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旅遊業爭打“文化牌”(中國體育健身遊)


    中國目前已知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達40萬處

    中國榮獲世界遺産桂冠的景點已以27處的數量居世界第四位

    中國各地還有100多個名勝景觀正在進行世界遺産的申報籌備工作

    隨著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中國文化的全面復興,突出自然資源中的人文價值,成為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最新動向。

    專家分析指出,這將使中國旅遊資源以新的角度、新的面貌向世界開放,從而實現旅遊業作為中國經濟新增長點在21世紀的繁榮。

    國家計委和文化部正在著手制定的文化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文化旅遊業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同時,中國近年來大張旗鼓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産,以27處的數量居世界第四位。

    新世紀伊始,中國開始緊鑼密鼓地為福建土樓和古都河南安陽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與此同時,中國各地還有100多個名勝景觀也在進行世界遺産的申報籌備工作。

    據統計,中國目前已知的地上地下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達40萬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宋光茂博士指出,自然資源與5000年的文化積累相融合,構成了中國旅遊資源的獨特性,“充分挖掘自然資源中的文化內涵,是中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立足點。”

    熱愛自然、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酈道元、徐霞客、李白、蘇軾這些古代文化名人都是大旅遊家。

    在新世紀,心靈和情趣的陶冶成為物質生活富足的中國人的追求,旅遊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現。而世界各地的遊客對中國人文色彩濃厚的景觀更是趨之若鶩。來自荷蘭的一位遊客走訪了中國許多名勝古跡後對記者説:“中國的風景處處體現出古老文明的魅力,這最讓我著迷。”

    據了解,除了傳統的歷史遺址如長城、故宮繼續扮演旅遊主角外,中國各地都紛紛打出了“文化牌”。

    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産福建武夷山是中國理學思想的誕生地,一代儒學大師朱熹在日本、南韓、東南亞和歐美至今仍有影響。這裡還是3800多年前古越先民的聚居地。學術界稱這裡為“中國古文化與自然完美結合的代表”。

    記者最近在武夷山採訪時,看到朱熹故居修葺一新,有關理學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書籍和介紹石刻吸引眾多中外遊人駐足。武夷山市委有關負責人黃德義表示:“自然景觀離不開文化與歷史的積澱,現在我們加大武夷山作為文化名山的宣傳,為武夷山旅遊開發重新定位。”與武夷山一樣,中國的旅遊勝地也在紛紛行動。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02月2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