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味]又見炮火陰霾時
劉勇

    戰爭,是一個異物。它伴隨著陰謀,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擊碎了多少美麗的憧憬;它讓母親的眼中盛滿憂傷,讓弱小的呼喚在硝煙中湮沒,讓魔鬼的翅膀遮蔽太陽。

    也許那些吃樹皮、啃草根的歲月早已淡出人們的記憶,沒有了流血犧牲的悲壯,也沒有了硝煙瀰漫的殘酷,沒有了生與死的抉擇,也沒有了曆盡艱辛的磨難,在我們今天安逸的生活中,在我們已經淡忘炮火陰霾的現在,是不是應該緬懷那些用生命和鮮血創造新中國的革命先烈,是不是應該記住那個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記住中國共産黨的戰士們面對槍林彈雨,把祖國的命運、民族的尊嚴看得高於一切,慷慨赴難、視死如歸的歷史。

    對先烈們的敬禮,從重溫他們戰鬥過的地方開始,他們的鮮血灑在這裡,他們的英勇銘刻在這裡……

    紅色中國遊之革命遺跡

    狼牙山:壯士遺風今猶在

    歷史重現:狼牙山的聞名于全國是在近代,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據地。1941年9月25日,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馬寶玉和戰士胡德林、胡福才等5人,為了掩護主力轉移到外線作戰,並使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主動把敵人吸引到狼牙山的懸崖絕壁,據險抵抗,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最後寧死不屈,毅然砸槍跳崖,3人壯烈犧牲,2人負傷倖存。這一壯舉,表現了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高尚品質和中華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氣概。

    紅色推薦:狼牙山,地處易縣西南部,距離縣城約45公里,海拔1105米。因其山勢險峻,酷似狼牙,峰頂直刺雲天,故稱狼牙山。狼牙山風景秀麗,有“五坨三十六峰”,“狼山競秀”為易州十景之一。狼牙山東西、南北約長15公里,面積為225平方公里。環山共有五坨36峰,主峰蓮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兩面均為峭壁懸崖,山勢險峻,東南兩面稍緩,各有一條羊腸小路通向主峰,“閻王鼻子”、“小鬼臉”等險要之處非貼壁不可逾越。離山頂100米處有一小片開闊地,開闊地南面山崖旁有一棵古松,松下有一塊巨石上面刻有棋盤,故稱“棋盤坨”,相傳為神仙之遺物。

    為繼承和發揚五勇士的英雄業績,易縣人民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塔呈乳黃色,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69平方米,底座直徑3.06米,高21.5米,塔身5層,呈正五邊形,塔頂設涼亭式黃琉璃瓦塔帽,塔身正面嵌有聶榮臻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黃色大字。五勇士浮雕像鑲嵌在與塔底同高的一面漢白玉旗上。與塔底層相連,向東有一碑廊,碑廊東端是一碑亭,亭內有一個六棱大理石碑,碑上刻有彭真、聶榮臻、楊成武、劉瀾濤、陳正湘等12位領導人的題詞。

    地址:河北保定市易縣西南部

    參考影片:《狼牙山五壯士》

    冉莊地道站遺址:巧設機關得勝利

    歷史重現:地道戰,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其光輝的一頁。在敵強我弱的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為配合德國在歐洲的進攻,把中國變成它擴大侵略戰爭的“後方基地”,加緊了對解放區,特別是對華北解放區的“掃蕩”和“蠶食”。根據地軍民創造了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圍困戰等多種武裝鬥爭形式,充分發揮了人民戰爭的威力,有效地打擊了日軍。

    冉莊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于1938年開始挖地洞,最後挖成戶戶相連,村村相通,上下呼應,能打、能退、能進的地道網。

    紅色推薦:冉莊地道以該村十字街為中心,有東、西、南、北4條主幹線,長225公里。還有南北地道支線13條,東西支線11條,通往外村的聯村地道4條,地道全長約15公里。地道設計巧妙,構造複雜,設施完備,設有指揮部、儲糧室、休息室、陷阱和廁所,並裝有照明燈和路標,地道的出入口靈活多變,多設在墻根、牲口槽、炕面、鍋臺、風箱、井口等處,地道還與水井相通,既做氣眼,又可取水。

    冉莊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還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地道站紀念館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多處舊址的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抗日戰爭歲月。

    地址:河北保定市清苑縣冉莊

    路線:廣州乘火車到保定車站,在保定江城路客車站乘保定到陽城的客車,即可直達冉莊。

    門票:10元

    參考影片:《地道戰》

    瀘定鐵索橋:鐵索寒而意志堅

    歷史重現: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至此,守敵將橋板大部拆去,並在東橋頭構築工事封鎖橋面。左路軍先頭團——紅四團組織強攻,22名紅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緣鐵索匍匐前進,奪取了瀘定橋,滬定橋因此而舉世聞名。

    紅色推薦:滬定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1705年),長101.67米,寬3米。橋體造型古樸,結構獨特。瀘定橋為鐵索懸橋,由條石砌成的東西橋臺和13根橫亙的鐵索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鋪橋板,其餘4根均分兩邊作扶手。東西橋頭臺內各有一口落井,內埋與橋身平行的鐵制地龍樁(東落井7根,西落井8根),其下各橫臥一根鐵鑄臥龍樁。鐵索通過東西橋頭臺,用鑼鍋絆固定在臥龍樁上。東西橋頭臺上各建有木結構橋亭1座。橋東立有清康熙《禦制瀘定橋碑》,記述建橋始末。瀘定橋以鐵構件為主,13根鐵索由12164個鐵制扣環連結而成,重約21噸。

    瀘定橋下,大渡河的巨浪拍打著江岸發出震天的濤聲,河中間一個漩渦挨著一個漩渦,每個卷動著的漩渦都顯示著這條川西大河的力量。而鐵鏈上的橋板晃晃蕩蕩的,人踩在上面,橋板、鐵鏈甚至整座橋都會隨著你的腳步搖動,直讓你的心也搖動起來。來到此地,你可以想像當年紅軍戰士用頑強毅力同困難所作的殊死搏鬥,可以審視自己遇到困難時,是否畏縮不前、意志消沉?可以在崇高精神的輝映中,驅趕靈魂中陰暗的影子。

    地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城西

    參考影片:《飛奪瀘定橋》、《長征》等。

    三大戰役紀念館:笑到最後最燦爛

    歷史重現:在中國,無人不知三大戰役的波瀾壯闊,無人不曉三大戰役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的決定性地位。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在戰略進攻階段與國民黨軍主力進行的戰略決戰。戰略決戰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949年1月31日結束(遼沈與淮海兩大戰役之間有3天間隔)。中國共産黨和毛澤東制定的戰略方針得到完滿實現。在139天的作戰中,平均每天殲敵一個正規師,連同地方部隊,共殲敵154萬人。三大戰役確立了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局面。

    遼沈戰役紀念館

    坐落在遼寧省錦州市遼沈戰役革命烈士陵園北側,佔地5.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館區松柏挺秀,綠草如茵,環境優雅而肅穆。館內設有戰史館、支前館、烈士館和全景畫館。陳列內容全面反映了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的歷史,突出展示了遼沈戰役的勝利進程,揭示了戰役勝利的諸多因素及偉大意義。其中《攻克錦州》全景畫館為國內首創,彩用繪畫、塑形、燈光、音響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地再現了遼沈戰役的關鍵性戰役————攻克錦州的宏大戰爭場景,是中國博物館和美術史上的開山之作。此外還辟有專題展館,舉辦有《神州奇石展》和《遼沈戰役兵器展》。

    地址:遼寧省錦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內

    平津戰役紀念館

    總體環境藝術設計以勝利為主旋律。入口處兩根高大花崗岩圓柱構成勝利門,柱頂分別佇立著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戰士雕像。開闊的勝利廣場中央,矗立著高60多米的平津戰役勝利紀念碑,不銹鋼三棱刺刀直插雲霄。紀念館主體建築,既蘊含中國傳統韻味,又富有現代審美風格,面積12800平方米。前區是用暖灰色花崗岩飾面鬥拱造型的三層展館,古樸莊重;後區是金屬材料構成的巨大銀灰色球體建築,雄偉壯觀。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的“平津戰役紀念館”七個金色大字,鑲嵌在展館的巨大牌樓式眉額上。

    平津戰役紀念館通過大量照片、文獻、實物籌史實材料與圖表、繪畫籌輔助展品有機結合,全面、真實地展現了平津戰役從發起到勝利結束的光輝歷程,莊嚴肅穆的英烈名錄墻,將戰役中犧牲的6639名烈士和391名佚名烈士的姓名鐫刻在上。多維演示館運用現代聲、光、電高科技與多元化視聽藝術手段,氣勢恢宏地演示了平津戰役決戰的歷史畫面。

    地址:天津市紅橋區平津道8號

    淮海戰役紀念館

    淮海戰役紀念館與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同時興建,1965年落成開放,陳毅元帥題寫館標。建築面積3950平方米,館內陳列面積2800平米,陳列分前廳、序言廳、戰役廳、支前廳、烈士廳、後廳六部分,共展出珍貴文物、歷史照片以及油畫、國畫、雕塑等2200余件,包括毛澤東同志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關於淮海戰役作戰方針》的電報手稿,淮海戰役指揮作戰用的電臺,韓聯生等86名烈士的遺像、遺物等。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南郊參考影片:《大決戰》

    孟良崮:先烈英名揚天下

    歷史重現: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于孟良崮一舉殲滅了國民黨的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擊斃該師師長張靈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揚海內外。

    紅色推薦:孟良崮屬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積1.5平方公里。相傳宋朝楊家軍將領孟良曾屯兵於此,故名。孟良崮戰役紀念碑位於孟良崮旅遊區內孟良崮山頂,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平方米,1984年為紀念著名的“孟良崮戰役”而興建。紀念碑碑高30米,由三塊狀如刺刀的灰色花崗石築成,象徵著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的武裝力量體制。底座為邊長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體,組成一個槍托,象徵著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碑中部正面鐫刻著胡耀邦同志親筆題寫的“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碑東面鐫刻著陳毅元帥《蔣軍必敗》詩詞和粟裕將軍的題詞,碑西鐫刻著劉少奇、朱德、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題詞。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位於孟良崮烈士陵園內,坐北朝南,佔地面積8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40平方米。館內共分5個展廳,分別為門廳、戰役廳、支前廳、英烈廳和雙擁廳。紀念館前面是陳毅元帥、粟裕將軍側馬而立的大型花崗石塑雕,紅色花崗岩上鐫刻著陳毅元帥的《孟良崮戰役》長詩。紀念館後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將軍骨灰撒放處,其後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鐫刻著在孟良崮戰役中犧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

    地址:臨沂市蒙陰縣跺莊鄉

    門票價格:8元

    參考影片:《南征北戰》

     《南方都市報》


昔日長征路成為“現代紅色旅行家”的樂園
紅色旅遊成為山東旅遊景點新的經濟增長點
“紅色旅遊”在自費與公費之間勾起革命記憶
缺少文化內涵 紅色景點導遊現編迷信故事
暑期香山尋訪偉人足跡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歌曲誕生地成旅遊新熱點
“紅色之旅”成為福建金湖風景區旅遊亮點
革命搖籃——井岡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