,每兩層紙漿之間墊一層布,放在陽光下曬乾。再一層層的揭開,最後還要風乾才算成功。“流濾”造紙法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濾缸裏紙漿不多的時候,要適時添加,最後還要把多餘的紙漿去掉,這是為了防止紙的表面沾上雜質,和中國傳統的“積濾”造紙法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此。

今立町的“和紙之鄉會館”是記錄了越前和紙發展歷史的和紙博物館。據介紹,目前和紙主要以楮木、黃瑞香和雁皮等植物的樹皮為原料。不同的原料造出的和紙有著各自不同的特性。和紙的特點之一是結實,從這一點來説,用楮木造出的和紙最為結實,但是其紙張表面較為粗糙,和式住宅的拉門拉窗一般採用這種和紙。用黃瑞香為原料的和紙,雖然不很結實,但紙張表面較細滑,多作為印刷用紙使用,世界上紙質最好的日本紙幣就是用黃瑞香製造的。而以雁皮為原料的和紙則既結實,紙張表面也較細密,保存的時間長。另外,用麻製作的麻紙質地綿韌,紋理美觀,是最為貴重的和紙,又稱為日本畫和紙。著名日本畫家平山鬱夫花費了30年創作的巨型畫“大唐西域壁畫”所用的畫紙———“雲肌麻紙”就是它的一種。

“和紙之鄉”有80多家和紙作坊,半數以上還保留著手工造紙的形式,機器製造的和紙主要是印刷用。考究的原料,細緻的手工,使得和紙的價格居高不下。當問到在造紙業十分發達的今天,和紙如何保持它的生命力的時候,和紙博物館的加藤良夫館長説:“和紙已經滲透到日本人的生活中,很多場合都離不開它。”的確,和紙在日本的建築、飲食、包裝等領域,在儀式、祭祀等場合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紙延續至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紙應用的領域又在不斷的擴大。如用和紙製造的機器零件、在和紙裏添入了化粧品的面膜,甚至和紙時裝等等。在今年的東京時裝展上,日本著名時裝設計師桂由美就展示了她運用揉紙、紙板等和紙工藝技術設計的獨特時裝。不斷拓寬的應用領域,賦予了古老的和紙新的生命。

紙是文化的載體,它生在中國,傳播與發展在世界。宣紙、土紙、藏紙,這些中國獨特的紙文化産品現在有的偏安一隅、有的日漸消亡、有的已經離我們遠去。看看今天依然風光的日本和紙,思索傳統文化的人們應該可以得到一些啟迪。 (曹鵬程)

《人民日報》


[旅途]東瀛風景好精緻
[旅途]北海道 冰雪的童話世界
[旅途]沖繩 北緯26度的絢美
[異域]風景如畫富士山
組圖:東京楓樹正紅
[旅途]瀨戶內海看日本
日本長崎印象--島源溫泉(圖)
秋季到日本旅遊正當時
日本海上的香格里拉
[旅途]日本人的務農旅遊
[異域]行走日本城鄉間
[異域]浪漫櫻花迪斯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