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尋找丹巴美人源

丹巴美人谷

大凡“美人谷”的女孩,不管身在鄉村還是走出大山,幾乎不施粉黛,不用華麗的衣飾去裝扮。她們不怕風吹,不懼日曬,艱苦的體力勞動之餘,稍加梳洗,便氣韻畢現,曲線天成。天生的冰肌玉膚似乎永遠含煙凝碧;瘦長而豐腴的體態似乎永遠婉轉有致,勞動的打磨沒有使其粗糙、變形,反而更增加了健美的必備要素。當然,她們並不拒絕盛粧包裹,天生麗質襯以時代包裝,更凸現其佳人原質。

其實又何止美人谷的女姟漂亮,在丹巴,無論您走到哪,都有可能遇上漂亮的女姟,只不過美人谷的漂亮女孩比較多而已。

丹巴美人谷在何處?怎樣去?

美人谷位於丹巴縣城約26公里的巴底鄉,再往一條山谷上行10多公里的邛山村中,邛山村分一村、二村、三村...,由無數漂亮的藏寨相連而成,整個山谷非常漂亮,但路途非常艱辛,幾乎不能行車,完全靠步行,要行走約2小時才能到達。村中有一小學,一村約有100戶人家,上千人口。

如果您現在想在村中尋得美人,沿途的居民都會告訴您,美人都不在家,您只能看到美太婆或美小孩了?美人去了哪?

美人谷難尋美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大部份美人長大後都被外地來的賓館、餐廳、歌舞團等邀請出山了。

2、由於當地的習俗,姑娘結婚都比較早,一般17、18歲就要談婚論嫁了,結婚之後美人由於勞作等關係,往往紅顏早逝。

不過也不用灰心,如果您的運氣好,比如在春節、選美節等重大節日期間,美人都會回家過節,這時您就可以大飽眼福了。

丹巴為什麼會出美人呢?有專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考證:

源流之美

據專家研究考證,以墨爾多山所在地——丹巴為中心的川西地區是西夏祖先党項羌的棲息地。西元1227年成吉思汗滅西夏國後,西夏大批皇親國戚、後宮妃嬪從甘肅經川西高原流入丹巴革什扎一帶,因這裡山清水秀、氣候合宜,便定居於此,將美麗與富貴的血質注入這了一方膏腴之地。今年四至五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專門負責重建西夏文化的部門邀請丹巴縣派出西夏之後;三名美女應邀出訪,認祖歸宗,引起轟動,在賀蘭山南北傳為美談。至今,在丹巴革什扎河西岸的人民仍然保留著一些古代西夏國的風俗。

當然,關於嘉絨藏族的源與流至今還沒有定論,但即使就另一説,仍不乏美的原質。

話得從藏區四大神山之一——墨爾多神山説起。它座落在丹巴縣城東北方向約8公里處,南北走向,主峰高聳入雲,海拔4800多米。南仰如藍色的寶瓶置於地毯上,北看似一尊巨佛跨著雄獅賓士;山頂雪峰,金光燦爛,直刺藍天;東望峨眉金頂,西眺西藏岡底斯雪山,是民族英雄的象徵。自古,人們把墨爾多神山周圍縱橫千里之地居住的部族稱為“嘉莫查瓦絨”。據學者楊嘉銘稱:“嘉莫查瓦絨”在吐蕃統治前為東女國,“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絨”是指河谷,合起來即表示女王和河谷農區,後人將“嘉莫查瓦絨”一詞予以簡化,取其首尾而稱“嘉絨”。據傳,發源於丹巴的大渡河過去叫“嘉莫歐曲”,即女王河,是女王的汗水和淚水匯成的河流。

似乎是上天註定,不論哪一種解釋揭示了真理,不論哪一種説法符合事實,都免不了丹巴美女富貴與美麗的潛在血質,讓人不禁勾起一段段美麗而感懷的記憶!

地質之美

直到2000年元月之前,丹巴地質地貌給很多人的印象仍然是窮山惡水。有人這樣形容:“丹巴縣城,周圍全是重疊交錯的高山,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河流下切的河槽上、陡崖上,沙岩裸露,怪石林立,偶有山鷹掠空而過,時有烏鴉嘶鳴,聲極淒厲。沿岸高山,刀劈斧削,犬牙差互,讓人不寒而慄。”確實,孤立地循看局部,此言不差,但面對2000年元月世界地理權威雜誌刊登的法國SPOT衛星拍下的丹巴縣衛星影像圖時,人們才發現,這裡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最獨特的地形地貌”,“美人谷”剛好就掩藏在神奇的梅花狀地貌之中。其實,整個丹巴就是一朵盛開在青藏高原南緣的大梅花。據地質專家介紹,旋扭構造雖然普遍存在於宇宙之中,如星際的渦狀星雲、大氣層中的氣旋、水體中的漩渦,但地學中的旋扭構造卻並不多見。丹巴梅花狀旋扭構造是一個直線半徑至少為30公里的宏觀構造形態,只有從衛星像片上才能看到全貌。受地球地應力壓性結構面、張性結構面及扭性結構面等三種不同性質結構面的影響,地球表面岩石圈非構造性破裂一般均以五角形或六角形兩種多邊形特徵出現。仿佛是上帝垂愛于丹巴這塊神聖的土地,恰巧賦予丹巴旋扭構造五條應力釋放帶,剛好形成一朵盛開的大梅花。它孤零零地在天寒地凍的青藏高原南緣熱熱鬧鬧地開放,精心養護生活在其中的丹巴兒女,經年累月而不謝,用梅花的特質和稟賦滋養勤勞的丹巴人民,直至新的千年,才終於被山外的人們發現。但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她始終不慍不惱,不嬌不嗔,真的是“墻角一(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氣候之美

丹巴所處的地理位置本應屬於北半球亞熱帶氣候區,但是由於深切的高山峽谷的下墊面形態影響了緯度氣候的演變次序,而以明顯的垂直氣候帶取代了水準(緯度)氣候帶。除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仍保留著北半球亞熱帶的氣候特徵、形成幹熱河谷氣候外,絕大多數地區仍受制于青藏高原這一大環境,並受東南與西南季風氣候的左右,形成既有別於青藏高原,又不同於盆地的高原型季風氣候區。

縣境內氣候類型多,垂直氣候帶譜明顯。最高山頂與幹熱河谷的氣溫相差達24℃以上。河谷地帶的桃花已含苞欲放,而山上則仍舊是雪花紛飛的北國風光,具有“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點。

以河谷地帶的北半球亞熱帶氣候為基帶(1700——2200m),依次向周圍山頂過渡,可分為七個垂直氣候帶。其總的氣候特徵表現為:氣溫日較差大,年變幅小;光照充足,日照時一般在2106.9——2318.5小時/年;雨熱同季,降雨集中,乾濕分明,年總降水量一般在500——1000mm;乾季多大風。

豐富多變的氣候帶分佈,使丹巴幾乎大半年內春天常新常在,沿河剛入夏,半山春正旺,永遠有看不盡的春色,永遠有嗅不完的花香。加之地形複雜,小氣候繁多,一方面給愛美的丹巴人提供了寬廣的選擇範圍,另一方面,大自然的千種風情、萬種流韻可在此博覽。丹巴人是非常懂得享用這種天賜地利的。圍繞各村各寨的山山水水,他們的祖先發明創造了大量的喜慶節日和大型集體活動。如廟會,每年分春、秋兩季。每當廟會來臨,遠近群眾舉家前往,在寺廟周圍的草地上搭帳篷,累灶臺,以草地為舞臺,乙太陽為燈光,把藍天作幕布,把綠樹當花傘,把整個身心完全融合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與天地共舞,與山河同慶,人與自然成了最諧合的統一體。特別是墨爾多廟會,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似乎從來不懂得4800m的海拔是一種威脅,是一種恐懼,一家一戶,三朋四友,結伴而行。走過石筍溝,穿過羅布鋪,看自生塔天生麗質,賞石碉渾然天成,看峰林壁立千仞,探溶洞神奇造化,觀石柱、石花、石劍、石戟、石龜、石象、石蘑菇、石觀音鬼斧神工……千百年來,朝朝暮暮,朝山觀海,燃燈觀花,耳濡目染,“美人谷”的出爐原本在情理之中。

水土之美

在丹巴,人們常常羨慕自來水公司的職員,除了需要的時候維修一下水管,似乎長年累月再沒別的事可做!也難怪,丹巴的水如果要經自來水公司人工處理一回,可能不是在凈化,而是在“污染”。大山密林賜予的天然甘露,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人們都習慣於直接飲用。習慣於喝冷水者更是感覺奇妙無窮:“飲之潤肺甜心,神爽目明。從頭皮至腳心,自上而下的清幽、舒爽,驅散了筋肉的疲憊,激活了沉睡的精靈,恍若新生的嬰兒,渾身上下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機。”當然,此係心靈之感受,難免虛浮譽美之詞,但丹巴水質的化學分析卻是對上述感受的有力佐證。據資料顯示,丹巴山溪水的一般化學指標,全部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而且部分指標特別優異,如渾濁度僅為1.5,PH值剛好7.0,鐵的含量達到0.4毫克/升。毒理學指標沒有一樣超標,多數指標幾乎為0;細菌學指標也大大偏低,放射性指標更是微乎其微。於是,人們都説,是丹巴的水養育了“美人谷”的絕代佳人。在“天府熱線”上,一位網民發表署名文章描寫丹巴美女:“水靈靈的肌膚,仿佛輕輕一彈,便可溢出水來;微光一照,便可反射出炫目的光彩,直逼人的眼睛。那是怎樣的一方水土喲?!天下愛美的女孩,其實大可不必用什麼‘艾麗碧絲’‘冰美人’,喝喝丹巴的水吧,親親丹巴的土地吧,那絕對平衡、美白,沒有任何副作用,也絕不會反彈!”

由於境內冰川活動,在3500米以上形成清澈透明、水準如鏡的冰川堰塞湖(當地人稱“海子”)達150多個。登高俯瞰,象一張張大明鏡鑲嵌在山光水色之間,它們常常成為丹巴女孩梳洗打扮的凈地。在黨嶺、丹東、東谷還有大量溫泉(當地人稱“熱水塘”),有硫磺泉,有碳酸泉,水溫一般在45℃左右。每年開春3—5月,入秋9—11月,熱水塘幾乎成了人的海洋。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或駕車前往,或徒步光臨,短者小住三五天,長者索性一兩周。或為治病而往,或為怡養而至;一面洗浴,一面欣賞熱水堂周圍的美麗景色,很多人戲稱:“‘桑拿’之妙也遠不及此。” 特別是牦牛熱水塘,聲名雀躍,據説它除了藥用療效顯著以外,還得到了許多聖閒的光臨和垂愛。據《中國藏學》1989年第3期記載,第七世達賴喇嘛一行于1730年1月21日離開理塘移居乾寧惠遠寺。起初身體不適,經卜算到牦牛熱水塘洗浴,遂康復如初。之後5年間,每年都要到牦牛熱水塘洗浴。從此,老百姓視熱水塘為吉祥聖地,人間瑤池,每臨農閒,或舉家前往,或結伴同行,而且大多選擇徒步“美人谷”。在前往熱水塘的沿途,美景無限,勝似閒庭漫步;林中徐行,吸山水之靈氣,採花草之芳華;之後,身浸熱水塘,閉目養神,放鬆全身,理療熏蒸,年年如是。不能否認,人間瑤池的熏染,使丹巴姑娘更顯梨花帶雨的神韻。

深切的高山峽谷地貌,充足的水氣條件和種類繁多的基岩使丹巴土壤種類繁多,可分為7個土類,14個亞類,14個土屬,共35個土種。從河谷低地的潮土、山地褐土,到半山適應中草藥、針葉林生長的山地棕壤,再到林區的亞高山草甸及高山草甸土,直至適合雪蓮花生長的高山寒漠土,明顯的土壤垂直分佈帶與植被的垂直分佈帶相應成趣。但是又不是絕對的整齊劃一,以致使人感覺有些單調;而是隨陰坡、陽坡的水氣、光照條件的差異,又呈現出統一中的變化,就象丹巴鍋莊一樣。也許丹巴鍋莊正是師法這種自然特徵,既有嚴格的程式和相對統一的隊形(以嘉旋圖為主),但又不乏變化和創新。開端時文雅、沉穩、渾厚,高潮時熱情奔放、高昂精獷。男的長袖翻飛,雄渾灑脫,女的舞姿舒展,輕盈美麗,歌者、舞者,男性、女性,隊形、內容,人與天,地與舞,在變化中達到和諧,在和諧中取得變化,形成完美的統一體。

在整個自然生態系統中,水土是客觀存在的主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丹巴人是深諳此道的。在“天然盆景”所在的東谷鄉東馬村有一位老村長,名叫桑巴布裏,曾經為了維護當地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克服重重壓力,制止當地林木的砍伐,保住了祖先留下的難得的青山綠水。過去,丹巴曾經在計劃經濟下對林木作過一些砍伐,但由於天保工程的及時以及人們受藏傳佛教影響所形成的“天人合一”思想觀念根深蒂固,因此,丹巴的水土在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間幾乎沒有遭受大的破壞,人與自然至今仍完美統一,和睦相處。旅遊規劃設計專家錢振越稱:“丹巴,特別是甲居,是天人合一,人居環境最佳組合之地。”

生靈之美

天然的立體氣候造就了丹巴豐富的植物種類。海拔2000m以下的幹熱河谷灌叢,2000——2600m的梨、蘋果、石榴、核桃等經濟林木,2600——3000m的針闊葉混交林,3000——4000m的針葉林,4000m以上的高山灌叢草甸,養育了已經查明的27科89種典型的森林植被,其中還包括檀木、黃毛槭、紅豆杉、巨鱗鐵杉等珍稀特有樹種。草木植被十分豐富,並有大量人畜中草藥材,如白芷、紫胡、羌禾等。

野生動物更是品種繁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種,二類保護動物27種,省重點保護動物30多種。象金雕、玉帶海雕、胡兀鷲、錦雞、遊隼、白尾鷂、蒼鷹、鳶等珍禽,象旱獺、岩羊、白唇鹿、雪豹、盤羊、藏獼猴等異獸,不僅個個天生麗質,貌比貂蟬,而且常常成為山裏人們生活的夥伴、人生的伴侶。如今,祖上遺留下來的狐皮氈帽、豹皮長衫、錦雞長翎、獺皮藏裝,人們只在逢年過節的喜慶日子裏拿出來使用,用它們裝扮幸福的生活。

中央電視臺《曲苑雜壇》有一個十分有名的節目《洛桑學藝》,至今仍讓人唸唸不忘。其實,在丹巴,如洛桑一樣的口技藝人又豈只一個、兩個?放羊的牧人,擠奶的阿媽,幾乎誰都可以惟妙惟肖的學黃鶯歌唱,倣羊群啼叫,擬山雀啁啾,狀清泉潺潺。在這裡,人與大山可以對話,人與生靈可以交流,人與水草心心相印,人與藍天同呼吸、共命運。他們載歌載舞,與生靈同樂!與天地同樂!

歌舞之美

這是一個不唱歌、不跳舞便無法生存、延續的民族,這是一塊時時刻刻充溢著豐花雪月的神聖土地。人們這樣形容:有人的地方就有歌,有腳的人兒就會舞。此話看似誇張,其實是一種真實寫照。在農村,人們出門唱山歌,打草唱打草歌,犁地唱梨地歌,築墻唱夯歌,相面唱情歌,飲酒唱酒歌,獻哈達唱哈達歌……在城鎮,也許已經沒有了這麼多的講究和規矩,但“歌聲繞梁,三日不絕”的情形卻時時可以親見。

舞蹈更是丹巴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丹巴素有“歌舞之鄉”的美譽,史書更有“夷谷每逢喜慶,輒跳歌莊”的記述。歌莊,即鍋莊,是丹巴舞蹈中最富民族和區域特色的藝術明珠,由藏族舞蹈歷久演變而成,形成于隋唐。在節慶日、婚嫁、修房造屋、廟會、郊遊、豐收及一切聯歡場所都要跳,意在表達歡樂、吉祥、歡迎四方賓客之意。 丹巴鍋莊因地域和語言差別,形成革什扎、巴底、二十四村、小金區四大流派,主要有納頂的兔子鍋莊、孔雀鍋莊,三岔溝的豹子鍋莊、打靶鍋莊,巴底的鹿子鍋莊等等。在稱謂上,中路、梭坡、納頂稱“卓”,巴底稱“達爾嘎”,革什扎稱“思鞠”。對參舞者人數不限,可多可少,但講究禮儀和裝束,充分發揮出了嘉絨藏族服飾的潛能。男性戴狐皮大帽,穿金色、藏青色、繹紅色氌尼藏裝,並配精細藏鄉裝飾,踏藏靴,背嘎烏,佩腰飾;女性按老、中、青分春、夏、秋、冬著裝,頭頂繡花方帕,身著油綠、紫繹、赭紅、翠藍、藏青水獺皮鑲邊外套,下著百褶五色裙,腳踏藏靴,胸垂銀白色嘎烏,挂鏈、鈴鐺、珊瑚等飾品,頭戴碧玉發箍、藍寶石、黃寶石等,顯得雍容華貴、富麗典雅。

除鍋莊而外,還有嘉絨藏戲、弓劍舞等傳統舞蹈,即使體育活動也融合了大量的舞美要素。如“達久”、“羊鞭甩石”,富有極高的觀賞性。

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的是環境對人的潛移默化。原本就奔流著富貴與美麗血質的丹巴姑娘,世世代代浸染在盛開的梅花花心,自在阿媽肚子裏孕育開始,便以藍天為鏡,以白雲為伴,與生靈為友,神山護佑,山花比鄰,水土豐潤,空氣優良,歌舞雕琢……真的,不美才怪?

這是人與自然的定律,這是大自然的造化。可以設想,宇宙賦予人類最完美的地球,其初衷也許是要造就一個“美人球”,只是人類辜負了她的美意,對大自然巧取豪奪,破壞了“天人合一”的無尚佳境。但她終究並未對作為萬物這靈的人類失望,找到了一方善良、純樸的黎民百姓,點染一個“美人谷”,以喚起人們對自然的珍愛,對自我的珍愛。也許,這正是“美人谷”給我們最大的啟迪,最大的貢獻!

   南方網  


小城之美:丹巴之特色
日本攝影師的丹巴美妻
[旅途]丹巴看上去很美
丹巴-康定環線攻略  
刀光劍影成過去 追尋丹巴古老碉樓的滄桑(圖)
丹巴·美·姑娘(圖文)
稻城和丹巴(圖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