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柴達木盆地 日子真是越來越好了  

      小小的圓桌上擺滿了豐富的早餐,黃燦燦的酥油、白白的糌粑、飄著香味的奶茶是典型的藏族食品,油條、稀飯、饅頭、小菜,是為吃不慣藏食的客人準備的。這是位於柴達木盆地東部的牧業縣——天峻的一頓普通早餐。“現在的生活真是比以前強多了。”天峻縣縣委辦公室鐘主任説,“1984年我剛到這兒工作的時候,整整一冬吃的都是大白菜,有的人家連大白菜都吃不上。哪像現在,頓頓有肉、有菜,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日子真是越來越好了!”

    記者日前到這裡採訪時,見到寬敞的街道兩旁,一座座二層小樓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小小的縣城被裝扮得漂漂亮亮。這個純藏族的牧業縣為了讓當地群眾生活得更好些,目前正著手進行小城鎮建設。

    十年前,當人們來到柴達木盆地西北部被稱為“石油城”的花土溝時,總要當心腳下,因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到人家住著的地窩子的房頂上去。如今,“地窩子”時代已經結束,取代它的是一座座漂亮的樓房。繁華的商業街上一個個店舖讓人眼花繚亂。茫崖工作委員會書記劉巴矜對記者説,在這裡,一個多种經濟成份、多種流通渠道、多种經營方式的新型市場格局已經全面形成。

    格爾木市市長鐘振良感慨頗深地説:“格爾木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還是一座‘帳篷城市’,就是二十年前,市政府的南邊還是茫茫的沙漠,北邊是大片的濕地。現在可大不一樣了,全市80%的人都住上樓房,市區的綠化率達到了11.33%,城市交通發達,人們生活、出行都十分方便。格爾木已經成為一個開放的城市,隨時感受現代化的各種潮流。”

    海西州州府所在地德令哈也毫不遜色。這裡80%的家庭都用上了燃氣灶,家用電灶也正在加緊安裝。據了解,這裡的居民家庭1975年每月平均用電量只有5度,1985年上升到10至12度,到了1998年底,每戶每月的用電量已經達到了40度。他們預測,到2005年,當一戶一表的家用電灶全部裝好以後,這裡每戶月平均用電量將達到200度。“德令哈將進入電器時代!”德令哈市宣傳部長秦建文這樣告訴我們。

    海西州州委書記李鵬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説,作為中國海拔最高的內陸大盆地,柴達木自古以來就是個天然的聚寶盆。生活在這個聚寶盆裏的柴達木人有寶可尋,幹部、群眾生活穩步提高就是證明。我們也相信柴達木人有能力讓這個聚寶盆更富,更好。(王軍 顧榮)

     新華社 2002年7月8日


茫茫戈壁現清泉 目睹柴達木神奇景觀(圖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