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真的不同嗎?——三峽遊船業調查與思考

      三峽工程蓄水,高峽平湖初現。新三峽吸引了無數遊客的目光,也吸引了無數投資者的目光。三峽旅遊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據一項調查,由於內河旅遊的特殊性,遊覽三峽的個人費用中,交通費用約佔三分之二。遊船業良好的市場預期,使許多投資者躍躍欲試。

  憂慮:新一輪三峽“遊船大戰”一觸即發

  1978年,“崑崙號”遊船投入三峽涉外旅遊營運。25年來,雄奇峻秀的長江三峽,得益於三峽工程的造勢,遊船客流不斷攀升。去年,僅乘坐豪華遊船的遊客就增長到40多萬人次。

  在25年的商業化旅遊進程中,三峽旅遊曾大起大落,遊船業隨之浮沉。1992年三峽工程開工,旅遊驟然升溫,遊船公司利潤大增。超額利潤誘導沿江各地競相造船、購船。到1994年,長江上註冊成立了28家遊船公司,近60艘豪華遊輪紛紛擠進三峽。

  三峽旅遊在歷史上曾經有3次高峰,1992年的三峽工程開工,1997年的大江截流,2002年的導流明渠截流。三峽旅遊的火爆,多多少少是受“告別三峽”的蠱惑,高潮過後往往就是大幅的跌落。遊船艙位過剩,為爭奪客源維持生存,多家遊船公司展開“自殺”式競爭,單人單航次平均票價一路猛跌,從高點的上千美元跌至三四百美元。本世紀初,10余家遊船公司經營難以為繼先後倒閉,17艘豪華遊船被迫出局。

  目前,在三峽航行的豪華遊船尚有43艘,年接待能力超過60萬人次。據有關部門介紹,目前重慶、宜昌等地重現豪華遊船打造熱潮,銀河1號、銀河2號、帝王號、新世紀1號、凱迪號、金龍號等10余艘豪華遊船或新建、或改建。一些業內人士擔心,三峽旅遊市場是否會重蹈覆轍?他們呼籲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嚴格市場準入,盡可能避免“遊船大戰”再次爆發。作為內河航運主管部門的長航局也表示,將嚴格準入制度,採取措施制止這種現象的發生。

  樂觀:三峽涉外遊船業“好戲在後頭”

  在可能重演“遊船大戰”的警鐘敲響的同時,一種樂觀的情緒也在遊船業界瀰漫。後者的觀點是:三峽蓄水給遊船業的發展帶來了好機會,“這次真的不同!”

  重慶海外旅遊集團在中國旅遊百強中位居第8位,去年三峽的海外客有10萬人是這家公司接待的。總經理唐常毅告訴記者,三峽遊船發展至今,已有3代。最早的一代是普通客輪的高等級艙位;第二代是上世紀80年代初所打造的遊輪,這種遊輪功能設定已經很目標化了;90年代初,第三代遊輪出現,這種遊輪基本上算得上是一個浮動的賓館,公用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唐常毅認為,新的三峽,水位大幅度提升,航道變寬,水流變緩,為第四代遊輪的出現創造了條件。在新的航道條件下,船舶噸位可以從2千噸級到3千噸級上升到6千噸級到8千噸級,可以造更大的船,客位超過300個。大船為實現遊輪更多的功能提供了可能,比如,設置電影廳、圖書室,使遊輪本身就變成一個休閒的場所。這種遊輪會創造出一種觀光與休閒相結合的新的遊覽方式,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唐常毅還認為,未來的三峽遊船會形成三種類型:一是適應家庭和小團體的小遊艇;二是現有的星級遊輪;三是超豪華的大型遊輪。

  唐常毅認為,目前市場呈現的運力過剩是一種結構性過剩。蓄水給三峽遊輪升級換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市場需要更好的船,新船的出現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潮流。目前在長江三峽上航行的遊輪有相當一部分建造在上世紀80年代,已在川江惡劣的水流條件下航行了20年,約有三分之二嚴重老化,已不適應接待客人。剩下的四星級以上的遊船客位不足20萬個,三峽旅遊市場完全能消化。

  重慶、湖北旅遊界一些人士認為,三峽涉外遊輪客源市場潛力很大。不能有了客人才開始造船,而應該造好船來吸引客人。尼羅河是一條同長江三峽性質接近的內河旅遊線,現在每年的海外遊客量已達到200萬人次。而三峽自從開始商業旅遊以來,按人頭算,國內遊客累計也就1000多萬人次,海外遊客也就100多萬人次。唐常毅也告訴記者,非典過後他們對有代表性的日本、南韓、德國等市場作了調研,認為長江三峽的海外遊客每年遞增25%是完全有可能的。

  重慶中國旅行社常務副總經理林靜認為,隨著國內消費水準的提高,還有一部分客源不可忽視,這就是相當一部分國內客有能力乘豪華遊輪。2002年的40萬名涉外遊輪客源中,國內客大約已佔到四分之一。

  關鍵:建立公平的準入制度

  經濟學博士吳見認為,遊船領域投資熱這種現象很典型,在許多預期經濟效益比較好的領域,都會引發投資者的巨大熱情。“手機大戰”“空調大戰”等現象已出現過多次。

  吳見説,誰都認為惡性競爭不是一件好事,關鍵在於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計劃經濟時代用行政手段來控制産銷、供求,以達到平衡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我們不可能對市場的需求結構變化事先作出精確判斷,特別是旅遊這種發展空間大的産業。這一輪三峽遊輪的投資者,大部分是私營企業或股份制企業,他們有對資産負責的原始責任感。投資者對遊船的投資,是根據市場信號在作決定,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決策,是最為合理的。市場有“戰”,體現一種競爭,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從某種程度講也是一種過剩經濟,這种經濟形態,消費者最受益。

  重慶市旅遊局局長王慶渝認為,遊船産業門檻高,避免濫進入、濫闖入,主管部門千萬不要設置行政欄杆,搞總量限制之類的政策。應該利用市場之手來調節,順應潮流,推動業界的重組。

  王慶渝認為,在準入問題上,關鍵是建立一種公平的準入機制。政府的作為應該在三個方面:一是多提供資訊服務,公開行業情況,讓投資者了解內情,從而正確決策。二是制定類似于星級飯店的標準,包括技術等級,軟硬體設施,服務水準、安全等。三是嚴格行業管理,遊船的星級評定不能搞終身制,要有淘汰機制。(劉剛)

         新華網 2003年8月6日


長江航管局:三峽遊船嚴格市場準入禁無序發展
豪華遊船建造熱興起 警惕三峽遊船大戰重演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