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911後的華人生活  

    “9-11”紀念日,美國政府和人民都在幹什麼?他們如何面對?如何理解?我們連線中央電視臺在美國記者方靜。以下是節目文字實錄:

    主持人:你在什麼位置?

    記者:你好柴靜,我現在就在世貿原址的旁邊,你可以看到我身後有一個鐵絲網圍著的,那就是世貿大廈的原址,而且在這裡,我剛剛看到有很多的記者在這兒拍攝,同時也有很多的遊人,他們在這兒參觀。

    主持人:2002年的9月11號馬上就要到了,恐怖事件發生一年後美國人怎麼面對這一天?

    方靜:美國總統布希在9月4號這一天就已經宣佈這一天為愛國者日,他們號召全美永遠銘記這一天,另外還有就是各大媒體現在已經開始了陸陸續續對9.11事件的報道,到星期三也就是美國當地時間的9月11號,他們的宣傳要進入到一個高潮,那麼當地的各大電視網,比如説ABC、NBC、CBS他們都是在黃金的時段退出了很多特的報道,而且都是大牌的主持人,他們都要輪番的上陣。這兩天我到CNA、ABC、去看了一下,他們的記者現在是非常的忙碌。反正美方有大事發生的時候,他們記者的狀態總是非常的興奮的,但是實際上美國的觀眾並沒有像美國記者那樣的興奮,很多人認為,他們不希望再看到這樣的報道,不希望這樣的畫面再把他們帶回到那種痛苦的回憶當中。

    主持人:那你怎麼理解他們的這種情緒?

    方靜:我覺得看到的這種平靜,實際上是一種表面的狀態,其實“911”這件事情畢竟對於美國人的心裏造成了很大的創傷,比如説我看到CN和時代雜誌有一個最新的民意調查,那麼這個調查就顯示了多數民眾認為,“911”已經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他們不相信美國能夠再回到以前的正常的生活,至今有30%的美國成人每天都會想到,“911”當天發生的恐怖的襲擊。但是是這樣,就是我到這兒來以後,我最想了解的就是“911”這個事件究竟對美國造成了多大的改變,但是當我了解的越多,你會發現問題越沒有答案,因為現在在美國各個網站,各個媒體他們的報道你會完全針鋒相對的觀點,比如説我在這個時代雜誌上,這是我複印的,就是有完全的兩篇不同的文章他出現在一個封面上,他在這邊就寫的“是的”,美國已經改變了”那在這一面就説“不,美國還沒有”就是這個事件非常有代表性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那麼認為美國已經改變的人呢。

    主持人:不管有多少爭論,每個人都得面對這一天,那麼在9月11日這天他們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紀念?

    方靜:具體的程式是這樣的,就是首先有一個風笛和鼓手的遊行的隊伍,然後在8點46分的時候,是一個默哀的儀式,之後有一個頌詞的宣讀還有對遇難者名單的。在默哀之後有宣讀遇難者的名單還有頌詞,然後美國總統布希要到當天的下午抵達紐約,在日落的時候紐約市的市長將會點燃一個不滅的火焰,最後是大家一起點燃蠟燭,這就是在紐約市的紀念活動。那麼同時在華盛頓的五角大樓方面也有一個比較隆重的紀念活動,那是在美國11號的上午,這個活動要持續1個小時,地點就是在當年當時五角大樓被襲擊的那個地方。到時候美國總統布希、國防部長,還有他們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將分別致詞。另外就是在當天美國的金融市場,要推遲開市的時間,他們正常的開市時間是在9點30分,那麼到那一天他們可能要推遲到11點。還有就是美國總統布希現在已經在電視上發表講話,就是號召全體美國人能夠在美國東部時間8點46分用降半旗和默哀的形式,來表示對遇難者的哀悼。

    主持人:所有這些活動的中心是什麼?

    記者:這次的活動中心就是對遇難者的哀悼,這次罹難一共是2863人,那麼也是通過這個活動來表示,美國人民對他們永遠的銘記。

    主持人:這2863人的名單中有多少華人同胞?

    方靜:現在我們在名單上看到就是著名中國國際的是兩個人,但是實際上還有一些華裔,他們也在這次事故中遇難,這其中有一位華人的名字應該被所有的中國人,包括所有的美國人以及全世界人銘記,他的名字叫曾喆。在9月7號的時候,在貿彼力街的五福殯儀館,當地的華人以及他美國的一些同事,在那裏為他舉行了一個葬禮,我們到那裏也進行了採訪。

    主持人:“911”發生之後的一年中,華人之間是否比以往更有凝聚力?

    方靜:我們當時在葬禮的現場,也看到他的母親在事隔一年之後仍然是非常的悲痛。當時我也問到他的母親在這一年中是如何渡過的。她説在這一年當中,無時無刻不在想念她的兒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華人、華僑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很多人給予了她很大的精神和物質上安慰。我在現場,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當地的華人社團的一些人,在為她籌備整個的葬禮。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説華人之間的安慰對於他們的家屬能夠渡過難關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華人為紐約的重建做了哪些努力?

    方靜:那麼除了華人之間的互相幫助之外,他們也是在幫助所有的美國人在渡過難關。比如説他們位於紐約州長島,還有一個為微笑列車這樣的慈善活動鑄成的美國冠全軟體公司,他們就捐出了200萬美元用於幫助罹難者的子女就學。另外像新澤西州的媽媽聯誼會,鼓勵華裔青少年發起送愛心到紐約的募捐活動。還有就是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國際著名的華裔刑事犯罪的鑒別專家,叫李昌鈺。他決定派出20名很精幹的助手來進行遇難者遺體的DNA識別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華人之間的一種互相幫助,但是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不分種族,不分民族,不分膚色的一種共同的聯合。應該説在災難面前,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人,説著不同語言的人,他們是站在了一起。

    主持人:美國人的概念包括了不同種族,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對他們來説一年之後看待這場災難的立場和角度有哪些不同?

    方靜:應該説在不同民族,不同膚色和不同階層的人,他們對於這場災難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説《時代週刊》就跟蹤調查了11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各個階層的人,他們對這場災難的看法,他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和平和繁榮年代當選的總統,發現自己不得不肩負起指揮反恐怖戰爭的重任,原本準備同時打贏兩場地區性戰爭的軍人,卻不得不跑到阿富汗的山洞裏去搜尋敵人。還有一個就是一直在追求進步的一個巴基斯坦的女人,她發現她的同學對於和平和進步産生了疑問,應該説他們對於“911”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而我們之所以能夠記住“911”,恰恰是因為超越了某個個人,某個國家和某個民族,它是全人類的事情。

    主持人:生命在一場恐怖襲擊中消失了。但是對於活著的人,生活必須繼續,對於那場災難的倖存者,記憶已經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他們在一年之後是否能面對創傷?

    方靜:也有一些倖存者,他們至今仍然不能從死亡的陰影當中逃離出來。另外就是《新聞週刊》,他們將會把十名的倖存者逃難的經歷講述出來,這也是首次對逃難經歷的記錄。所以我們由此看出,就是一年之後,他們其中的很多人終於有勇氣來面對這一切。

    主持人:在這些人當中,華人的倖存者是怎麼面對這一年的?

    方靜:我們在紐約的採訪當中,我們也採訪到了兩名當時從世貿大廈中逃生出來的華人,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對他的採訪。

    主持人:下面我們連線亞美商業發展中心王章華,歡迎您參加到我們節目當中。

    王:謝謝。

    主持人:你們一年來一直在關心“911”事件的事後的影響,能不能簡單地告訴我你們的結論。

    王:我到現在一年為止的話,這裡的經濟還是沒有完全能夠恢復,“911”對這裡的影響是相當的大。所以在自從發生了“911”事件以後,華埠全面的經濟受到相當大的損失,到現在,很多的行業還沒有能夠發展出來,

    主持人:其中創傷最深的是哪個行業?

    王:主要是製衣方面的工廠,從“911”以前的200多家降到了現在大概是150、160家,將近四分之一的車衣廠都沒了。

    主持人:在這裡工作的華人有沒有什麼影響?

    王:這裡影響很大,僅僅在車衣廠就有幾千個工人沒有工作了,自然影響到整個華埠的經濟。他們消費的問題,商店也好,經營的各種零售店,因為人的購買力下降,影響到其他的行業。再加上游客也不到華埠來,就對其他的行業都連續有影響。

    主持人:在這個華埠重建過程當中有沒有想過,可以利用國內經濟發展的一些資源一起來聯合經營。

    王:對,這個我們也是非常重視到的一個部分了,因為我們的商業發展中心,就是在一個月以前也有一個小的代表團也曾經在國內作一個訪問到北京上海,與當地的市政府以及有關的部門做了一些交談,一方面是希望能夠怎麼樣促進紐約與北京上海方面的貿易的推展,推事也談到華埠的經濟的恢復,與國內怎麼樣能夠聯繫起來,因為我們也看到國內最近這10多20年來的國內的突飛猛進,華埠反而是非常的封閉,幾乎沒有進展,而只有倒退,顯得很矛盾的一個現象,那當然就是説國內的經濟發展的話,我覺得海外的華人社區有直接的影響,這個就是説,因為你也知道就是在美國的話有10多個比較有規模的華人集中的社區,那這些社區的話,覺得跟國內都有直接的關聯,現在特別國內的經濟發展,很多的國內的大的品牌,産品都是在往世界各地的去發展,打開新的市場,特別對美國市場的話,我想也是未來一個重點,所以在這個方面,我覺得也是華埠跟國內有很密切的配合。

    主持人:經濟上的困境,可能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但是這一次華埠遇到的困境是因為“911”這樣一個大的災難,你覺得華人在遇到這個困境的時候,他們的心態怎麼樣?

    王:我想華人在海外,一向都是以情份為本的。這等於是我們一個商標一樣的。所以在受到這麼大的創傷後,在很多方面來講,華人還是很鎮靜的。就是説在處理這個事情的時候,雖然説有很多個人或者家裏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一些影響,可是總的來講,華人社區還是非常沉著的,沒有發生真正的恐慌。

    主持人:那在你跟這些普通華人接觸的過程當中,你覺得他們為重建生活做了哪些努力?

    王:這個當然是各個不同方面的,各自做了一些他們能夠做的工作。他們也知道,只有重新振作起來,才能把這個商業恢復起來。

    主持人:我覺得剛才,提綱當中的部分,我都知道了,你還有哪些要補充的嗎?

    王:我想談一下,華埠與這裡的中國領事館在“911”以後也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別張紅喜大使,對華埠也非常的關心,他也多次舉辦了一些活動,代表中國政府對這方面的支援。他還參與了很多社區的活動,希望能配合給這個社區一些鼓舞和支援。我們最近還有一個構想,就是説成立亞太發展中心,作為國內的企業開闢美國市場的一個據點,同時也可以為華埠帶來很多的新的機會。

    東方時空 2002年9月11日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漸成美國華人聚居地
美國華人不當專職作家
奔喪:美國華人難言的悲哀
網際網路時代的美國華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