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海南以南的別樣風光
李少君

     在海南以南,碧波萬頃的大海上,星羅棋佈地散落著一座座小島、沙洲、礁,宛如撒落在藍色海面上的一顆顆珍珠、瑪瑙,或者説如漂浮在水上的一朵朵蓮花,那就是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其中除東沙群島屬於廣東省管轄外,其他三個群島都劃歸海南省管轄。西沙、中沙、南沙由於遠離海南島,一般人無法前往,因而在世人眼裏,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我有幸曾經隨同中國南海綜合考察隊去過那兒。

    海上風光

    我們那次去南海諸島是從文昌清瀾港出發的。沒多久就看到離文昌海岸不遠的七洲列島,在海中間,宛如成群結隊的巨鯨,在水中暢遊。大風吹過,浪花濺起,好像是它在乘風破浪前進。

    我們在甲板上吹著海風,心情異常舒暢。飛魚還在船邊跳躍。一會兒,又飛來一隻白腹紅腳的鳥,在桅桿邊飛來飛去,跟上後就沒再離開,始終跟在船後面。過了一會,又飛來好幾隻相同的鳥,飛翔的姿勢在藍天下顯得很優美。那就是著名的鰹鳥,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鰹鳥是西沙特有的一種鳥類,看去很漂亮,尤其成群結隊的鰹鳥從空中飛過時,真像一道美妙的風景線。鰹鳥白天多在海上覓食,它們喜歡捕食小魚,它們平時在海上飛來飛去,看似漫不經心,實際是在察看水面情況,瞄準了就一頭紮下去,用嘴一抓一個準。鰹鳥多的地方一般也是魚群密集的地方,有經驗的漁民就趕過去捕魚,絕對有大收穫,所以漁民戲稱鰹鳥為“偵察兵”。一到傍晚,鰹鳥就返回島上棲息。所以在海上迷失方向的漁民,只要跟著鰹鳥,就能找到停泊的島嶼。因此漁民對鰹鳥特別感激,常將它視為救命恩人,稱之為海上嚮導。

    在海上呆了十多天,還看到過鯊魚,一次是兩條,一左一右跟在船後,鯊魚游泳的姿勢很優雅,在水裏一上一下的,不緊不慢,很有耐心地跟著你,可是你只要一想到它的冷酷,就不寒而慄。還有一次是成群結隊、數不清的鯊魚在我們前後左右圍繞,有大有小,在水中就如在玻璃缸裏,每一個動作我們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只是觀賞,倒是海裏一大奇觀。我們後來撈了兩條上來作標本。

    漁民

    南海的漁民大多來自海南島瓊海市潭門鎮。潭門的漁民自古以來就有到西沙、南沙捕魚的風氣。據1933年陳銘樞撰《海南島志》記載:“海南漁船每船可容漁夫二十余人,年中來往二次。春初來者夏初歸,秋末來者冬末歸。春來多捉龜,秋來多拾蚌。海龜、玳瑁、蚌蛤,各島均有之。海參則登近島為獨多。”所描述的情況幾乎與現在一模一樣。近年來,經常被菲律賓無理扣押的也基本上是潭門漁民。

    漁民去西沙、南沙捕魚,時間一般在每年春節後至颱風來臨之前。他們既然到了遠海,一般的魚是不要的,只要較珍貴的如石斑魚、馬鮫魚,或直接下海採集海貝、海參之類,這些可賣大價錢。但也有些漁民漁船設施比較簡陋,等帶回去就不新鮮了,如果曬乾又會不值錢,只好在海上就交易了,當然價錢要低一些。南海海上交易很活躍,台灣、香港的漁民也經常來南海,但他們一般不捕魚,他們只收購大陸漁民的魚,因為他們的船大、設備好、冷藏設施先進,他們收購得差不多了就帶回去,活蹦亂跳的魚上市後保準賺大錢。海上交易有時還非常頻繁,量也不小,不知道這種民間的自發經濟活動有沒有進入經濟學家的視野。

    漁民去西沙、南沙,起碼要呆一個多月,因此他們的生活還是比較艱苦,住不用説,在船上有時候太陽很毒,甲板熱得燙腳。吃的也比較簡單,多是罐頭、饅頭什麼的,還帶有大量礦泉水。不過他們很會自得其樂,我們碰到的幾條漁船,船上都有收音機、小電視機,有的還帶些書報雜誌,或香港、台灣漁民送的花花綠綠的畫報。他們晚上多靠岸休息,搭個棚子,有時也買點肉、菜什麼的,砍柴燒火自己做飯吃。

    但他們這樣有時會破壞環境,因西沙的樹木很珍貴,如果遭到破壞,短時間內很難恢復。

    海上生活雖然艱苦,但漁民一般出來一趟,隨隨便便都能賺幾萬塊錢。所以潭門的漁民在海南島是最富的。不少島嶼上都留有漁民的痕跡,比如一些海神廟,裏面常有漁民燒的香。

    珊瑚島

    南海諸島主要是珊瑚島、礁,其中個別是火山島。其中南沙、中沙以礁、沙洲為主,只有西沙群島,大大小小珊瑚島不少,因而也是南海諸島中居住人員最多的。

    珊瑚之美,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珊瑚花凝固了這種美麗,讓很多人著迷。南海的珊瑚古代就已著名,有一種紅珊瑚是國家一級保護的動物,以前是皇親貴族們夢寐以求的珍品,慈禧太后的禦房裏就擺著一盆。由於珊瑚花異常美麗,很多人總想據為己有。因此有一段時間很多人來海南都要帶珊瑚花回去。但珊瑚對於珊瑚島異常重要,可以説關係珊瑚礁乃至珊瑚島的存亡。因此破壞珊瑚礁一直受到嚴厲制止,海南省規定,不準將珊瑚花帶出海南島,否則將在機場或碼頭沒收並罰款。

    以前還有過漁民在珊瑚礁附近炸魚的現象,更是為國際公約所堅決制止的犯罪行為,後來經政府嚴格執法,有所好轉。但即使這樣,三亞亞龍灣、文昌東郊椰林的珊瑚礁由於一些漁民的炸魚還是受到了一些毀壞。

    尤其東郊椰林因此而沙岸底部被掏空、土壤堅固功能退化,導致海水侵襲、陸地後退。

    永興島

    永興島是海南省西、中、南沙群島辦事處的所在地,也是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有近兩平方公里,人也最多,上千人。

    永興島上樹木茂盛,大部分房屋都遮蔽在樹林深處,即使站在高處也看不到。只有幾個塔樓、氣象站與雷達站稍顯突出。這裡的樹木基本無人砍伐,除了有時颱風來臨,狂風暴雨要摧折一些。島上倒是還有一些文物古跡,比如抗戰勝利後從日本人手裏收復西沙的見證,一塊“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下有一行小字:“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張君然立”,背面則書“南海屏藩”。另外還有以前法國、日本人建的炮樓、崗哨之類。

    島上居民一是駐軍,二是海南省政府派出的工作人員,分佈于郵局、銀行、醫院、水産局等。工作人員採取輪流值班制度,由海南省各市縣輪流派來,半年或一年換一次。

    永興島的中心是北京街,商場、郵局、銀行、醫院等都集中在街兩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郵局。永興島郵局的郵戳很為人看重,畢竟,這是中國最南端郵局的郵戳,很有紀念價值,有幸有機會到這兒的人,都要買一大堆明信片,鄭重其事地蓋上中國西、中、南沙郵局的郵戳,寄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對最心愛的人,還要在明信片上寫幾句有意味的話,當然大多離不了想念、發誓之類。事實上,島上的居民也最關心郵局,因為他們平時最大的快樂就是收到親友的信。永興島的信件一般一個星期才送一次,隨著三亞過來的運輸船送過來,運輸船帶來食物、蔬菜什麼的,也帶來親朋好友的問候。所以,每次運輸船一靠岸,必有大批士兵在郵局守候。這個時候,最受歡迎的並不是食物,而是書信。西沙其他島嶼的情況更甚,因為運輸船有時半個月才去那兒一次,遇到颱風季節,時間往後拖延,顯得更 加漫長。

    島上的生活還是比較枯燥的。所以女性備受關注。女性在這裡是絕對的寵兒,異常受歡迎,她們的知名度與明星無異。原來郵局、醫院有些女性,但很少,大約六七位吧。每到週末特別搶手,被排隊邀請去跳舞。後來招了八位女兵,主要是當通訊兵,好傢夥,這就成為一大新聞,連海口的報紙都上了頭版。

    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除了永興島,大大小小三十多個島、礁中還有五個也有人類居住,當然都是駐軍。那就是東島、中建島、珊瑚島、金銀島。

    東島離永興島最近,島上動植物最豐富。遍地都是西沙獨有的樹種麻瘋桐,形狀虬曲古怪,歪來拐去,樹桿斑白。這種低矮的灌木真是瘋狂地生長蔓延,矮矮地,連成一片,密不透風,嚴嚴實實,人走在樹叢中會有一點恐慌,因為完全看不到三米以外的地方,也不知前面會埋伏著什麼。何況東島傳聞動物不少,據説有大群的黃牛,最初是漁民帶來的一兩頭,後來在島上繁衍得很快,已成黃牛群。還有麻瘋桐是鰹鳥最喜棲落的樹林,每到黃昏,鰹鳥開始回巢,成群結隊、鋪天蓋地而來,宛如一大片白雲飛過來,覆蓋在樹叢上,十分壯觀。終於看到房屋,掩映在密密的樹林裏,有幾個出來迎接我們,遠遠看去,人影顯得很小,被樹叢包圍了。在這種地方,人完全被自然淹沒了,遮蔽了,自然才是主人。

    中建島其實是一個沙洲,寸草不生的地方,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祖國的前哨,對面不遠就是越南等國。著名的西沙海戰(1974年)這裡就是一個重點。所以在這片珊瑚沙和貝殼殘骸構成的沙地上建了一座城堡式的建築,四圍高墻,墻裏卻別有洞天,有籃球場,有樹,還有菜地,白菜什麼的長得還很好。這裡的土壤都是從海南島甚至內地帶過來的。出了圍墻,外面便全是沙子,碎碎的,風一吹就飄散開來,所以中建島的形狀是變來變去的,一陣大風吹過,島嶼的現狀就可能由北部寬闊南部狹窄而變成北部狹窄而南部寬闊。中建島是南海海龜的主要棲息地。每年三、四月份,從印度尼西亞海域游來的海龜便不遠千里來到這裡的沙灘上産卵,據説海龜産卵對外部環境要求很高,海水要溫暖,沙灘也要暖和,還要沒什麼太多干擾,而中建島最吻合這些條件。這些海龜,先在近海醞釀,然後在沙灘上挖個洞,趴著,靜靜等待,産卵後埋起來,海龜蛋有小球那樣大小。小海龜過一段就自然而然地出生了,隨同大海龜們從容遊向大海。

    南沙與中沙

    中沙群島大部分都是沙洲與暗礁、暗沙和暗灘,一個個巨大的礁盤,形成所謂“岸礁”、“堡礁”、“環礁”,平時都淹沒在海水裏。礁盤上活躍著各種各樣的熱帶動植物資源,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其中最大的環礁長190公里,寬60公里,也是南海諸島中最大的環礁。想想這些居然都是小小珊瑚蟲天長日久的傑作,真是讓人感嘆自然造化之威力無比,鬼斧神功之精妙絕倫。

    南沙群島其實也主要是暗礁、暗沙,但由於在這些礁上建造了房屋,就將礁變成了人工島。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永暑礁。永暑礁礁盤面積不小,但一般都被海水覆蓋了,只有退潮時才露出一叢叢礁石,漲潮時就只露出一個尖角。現在尖角上蓋了一個兩層樓的建築,這就是“南沙海洋觀測站”。每天都向世界氣象組織發送海洋氣象報告。另外還有一個美濟礁,則是南沙的漁船服務中心,中國漁民來此可以補充供給。

    南沙也有島,最大的是太平島,面積約0.4平方公里。1920年,日本人曾在島上偷採鳥糞,在島南修有碼頭、簡易鐵路,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政府接收太平島,並在島上有所經營,種有大量植物,椰子、木瓜、香蕉、鳳梨蜜什麼都有,樹木茂密,鬱鬱蔥蔥,淡水資源也因此豐富起來,還吸引了眾多鳥類來安家落戶,積下了厚厚的鳥糞層。

    最南邊的曾母暗沙是南海知名度最高的地方,它算是中國最南端的疆域了,位於北緯3度57分,已接近赤道,這是中學地理書上就有介紹的。這裡距離大陸雷州半島已有大約971海裏,可見南海之浩瀚寬廣。

    海南省政府在此設有主權碑,見證中國政府對南沙擁有的主權。

    南沙與中沙,幾乎還完全沒有開發。由於距離海南島比較遠,除了一些商船、漁船,人跡罕至,即使一些科研單位要來此考察,也殊為不易。倒是西沙群島有被辟為旅遊區的可能,報刊上呼籲了好些年,萬事俱備,只等東風了。

    難忘海上經歷

    我在海上最難忘的感受是人的孤寂與人的渺小。

    我在海上呆了十多天后,深深地佩服那些堅持得更長久的孤島上或海上生活的人們。那真是一種精神與毅志的考驗,但支撐他們的,肯定有某個重返人群的目標,比如難民嚮往著彼岸,漁民嚮往收穫回家,戰士希望凱旋而歸,所以,他們還能堅持到底,否則,他們不可能堅持長久。

    在海上,我還深刻地感到人其實是何等渺小,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微不足道。

    我在海上最難忘的一次經歷是突然雷鳴電閃、風雨大作。那是在一個小島上,我們剛在海邊休憩片刻,突然風大起來,海浪聲也喧嘩起來,海曠天低,天空好像就要壓到你的頭上。雷聲在遠處炸響,往我們這個方向滾來。閃電也開始在天上此起彼伏,在天幕上撕開小小的一道縫,又趕緊關閉。看著天空白雲迅疾翻滾,我們感覺不對,趕緊往住處走,走不過五分鐘,雷鳴電閃説到就到,幾乎是在我們頭頂上閃現,而且越來越厲害,那種感覺真是駭人心魂。在大海中央的這一個小小的島嶼,似乎變得更小了,四面八方的海浪涌過來,厚厚的急速翻轉的黑雲白雲壓下來,真是層雲壓島島欲摧,而雷鳴似乎無處不在,一陣緊接一陣,在你耳邊、頭頂甚至腳下炸響,震耳欲聾。閃電呢,也是一道還未過去,另一道又迅速閃現,將厚厚的天幕撕得四分五裂,體無完膚。

    而且閃電越來越低,就在面前閃過,幾乎伸手可及,就在你身邊劈下來,好像就要劈到你了。我們嚇得跑起來,生怕被雷劈倒,被電擊中,我們嚇得拼命奔跑,甚至已顧不上狼狽不狼狽。

    好在這次狂風暴雨很快過去了。但那一夜,我始終睡不著,可能是給嚇的。這種閃電打雷確實太駭人了,我想有心臟病的人碰到這種情況,可能會活活給嚇死。我還恍惚記起以前有人將西沙稱為“暴風之島”,果真如此。同時,我也想,人在大自然面前確實是很渺小的,不過是自然中的一粒塵埃而已,但人又為何如此自以為是,如此狂妄自大呢?以至為所欲為,沒有一點敬畏感與對自然的崇敬呢?以至將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糟蹋得烏七八糟,千瘡百孔、臟亂不堪,甚至瀕臨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與毀滅的可能。難道人們對此就沒有一點反省與自覺嗎?

    《南方都市報》


三亞大東海景區全潛式觀光潛艇“美人魚”啟航
銀行建立旅遊佣金制 海南導遊結束拿高額回扣
陽光沙灘野遊自駕車 海南再推16個特色旅遊産品
住店遊客免費看電影 三亞電影業酒店業雙贏
旅遊淡季旅行社坐不住 雙飛遊海南跌到1450元
體驗原始人生活方式 海南20多男女挑戰荒島生存
交通擠服務差價格貴 難忘海南敗興之旅
多情的海南蜈支洲島
自助5日行:到海南三亞
自助探險遊:登九龍山探九龍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